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從小接手祖傳手藝榨香油,現日掙千元,兒子卻嫌髒不願幹


今年54歲的徐長青在河南扶溝縣四站農場的路邊開了一家榨香油的小作坊,作坊不大,只有他和妻子經營。因為徐長青手藝精到、油的香味純正濃郁,加上他經營靈活,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來,拿著自家的芝麻排隊請他榨香油。“一天能榨一千多斤的芝麻,收入有1000多塊錢吧。”徐長青對攝影師說,即便這個生意掙錢不少,但他的兒子卻死活不願接手,這讓他很是無奈。圖為11月14日,徐長青給炒好的芝麻降溫。

徐長青的榨香油手藝傳自他的父親,父親是接手爺爺的家當幹起來的,作為榨香油的世家,已經幹了三輩人。徐長青說,他從16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成年結婚後,手藝也學得差不多了,就獨自起了攤子,“一直在這裡幹,快40年了,附近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我,也都知道我榨出來的香油味道好。”圖為徐長青將一大早就來排隊的一位顧客拿來的芝麻倒進幹炒機內。

徐長青有兩臺幹炒機,都是用柴禾作為燃料烘烤。他介紹,以前榨香油是用大鍋炒芝麻,不但很累,還容易炒過,後來有了這種設備後,他一下子就買了兩臺,因為生意好的時候,排隊的人太多,他不想讓顧客等待太久,否則會影響顧客的情緒。“我替顧客想了,顧客也就願意到我這裡來,這也是我做生意的一個小經驗,和氣生財嘛。”圖為徐長青的妻子在幹炒機旁幫助燒火。


圖為其中一臺幹炒機在工作。徐長青說,一臺幹炒機可以一次炒制30斤左右的芝麻,而且他現在有兩種榨香油的方式,一種是冷壓,就是用壓力機直接將炒熟的芝麻壓出香油,這種方式速度很快,從炒芝麻到出油,也就是一個多小時。另一種方式是傳統的搖香油,是把熟芝麻用粉碎機打碎後,放進大鍋搖出香油,這種方式特別慢,大概需要四個小時左右。

“冷榨香油出油率比傳統方式高,速度也快,但香味沒有傳統的濃郁。”徐長青介紹,當地老百姓喜歡吃香油,很多家裡都種有一些芝麻,芝麻收完後,會拿著芝麻來加工,“現在大家都講究速度,也想多出油,冷榨2.2斤芝麻就能出一斤香油,而傳統方式要2.3到2.4斤芝麻,所以冷榨也很受歡迎。目前,我用冷榨的方式,一天能榨1000斤的芝麻,傳統方式反而用得少了。”圖為油壓機中正在出香油。

“不管用什麼方式榨油,炒芝麻是最關鍵的一項程序。”徐長青說:“芝麻炒得輕還是重,直接決定出油量,一般是炒重一些出油量高,但炒重了後,香油會有一種糊味。我因為幹這行時間長了,現在就憑感覺,用手捏一下就基本知道是否炒得合適。”圖為徐長青用一個專用工具從幹炒機裡取出一點芝麻,用手感覺炒制的程度。


徐長青主要做來料加工,但也會收購一些芝麻,然後榨好後賣香油。徐長青來料加工的收費不高,以前榨一斤芝麻收5毛錢,近兩年因各項成本增加,才提高到一塊錢。“我來料加工的收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冷榨香油,如果顧客要榨完油的油餅,則是一斤芝麻收一塊錢,如果不要油餅則不收費。另一種是傳統方式榨油,不要油餅是一斤芝麻收一塊錢,要油餅則是收一塊五,畢竟傳統方式的比較累人。”圖為徐長青在收加工費。

當天,或許是攝影師運氣好,有一名顧客明確要用傳統方式榨香油,才得以拍攝到傳統榨香油的鏡頭。圖為徐長青將一桶熱水倒進鍋內粉碎好的芝麻糊中。他說,熟芝麻炒好後,用粉碎機碾碎成糊狀,這就如同之前用石磨磨碎芝麻一樣。往鍋中倒熱水,是因為水和油的比重不同,熱水進去後,會將芝麻糊浸稀的同時沉入鍋底,這樣就能把香油“逼”出來。

圖為倒進三桶熱水後,徐長青用一根頂端裝有橫板的木製工具攪拌鍋中的芝麻糊,以讓水得到充分稀釋。他介紹,用傳統方式榨香油,芝麻必須要夠量,最低也要在50斤,否則都不夠搭傢伙什兒的功夫,划不來。


等到用木棍攪拌出油了,徐長青換上了一個用葫蘆做的工具,沿著鍋邊向中央一下下地按壓。通過這些按壓,清澈並散發著芝麻味的香油慢慢地溢出,漂浮在芝麻糊的上方。

“我有一個兒子四個女兒,這個作坊平時就我和老伴兩個人經營。”徐長青說,榨香油雖然是個香香活,但卻是香了別人髒了自己,“幹一天下來就是一身油漬,全身都是油味,我幹了這麼多年,鼻子已經不靈了,聞不出來香味了。”圖為用傳統方式榨香油所使用的各種器具,每一種都被油浸得油光鋥亮。

“現在幹這行的收入的確是不錯,我也想把手藝傳給兒子,但我兒子死活不願意幹,理由就是又累又髒,然後一個人跑到外面打工去了。”徐長青說,好在二女兒結婚後,在另一個鄉鎮開了個香油作坊,算是傳承了家裡的手藝,讓他有了些許的安慰。圖為徐長青將搖出的香油用油葫蘆舀出,裝進一個塑料桶中。大河鄉土原創圖文。如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歡迎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