扶貧政策不養懶漢

扶貧政策不養懶漢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李福鵬

近日,昭通市鎮雄縣羅坎鎮茶蔚村民委員會發布《關於姜同勳拒絕簽字脫貧的通報》指出,此前村委召開村民代表、黨員代表評議會研判預脫貧對象,一致認為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姜同勳達到脫貧標準,可以脫貧。但當本人到村委會簽字認可時,姜同勳拒絕簽字認可。

“幸福不是靠張嘴要來的,不是伸手要來的,不是在家中蹺著腳等來的。”前些天,普洱市鎮沅縣扶貧女幹部剛“罵”貧困戶,近日又有昭通鎮雄縣貧困戶“拒絕脫貧”的典型。從某種意義上說,暴露出當前各地確有一定比例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存在“幹部拼命幹、群眾冷眼看”的尷尬窘境。凡此種種值得深思,須謹防“政策養懶漢”。

脫不脫貧,先算一筆經濟賬。能不能脫貧,不是由哪個幹部一人認定,也不是某個群眾說了算,關鍵看收入。據報道,該貧困戶享受2018年農危改拆除重建指標補助3萬元(因不配合拆除舊房,還有2萬元未劃撥)、政府代繳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每年280元、A類低保每月304元等政策,同時務工收入3000元左右,有安全住房、無適齡學生、有安全飲水等。實事求是地說,對比貧困戶脫貧退出5條標準,經濟上“脫貧”沒有爭議,其拒絕簽字主要是有心裡疙瘩、依賴思想和精神貧瘠。

返不返貧,激活一顆奮鬥心。俗話說,“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幹三成功”。近年來,雲南省全面實施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截至2018年底全省374萬貧困人口脫貧、1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39%。這些都是全省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苦幹實幹埋頭幹出來的。如何做到真脫貧、不返貧,實現持續的小康,就須明確一點,扶貧不僅需要“扶起來”,更要扶著貧困群眾“自己站起來”,要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增強貧困群眾的發展內力。

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要攻克的重點難關還有很多,在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給予貧困真切關懷的同時,對不履行贍養老人義務、嚴重違反公序良俗、確已經脫貧而拒絕脫貧的人,也應加大曝光力度,亮出扶貧不養懶漢的紅線。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扶贫政策不养懒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