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曹操這個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強盛,怎麼在漢中之戰中,打不過劉備呢?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曹操大意了,劉備其實贏得很險。

公元215年,曹操滅掉漢中張魯後,由於年紀大了的關係(61歲),他對統一天下的信心產生了動搖,認為自己已經不可能滅掉劉備和孫權了。因而自此之後,他本人就不再親自掛帥出征,而是把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了內政,即為篡漢稱帝做準備。

至於軍事方面,曹操將自己地盤的南部劃為三個防區,對劉備和孫權以防守為主,不再奢望能消滅他們。

當時曹操具體的部署是這樣的。

東線由夏侯惇坐鎮,張遼、樂進、李典輔助配屬(張遼、樂進為五子良將),防孫權;

中線由曹仁坐鎮,防關羽;

西線由夏侯淵坐鎮,徐晃、張郃、曹洪、曹真、曹休和郭淮輔助配屬(徐晃、張郃為五子良將),防劉備;

至於曹操,他只留曹彰和于禁在身邊,作為機動部隊使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都是當時的猛將。曹操分別把兩個五子良將部署在淮南和漢中,這就足以可見他對淮南和漢中的重視程度了。

曹操在部署期間,孫權來攻合肥,此一役即歷史上的“逍遙津之戰”,孫權被張遼打的慘敗。而他的慘敗讓曹操志得意滿,認為自己的部署沒有任何毛病。劉備、孫權都是鼠輩,對自己構不成威脅。

結果他這一得意,就大意了。


合肥之戰兩年後,劉備發動漢中之戰,企圖一舉吞掉漢中。

起先,曹操很是重視,多次提醒夏侯淵要注意劉備的動向。劉備見夏侯淵有防備,就沒敢輕舉妄動,只是讓張飛、馬超、雷銅和吳蘭沿著陽平關向西,攻打武都郡,藉此繞過曹軍防守嚴密的陽平關。

夏侯淵得知後,也派遣曹洪、曹休、曹真等人前去迎戰。戰至218年三月,劉備軍將領雷銅和吳蘭被斬,張飛、馬超跑路。

張飛失利後,劉備又派遣將領陳式去攻打馬鳴閣道,打算斷絕漢中與武都的聯繫,順便繞過陽平關,但這一部署也被徐晃攔截,陳式所部被徐晃打的死傷慘重。



西線兩戰皆勝,讓曹操非常高興。據史料記載,曹操“甚喜”。

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三國志·徐晃傳》

劉備連輸梁場,非常惱火,於是,就有了漢中之戰的第三次戰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劉備親自率軍抵達陽平關下,與曹軍進行決戰。

曹操得知消息後,心裡又是一緊張,他也在鄴城整軍,準備救援漢中。並在九月,也率軍抵達長安,為夏侯淵助威。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



在接下來的半年裡面,劉備被夏侯淵堵在了陽平關下,一步都不能前,戰爭陷入了尷尬的僵持局面,而這種局面對劉備很不利。因為劉備從成都攻漢中,補給線長達一千五百多里,而曹軍可以直接在漢中就地補給。雙方的戰爭消耗是不對等的。

為了儘管解決漢中的僵持局面,劉備於是便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二月,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親自率一支部隊沿狹窄的金牛道,向南渡過漢水,再冒險的翻越米倉山西北段,繞到陽平關的背後,找夏侯淵決戰。

夏侯淵聽說劉備繞到了自己身後,並在定軍山設下大營,做出與自己決戰的態勢後,感到莫名的緊張。他有點坐不住了。於是他緊急把張郃從廣石前線調回,與自己一起出陽平關,跟劉備在定軍山下決戰。

劉備聽說夏侯淵親自來了,很是謹慎,他沒敢立即下山迎戰,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淵相持起來。


按照劉備的設想,他在定軍山上,夏侯淵只能仰攻,他居高臨下,握有主動權。夏侯淵拿不下定軍山。

事後的發展果然如劉備所料,夏侯淵拿不下定軍山,就在山下修鹿角作圍(鹿角就是一種帶刺的防禦柵欄),以防劉備軍居高臨下攻他。

不過戰爭打到這裡,劉備仍然是被動的。因為前面已經說過了,劉備從成都到漢中,補給線一千多里。並且陽平關也掌握在曹軍手上,劉備的大軍被擋在關下。劉備他是帶了一支偏師在定軍山與夏侯淵決戰,這個舉動是非常冒險的行為。如果這一戰敗了,他的大軍就崩了。

遠在長安的曹操知道前線的這一情況,並且根據前兩戰取勝的經驗,曹操產生了一種錯覺判斷,他認為劉備跟孫權一樣,都是個鼠輩。並且曹操還認為,劉備從成都攻漢中的後勤補給線太長,以劉備的實力來說,打漢中是得不償失。


基於這兩點判斷,曹操對劉備的行動也就沒太當回事。認為劉備此次進攻漢中也就是撓癢癢之舉,用不了多久就會自己撤退。他也沒往漢中派增援。

然而曹操沒有想到(劉備也沒想到),夏侯淵這個棒槌在關鍵時刻做出一個錯誤決定。

什麼決定呢?

劉備見夏侯淵和張郃在山下修圍欄,就派人去燒圍欄。夏侯淵見圍欄著火,就命人挑水去滅火。劉備見魏軍大亂,就派人去襲擊張郃,打的張郃軍心大亂。夏侯淵見張郃軍心大亂,害怕張郃被打垮了,自己就被蜀軍包圓,於是他就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張郃,結果他這一分兵,就完蛋了。

當時劉備軍的頭號智囊法正在山上發現魏軍居然分兵了,便瞅準機會,建議劉備派出一支精兵奇襲魏軍(按三國志的記載,這支精兵的統帥是黃忠)。

當這支精兵下到山下後,居然意外發現身為統帥的夏侯淵正帶著士兵救火。然後這支劉備軍也不客氣,直接衝進曹營,把正在忙於救火的夏侯淵砍死了。

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三國志·夏侯淵傳》


當曹操聽說夏侯淵被斬後,整個人當場就愣住了。他是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夏侯淵會如此愚蠢。遂即,他親點大軍進入漢中與劉備決戰,準備奪回漢中。

然而,曹操是老糊塗,他親自出馬,居然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與劉備對峙時,把自己的補給線暴露在了劉備眼皮子底下。

由於漢中供養不起曹操大軍的糧草,所以曹軍的後勤要從關中運來。而時間緊,曹軍的糧草只能從褒水走河道,然後再從褒水轉漢江,最後再運到前線的。

這樣的運糧路線,劉備把漢水河道切斷,曹操就斷糧了。

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此,劉備自己在定軍山上吸引曹操,另派黃忠、趙雲襲擾曹操在漢水上的補給船。耗了一個多月,曹軍的軍心士氣大大降低。

曹操為了儘快拿下定軍山,及早班師,便令人強攻。結果曹軍強攻不克,死傷慘重。軍心士氣跌入谷底。

軍心問題是會傳染的,並且關羽在荊州,孫權在淮南,都有相當多的機動兵力。如果曹操久在漢中對峙,其它戰場的不可控因素太大。若因漢中而丟襄陽或淮南,這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曹操趕緊下令撤軍,十多萬百姓和十多萬魏軍如同喪家犬一般,趕在劉備主力進入陽平關前,火速撤離了漢中。

以上就是曹操失漢中的大致過程。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曹軍全程佔據主動權,即便劉備斬了夏侯淵,反客為主進入漢中,曹操也依然有主動權。但是曹操仇人多,提前又沒有做好準備。他在漢中根本耗不起!當劉備穩坐定軍山,切斷他糧道後,他就打不下去了。


Mer86


漢中之戰,曹操固然很強,劉備也不弱!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持續時間最長,戰場範圍最廣,雙方參戰兵力最多,參戰名將最多的一場戰略決戰。

整個漢中之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持續近兩年之久。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諸葛亮坐鎮成都。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

雙方投入的兵力難以考證,諸葛亮集中只是籠統說到,曹操帶了“數十萬眾”。

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

按照三國志的表述習慣,數十萬,至少是三十萬。

劉備有多少人呢?沒有明確記載,我們只好推測。當時劉備集團,除了荊州的關羽四五萬人,其他兵力全部投入漢中戰場。估計有8萬人左右。

在漢中之戰前兩年,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偷襲荊州。劉備勃然大怒,親自統兵五萬增援荊州,命關羽帶兵3萬,要與孫權決一死戰。可見當時除了荊州兵,劉備至少還有5萬的機動兵力。加上留守益州的軍隊,最少也應該有六七萬人。

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此後兩年,劉備厲兵秣馬積極準備攻打漢中、涼州,兵力肯定有所增加。後來漢中之戰爆發,劉備又給留守成都的諸葛亮寫信,要求增派援兵。諸葛亮竭盡全力,把益州所有的人員都動員起來了。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

劉備經過這次增援,兵力應該在十萬人左右。

所以說,曹操雖強,劉備也不弱。

劉備的戰術選擇極為高明。

雖然劉備也很強大,但是比曹操還是差一點。為什麼劉備最後獲勝呢?就是因為劉備的戰略戰術非常高明。

漢中之戰,劉備用了三個高招,取得勝利。

第一是反客為主之計。公元218年7月,劉備親自領兵攻打漢中南大門陽平關,想要從這裡打開通路進入漢中。但是陽平關易守難攻,夏侯淵張郃領兵死守,相持一年,劉備難以攻克。此時,劉備兵鋒一轉,留下部分人馬繼續圍攻陽平關,自己率主力南渡沔水,抄小路翻過米倉山進入漢中,佔領定軍山。

佔領了定軍山以後,劉備就控制了漢中南部的廣大地區,威脅陽平關魏軍的側後方和糧道。夏侯淵不得不立即帶領張郃等人圍攻定軍山。雙方攻守之勢徹底改變。夏侯淵一方反而成了進攻一方,攻打漢中的劉備,反而成了防守的一方。這就是反客為主之計。把夏侯淵張郃從易守難攻的陽平關調了出來。

第二是圍點打援之計。夏侯淵張郃分兵攻打定軍山。劉備派一萬人輪番攻打張郃。夏侯淵帶兵增援張郃,半路上卻被埋伏的黃忠斬殺。張郃孤木難支,逃回了陽平關。至此,劉備基本打敗了曹魏駐守漢中的人馬。曹操不得不親自出馬了。劉備這一招“圍點打援”實在高明。

第三是避敵鋒芒之計。為了保住漢中,消滅劉備。曹操決定親征漢中。為此做了精心準備,時間長達半年。從公元218年7月開始準備,9月達到長安,219年3月終於到了漢中。準備不可謂不充足。

面對曹操的數十萬大軍,劉備明志的選擇了“避敵鋒芒”,堅守不戰。

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先主傳》

劉備佔領定軍山等高山,固守營壘,絕不野戰。曹軍多騎兵,山地戰難以發揮優勢。一個多月兩個月,也攻不下劉備的營壘。曹操軍中逃亡的人越來越多。形勢十分不利,為了避免更大的失敗,曹操只好率軍撤退。

曹操有數十萬人,也沒有重大損失,為什麼只打了兩個月就撤退了呢?

因為曹操的後勤補給壓力太大。幾十萬人,人吃馬喂,一天要消耗多少糧草!這些糧草都得從關中運多來,途中要翻越秦嶺。同志們,走過秦嶺的都知道,那路是真的太難走了。

而且,劉備手下黃忠、趙雲不斷襲擾曹軍後方,切斷曹軍糧道。使曹軍的後勤供應更加惡化。

劉備緊緊抓住了曹操後勤困難這個病根,明智的選擇了大軍堅守不戰,小部隊不斷騷擾的戰術,活活拖垮了曹軍。曹操最終支撐不住,無奈撤軍。

漢中之戰的勝利,關鍵是劉備指揮高明。








上將噯福斯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漢中之戰前後的情況,就會一目瞭然。

赤壁戰敗之後,曹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經過幾年的努力,穩定了北方。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以討伐漢中張魯的名義,開始對關中用兵。

關中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紛紛造反。

經過兩年的時間,曹操平定了涼州,但沒有繼續對漢中張魯進攻。

此時的張魯與益州劉璋卻時常出現摩擦。

劉璋為了對付張魯,聽從張松的建議,在211年,派遣法正邀請劉備入川。

這正是曹操開始平涼州的時候,劉璋此舉常常被看作是引狼入室。

經過幾年的時間,曹操平定了涼州,劉備也在214年,徹底戰敗了劉璋,佔據了益州,從人力、財力、兵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量補充。

215年,曹操得知劉備已經取得益州。

於是,搶先一步,率領數十萬大軍親征張魯。

張魯投降,漢中遂為曹操所有,盡得張魯府庫珍寶無數。

隨軍謀士劉曄建議曹操趁機進軍西川,消滅劉備。

但曹操猶豫不決,失去了時機,最終放棄進攻劉備的打算。

曹操留下夏侯淵鎮守漢中,將張魯等一干人及漢中百姓大量遷徙到中原地區。

張魯利用諸侯混戰的間隙,在漢中建立了獨立王國,經營近三十年,是名副其實的一大財主。

當時,張魯曾經逃亡巴中,劉備接受黃權的建議,命黃權為護軍率部迎接張魯。

但張魯憤怒地說:“我寧願做曹公的附屬,也不做劉備的座上賓”。

於是,張魯投降曹操,曹操佔據了漢中,發了一筆大財。

這讓劉備很不爽。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趁著曹操主力退出漢中之後,向漢中發起了進攻。

劉備親率大軍到達陽平關,與夏侯淵夾關對峙。

七月,曹操親率大軍趕往關中,坐鎮長安,指揮漢中戰局。

此時,北部邊塞又硝煙再起,曹操同時命令曹彰、田豫北征,大破烏桓鮮卑聯軍,解除了後防隱患。

219年,在定軍山,夏侯淵被劉備部將黃忠斬殺,曹軍大敗。

於是,曹操親率大軍來爭奪漢中。

劉備堅壁不出,與曹操對峙數月。

曹操見無利可圖,盡遷漢中百姓撤軍,遂放棄漢中,基本上給劉備留下了一片空域。

當時人口急劇減少,人口成為最大的戰略資源。

曹操將大量人口帶入中原,開展屯田,保障曹魏勢力的強盛。

儘管劉備取得了漢中,但缺乏人口,也一直沒有大的作為。

在後期,諸葛亮北伐,也屢屢因為糧草供給不足而退兵。

由此也看出,曹操的戰略眼光之長遠。

漢中撤軍並非因為曹操戰敗,但長期對峙,對曹操來說,也無利可圖。

都清楚當時的“雞肋事件”,楊修為此而被殺。

曹操撤軍還有一個原因,恐怕就是身體出現狀況,半年後曹操就病逝。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這不僅僅是詩人的誇張。

進攻蜀漢,的確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漢中之戰,儘管曹操勢力遠遠強於劉備,但還不足以消滅劉備。

主動撤軍,也算是明智之舉。


豹眼看歷史


曹操漢中之戰戰敗,原因是多方面的。

題主這是光看曹操是雄才大略,可是劉備也不簡單

很多人看了《三國演義》,可能覺得劉備除了會哭沒別的本事,但是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曾經說過天下英雄只有自己和劉備,這句話可不是客氣話。

劉備是貧寒出身,他可是全靠自己打出的一片江山。黃巾軍起義時,劉備靠軍功出仕,後來協助公孫瓚和袁紹作戰,屢建戰功,做到了平原相。此後助孔融解北海之圍,助陶謙守徐州對抗曹操。陶謙死後,劉備接管了徐州,和袁術在盱眙、淮陰對峙1個多月,最後因為呂布偷襲徐州才敗。

劉備在和曹軍的對戰中也有不少戰績,徐州擊敗劉岱、王忠,汝南斬殺蔡陽,博望擊敗夏侯惇、于禁。可以看到敗在劉備手下的不乏名將。徐州之戰、汝南之戰最後都是曹操親自率軍前來才擊敗劉備,特別是徐州之戰,當時曹操正和袁紹在官渡對峙,然而曹操卻放下袁紹親自率軍攻打徐州,可見他對劉備的忌憚。

能讓曹操如此重視的人,怎麼可能只是一個愛哭鬼。

和之前相比,漢中之戰時劉備手下的陣容非常強大

此時劉備手下有法正參謀軍事,法正是三國時期最好的謀士之一。武將有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等人,這幾個人都是三國時的名將,蜀軍除了關羽鎮守荊州外,可以說集中了全部主力大將。後方則有諸葛亮負責後勤補給,在整個三國時期,諸葛亮的政治能力那也是排前三的,有他在,劉備可以不用擔心後勤會出問題。

應該說劉備此時的這個陣容,放在三國任何一個時期都可以用華麗來形容,足以和曹操一戰。

而且劉備對漢中是志在必得,而曹操則還需要提防內部可能的隱患,還有荊州、揚州兩個方向的外敵,不可能全力投入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曹操控制漢中以後,益州一日數十驚,產生了很大的恐慌。楊洪也曾經對諸葛亮說:

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

對於劉備來說,漢中是必爭之地,因此是全力以赴,和曹操爭奪漢中。

而對於曹操來說,他控制的地方太大,需要兼顧的方面太多,而漢中並非必爭之地,不利的情況下可以放棄。

曹操的內部並不穩固,就在漢中之戰前,許昌爆發了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的叛亂,丞相長史王必死於此次叛亂。宛城守將侯音也發動叛亂,打亂了曹仁的軍事計劃。

而對外在荊州、揚州,他還需要面對關羽和孫權的威脅。特別是荊州方向,曹仁和關羽激戰正酣,曹仁的局勢並不樂觀。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不可能長期屯兵漢中,和劉備對峙。因此在戰局不能快速解決的情況下,曹操選擇了主動撤退。從後來襄樊戰役的結果來看,曹操這個選擇還是正確的。如果他沒有及時撤軍,那麼關羽包圍樊城時,曹操就真的很被動了。

所以曹操在漢中戰敗並非偶爾,是多種因素下的必然結果。


不沉的經遠


首先我表明一個觀點,曹操的軍師才能並沒有現在大家傳頌的那麼強,曹操自幼愛讀兵書,前期和趙括很像,中後期愛出奇兵,反其道行之,而且他慘敗次數很多,列數下曹操敗績

1,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自己去打董卓,當時夏侯曹仁曹真都在,硬是被董卓打的精光,有曹洪讓馬才得以脫險。

2,討伐黃巾軍時軍隊指揮不當,導致騎兵步兵拉開距離太遠,鮑信拼死才救了曹操,鮑信戰死。

3,討伐徐州,兗州本營不設防,差點被呂布端了老窩,多虧荀彧賈詡的計策高

4,對剛剛投降的張秀太輕視,自己也是差點死了,大兒子戰死。

5,屠城徐州彭城,導致官渡之戰後期出現反叛。

6,赤壁太過驕傲,把步騎都拉倒船上,其實完全沒必要把直接步騎都拉上船的,太飄了。

7,漢中打起來和劉備前面還是難分勝負,輸在準備不足,和劉備當時兵力五五開就上去打了,然後劉備增員先到,曹操撐不住了也是當然的,和多少名將關係並不大。

總結就是大家都曹操評價過高,其實輸的不奇怪,就那水平很正常。


害蟲fc遊戲


《厚黑學》中將劉備列為臉厚的典型,將曹操列為腹黑的典型,而厚字在黑字之前,可見劉備的能力完全不在曹操之下。當年曹孟德與劉玄德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列舉了一系列的諸侯和名將,曹操卻視他們為草芥,唯有劉備是曹操一生最強大的勁敵。由此可見劉備的實力是不容小視的,在戰爭指揮藝術方面,劉備與曹操是旗鼓相當。

漢中之戰曹操敗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劉備傾全益州之力與曹軍對戰,且一直處在前線指揮;其二、曹操心顧四方,僅最後兩個月來前線,目的還是轉移漢中百姓;其三、劉備要地,曹操要人,各取所需,曹操雖退未敗。

公元217年前後,劉備攻佔益州(四川、重慶),曹操擊潰佔據關中的馬超、韓遂,取得長安。劉備要北上,曹操要南下,張魯的漢中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張魯直接降曹,而張魯部下馬超率部降劉。公元217年劉備發起漢中之戰,目的是先奪漢中,再取長安。漢中的曹軍統帥是夏侯淵、郭淮、徐晃、張郃四將,四將起兵拒劉,且給劉備沉重打擊。

公元2018年固山之戰,曹洪先發致人攻擊蜀軍,蜀軍大將吳蘭戰死,張飛、馬超敗退。蜀軍大將陳式攻打馬鳴閣道,被徐晃擊潰,蜀軍傷亡慘重。公元219年,曹軍大將夏侯淵率軍來搶定軍山,被蜀國大將黃忠斬於馬下;同年三月,曹操率領大軍抵達漢中地界,進駐陽平關。四月蜀國大將趙雲在漢水之戰中擊潰曹軍。五月曹操攜漢中軍民退回長安,七月蜀軍奪取東三郡,漢中之戰結束。

曹操的整體軍力是強於劉備的,但是曹操四方皆有戰事,不僅僅是要對付劉備一方。劉備發動益州全體軍民參與漢中之戰,達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也就是劉備集中了除荊州之外的所有力量奪漢中,而曹操只動用了關中軍團對抗劉備。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動用的資源遠遠大於曹操,不勝何待?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撤退時將漢中的百姓絕大部分遷到了關中,可以說曹操一開始就打算放棄漢中,遷走漢中百姓是一開始就在進行的。曹軍跟蜀軍攻防兩年,只是給曹操遷走百姓提供時間與空間。當時荊州的關羽正在發動襄樊之戰,孫權也對曹魏虎視眈眈,如果曹操長期在漢中作戰,那麼中原危矣!相比較而言,中原對曹操更為重要。曹操認為只要有人,取漢中只是時間問題,沒有必要跟劉備一爭長短,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故遷走了百姓,把地留給了劉備。


大秦鐵鷹劍士


劉備之所以能打贏漢中之戰,不是因為劉備的整體實力強於曹操,而是因為曹操這漢中之戰根本就沒有認真打過,甚至主動放棄漢中。

劉備在漢中之戰投入的資源,很像田忌賽馬,劉備把自已最好的資源投入戰爭,相當於上等馬,來對抗曹操的關中軍團,相當於中等馬,在局部軍事實力上,劉備實力遠強於曹操。



劉備動用了整個益州的資源,投入軍隊約十萬人,後勤支援約數十萬人,基本上整個益州除了老弱病殘,基本上都幹了與戰爭相關的工作,要麼運輸糧草,要麼製造軍械,要麼生產糧食等等。

劉備在發動漢中之戰後近兩年時間,曹操根本就不在漢中前線,與劉備對峙的是曹魏的關中軍團,主帥是夏侯淵,手下將領有張郃、郭淮、曹真、曹休、曹洪、徐晃等人。



劉備方參戰將領是除了關羽之外所有身在益州的將領基本上都參戰了,有張飛、馬超、趙雲、魏延、黃忠、吳懿等人,劉備還有謀士法正,就從參戰成員的組成來看,劉備又是一個田忌賽馬,劉備用最好的團隊,對陣曹操的中等團隊,並且曹操還沒有參戰。

單純的比較在漢中之戰投入的資源和實力並不能有力說明劉備的勝利就是實力原因,如果實力強就一定會贏的話,那麼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就不用打了,除了局部實力劉備強於曹操外,劉備在漢中之戰斬殺了曹魏關中軍團主帥夏侯淵是曹操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個人認為曹操最終在漢中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曹操將漢中的百姓全部遷往關中,造成了一種放棄漢中的假象,由此導致一系列人道主義災難,並從根本上動搖了曹軍的軍心,才導致漢中之戰的徹底失敗。

在漢中之戰發生前後,乃至正在進行中時,曹操對漢中百姓的遷移就沒有停過,除了漢中郡,曹操還遷移了武都郡的百姓到關中,據史書記載的遷移百姓人數就達到40萬人。



曹操為什麼要遷移百姓呢?

因為冷兵器時代,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沒有人什麼也做不到,曹操擔心戰爭失敗後,這些人口會落入劉備手中,那樣就壯大了劉備的實力,這是曹操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曹操就想提前把人口遷移走。

遷移人口這種事,在當時絕對是大工程,基本上所有的當時百姓都是不願意離開故鄉的,那種難度如同今天的不給錢拆遷一樣的難度,就是說服當地人遷移就得花相當長的時間。



如果百姓不願意,曹軍還得來硬的,就會發生各種叛亂,逃亡。當初曹操因為與孫權開戰,擔心淮南的數十萬百姓受到孫權攻擊,因此想遷移這些百姓到北方,結果這數十萬百姓一聽到風聲,結果全跑到孫權那邊去,由此可見遷移的難度有多大。

除了難度大,遷移數十萬百姓的花費也是非常大,比數十萬軍隊花銷還要大,軍隊聽從命令整齊劃一,百姓不會,百姓都是託家帶口的,還得自已負責食宿,同時曹軍要提供一切便利,想想東漢末年董卓的遷移洛陽百姓到長安,路上死了多少人,完全是人道主義災難。



從武都郡和漢中郡遷移到關中或者河北地區,要翻越八百里秦川,路途難走,當初劉備從樊城帶領數十萬百姓南下逃亡,一天才能走10里路,如果從武都和漢中遷到關中,路更難走,光是路上的時間至少要三個月時間,這還是正常情況,如果遇到大雨,走也沒法走。

百姓遷移,至少需要相當數量的曹軍看著,不能偏離路線,不能隨意逃亡,遷移百姓將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務,還容易激起民變,並且此舉讓曹軍軍心大失。



漢中之戰從公元217年開始,一直打到公元219年5月為止結束,曹操直到219年三月才趕到漢中,而在劉備用計殺了夏侯淵之後,要不是曹軍訓練有素,眾將領導有方,漢中的曹軍早就崩潰了,主帥都死了,這仗怎麼打?

就算是曹操親自出馬,到漢中也不過與劉備對峙了兩個月而已,由於需要遷移百姓,曹操揹負沉重的負擔,無論是糧草、資源,還是軍心、士氣都受到了影響,這也是曹操最終選擇撤軍放棄漢中的根本原因。



總結起來,曹操之所以在漢中之戰失敗,輸給劉備主要有幾個原因:

1、曹操未足夠重視,漢中之戰曹操親臨戰場的時候不過兩個月,其他時間不是在路上,就是坐鎮長安,事實上曹操早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並沒有立即到達漢中,而是坐鎮長安關注各地戰況;

2、曹操遷移漢中及武都百姓,造成嚴重的後勤負擔和人道主義災難,導致補給不足和軍心不穩,士兵大量逃亡和百姓大量不滿,最終敗給劉備;



3、劉備局部軍事實力強過曹操,劉備在漢中投入了全部可以投入的力量,無論是資源還是人力,志在必得漢中,相對來說,曹操並沒有投入太多的資源。

4、曹操面臨來自四方八方的壓力,除了漢中之戰,孫權在東線也不安穩,事實上曹操正是平定了東線才趕往漢中的,另外有關羽在荊州和襄樊的壓力,鮮卑人軻比能在西北的叛亂,最主要還是曹魏內部由於戰爭,加大賦稅徵收,導致此起彼伏的民變或兵變,也讓曹操窮於應付,而不敢在漢中投入過多的資源和時間。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因劉備已襲奪益州(四川),擔心他乘勢進兵漢中繼而威逼關中,就乘機調集大軍征討盤踞漢中的張魯。同年十一月,張魯被曹軍擊敗,被迫放棄南鄭(今陝西南鄭),逃往巴中(今四川境內、嘉陵江上游地區),漢中遂為曹操佔領。

得漢中後,曹軍繼續向三巴地區挺進,三巴土著部落賨族豪酋樸胡、任約、杜濩紛紛率眾降附,曹操任樸胡為巴東太守、任約為巴郡太守、杜濩為巴西(巴東郡以西,治所在閬中)太守,曹魏勢力已經深入到三巴地區,如一把楔子插入西川腹心,對剛被劉備集團平定、百廢待興的益州威脅甚大。

彼時劉備已率軍順江東下,與孫權相持於公安,雙方正準備為全取荊州大打出手,聽說曹操已揮軍奪佔漢中,其軍隊已進抵嘉陵江上游一帶,頓時驚慌失措,而且傳聞曹軍正向成都進發,一時間“成都震恐,蜀中一日數十驚,守將雖斬之,而不能定(彈壓不住)也”。

劉備惟恐後方有失,急忙向孫權妥協,經磋商雙方達成共識: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荊州長江以北地區屬曹魏)。 與東吳重新修復關係後 ,劉備立即率軍溯江西上,抵達江州(今重慶),派將軍黃權率軍出擊三巴,擊敗曹操任命的巴東、巴郡、巴西太守樸胡、任約、杜濩後,重新恢復了蜀漢對三巴地區的統治,經一段時間的整飭,惶惶不安的人心漸趨穩定。

黃權隨後向劉備建議不如乘勢奪取漢中,只有佔領漢中這一咽喉要地,才能保障全蜀的安全。《三國志》記載,黃權對劉備說:“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是割蜀之股臂也”。但劉備認為時機還未成熟,於是沒有采納黃權意見,劉想採取守勢,靜待情況出現變化後再行進止。

曹操聽說三巴復為劉備所奪,立刻派大將張郃率軍再入巴中,曹軍很快開至宕渠、矇頭、蕩石(均在今四川渠縣境內)一帶,與劉備派去守禦的悍將張飛對峙。

雙方在宕渠相持了50餘日,誰也不敢率先發起進攻。張飛苦思對策,突然想出一招出奇制勝的奇策。

張飛命偏將率軍繼續與張郃對峙,自己挑選一萬精銳翻山越嶺走小路去截擊曹軍,出其不意就把張郃軍截成兩段。巴中山勢險峻,道路崎嶇逼仄,曹軍首尾難以相顧,各自為戰,被蜀軍打的七零八落、死傷狼藉。張郃雖是名將,此刻也端的是狼狽不堪,他丟下戰馬,和十多個親兵爬上陡崖,拽藤攀援,經險道得以逃生,然後收拾潰卒退回南鄭。

經宕渠惡戰,曹魏勢力徹底退出了三巴,全部縮回漢中。曹操雖然佔據了漢中,卻無意對蜀中大舉用兵,他在三巴地區只是做了些試探性的軍事行動,稍有不利,便立即罷兵,謀士劉曄、丞相主簿司馬懿都勸他出兵滅蜀,曹操卻嘆息道:“人若無足,既得隴,復望蜀耶” !拒絕了部下勸其征伐西蜀的建議。

其實曹操雄才大略,素懷大志,麾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實力雄厚,他何嘗不想出漢中攻取西蜀,只是感到時機未到,滅蜀並不容易,且自己後方並不穩定,孫權在東線虎視眈眈,威脅淮南,關羽在中線(荊州)窺視襄樊,如果自己在西線與劉備展開決戰,勢必引爆與孫劉兩家的全面戰爭,後果不見得有利於自己。因此,他決定採取守勢,將駐守長安的心腹愛將夏侯淵調來與張郃、徐晃同守漢中,並派長史杜襲“綏懷開導”漢中之民, 還將八萬餘漢中百姓遷往洛陽、鄴城,曹操自己也回到中原洛陽。

漢中對於曹操並非攸關生死之地,對劉備則是必取之戰略要地,漢中在曹操手上,對巴蜀就如芒刺在背,蜀漢政權就無法鞏固,攻取漢中,穩定巴蜀,已是刻不容緩之事。

諸葛亮、法正等人對奪取漢中的緊迫感也很有感觸,尤其是法正,為劉備剖析了進取漢中的上、中、下三策,很有見地,深得劉備讚許。

諸葛亮對法正過人的“智術”嘖嘖稱奇。法正提出的攻取漢中並以它作為攻伐中原基地的上、中、下三種策略,可以說與諸葛亮不謀而合,真乃英雄所見略同。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親率趙雲、黃忠、魏延等大將進軍漢中,法正為參謀,隨軍出征,派張飛、馬超、吳蘭進兵武都,駐紮下辨(今甘肅成縣),以牽制隴西、關中曹軍進援漢中,配合主力奪取漢中。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為前線輸送兵員和糧草器械等作戰物資。

次年春,曹操聽說劉備率軍開至隴右,急調曹洪、曹休領軍攻取下辨。

曹洪是曹操的從弟,曹休是曹操的族侄。曹休文武雙全,足智多謀 ,深得曹操寵愛,誇其為“吾家千里駒”。此次率軍出擊隴右,曹休為騎都尉,為曹洪參贊軍事,但曹操卻特意囑咐他道:“汝雖參軍,其實帥也”。因此,資歷更老的曹洪雖為主帥,但出謀劃策全仗曹休,基本由曹休說了算。

彼時,駐守下辨的是蜀將吳蘭,當曹軍準備發起進攻時,突然發現大軍身後的固山上人喊馬嘶,出現了張飛的旗號,看樣子是欲截斷曹軍的後路。

曹軍頓時有些慌亂,曹休對眾將士說:“張飛若真的打算斷我後路,就應該偃旗息鼓、伏兵潛行,不讓我等知道,如今他這樣大張旗鼓,虛張聲勢,說明他不能斷我後路。我們應該乘他們還未來得及集中,迅速擊垮吳蘭,下辨一破,張飛必退走”。

曹洪覺得有理,大手一揮,下令曹軍大舉進攻吳蘭。吳蘭部將任夔被殺,吳蘭潰敗逃走,被曹洪部下的氐族將領強瑞追上斬殺。張飛、馬超見下辨失守,只好揮軍後退。

劉備率主力猛攻漢中,曹軍據守陽平關與其對峙,為了保障道路通暢,劉備派部將陳式領十餘營兵卒駐紮馬鳴閣道。馬明閣道是秦漢時修築的蜀中古棧道,大體在今四川廣元以北朝天鎮附近,一面是湍急的嘉陵江,一面是險峻的高谷深豁。劉備派重兵駐守於此,一方面保護糧道,一方面防止被曹軍截斷退路。魏將夏侯淵遣悍將徐晃率軍越險道偷襲陳式,陳式疏於防範,蜀軍猝不及防,大敗虧輸,潰散的士卒無路可逃,紛紛跳入幽深的山谷,傷亡慘重。

曹、劉兩家第一輪交手過後,劉備吃了虧,只能與曹軍相持於巴、漢之間。

在此期間,劉備“急書發益州兵”,意思是請諸葛亮儘快發兵來援 ,諸葛亮接信後立刻與從事楊洪商議對策。楊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諸葛亮很看重楊洪的意見,當即增兵馳援漢中前線。

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出兵漢中到二十三年(218),曹劉雙方在漢中一帶僵持了一年多。

建安二十四年(219)開春,劉備統大軍從陽平關西南渡過沔水,依山(定軍山)勢結寨佈陣。夏侯淵深恐漢中西南屏障定軍山有失,於是親自率軍前來爭奪。

夏侯淵人多勢眾,所部素稱精銳,來勢洶洶,劉備採納法正以逸待勞之計,據險堅守,不輕易出戰。夏侯淵日日耀兵陣前,卻求戰不得,曹軍將士銳氣漸挫,人馬都有些倦怠,法正瞅準時機,說:“可擊矣”!劉備立刻命宿將黃忠“乘高鼓譟”而下,黃忠雖已鬚髮皆白,但仍一馬當先,好比老鷹搏兔,虎入羊群,直奔敵軍主將夏侯淵而去,夏侯淵措手不及,被其一刀斬於馬下。夏侯淵是曹軍主將 ,又是曹操的同族兄弟,是被他譽為“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的百戰驍將,卻被老將黃忠一刀給剁了,而且還把曹操任命的漢中刺史趙顒也斬殺掉了。曹操既驚又怒,決定親自前往漢中前線督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三月,曹操率大軍出長安經褒斜道趕赴漢中。劉備聞訊,並不慌亂,信心滿滿地說:“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曹操親自到漢中,準備反擊劉備,以保住漢中。然而劉備故技重施,斂眾據險,不與曹操硬拼。曹軍遠來,隨軍攜帶了數千萬囊(麻袋)軍糧,儲藏於北山下。

老將黃忠認為可以襲奪曹軍糧草,糧草不濟,曹軍必不戰自退。趙雲贊同黃忠的建議,並願意從自己的部兵中撥出一部分人隨黃忠去北山劫糧。黃忠率軍前往北山後,在約定的時間內卻不見迴歸,趙雲放心不下,領數十騎兵前往接應。不料沒見到黃忠,卻遭遇曹軍先鋒,一場惡戰隨即展開。趙雲寡不敵眾,只能率眾且戰且走,一直退到自己的大營。副將張翼主張閉門堅守,趙雲卻讓他大開營門,士兵們全部埋伏起來,偃旗息鼓。曹軍大舉追至,見寨門大開,不見一兵一卒,懷疑蜀軍早有埋伏,便主動後撤。趙雲見曹軍退卻,下令擂響戰鼓,並命士卒用強弓硬弩猛射曹軍,箭矢如雨點般落下,曹軍將士很是驚駭,紛紛抱頭鼠竄,亂了隊形,自相踐踏,很多士卒被擠入漢水溺斃。次日,劉備來到趙雲軍營,見他昨日與曹軍激戰處屍橫遍野,水中伏屍如麻,且大都是敵方將士,大喜稱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趙雲從此得了個“虎威將軍”的稱號。

到這年四月,曹軍在漢中仍無任何進展,而且軍糧被劫被燒,軍中糧食漸漸緊張起來,士卒普遍厭戰,有些人還乘亂開小差逃亡,魏將王平也在這段時間內投降了劉備。曹操看出再相持下去對己方不利,於是想放棄漢中卻又心有不甘,有些捨不得。某日,他規定軍中口令為“雞肋(雞翅膀)”,眾將不解其意,而料事如神的主簿楊修卻開始整理行裝,人問其故,楊修解釋道:“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以此比喻漢中,所以知道魏王要還軍了”。曹操對漢中還是相當看重的,但不如劉備那樣志在必得,由此可見一斑。

漢中對曹操來說,雖可做進攻巴蜀的跳板,但在戰略守勢的情況下,與後方關中隔著一道巍峨險峻的秦嶺,補給異常不便,不利於長期堅守,而且,當時他主要用兵方向是東部和南部戰場,這年五月,他忍痛放棄漢中,率軍返回長安,自此,劉備終於如願以償,徹底佔據了朝思夜想的戰略要地漢中。

漢中之戰持續了三年,以劉備全勝而告終。從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不久,他又派孟達、劉封襲奪房陵、上庸,與關羽鎮守的江陵遙相呼應,對曹魏據守的襄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這段時期的劉備,各方面均達於極盛,稱帝建國的條件已經成熟......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漢中之戰時的劉備和曹操是處於兩個不同時期的,此時劉備已經在蜀地站穩了腳跟,橫跨蜀地和荊襄,士氣正旺,對漢中這塊肥肉,早就虎視眈眈了,而此時的漢中守將張頜和夏侯淵,就算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和劉備這個打了半輩子仗的梟雄相比,因此,劉備的攻取漢中之戰,一旦開始行動,進展的是很順利的,當曹操回過神的時候,漢中的敗局已經不可挽回了

再說說曹操此時的狀態,其實在曹操後期,已經不再注重和孫劉兩家的征伐了,他的重心都放在了政治鬥爭上了,曹操一步一步的從魏公,到丞相再到魏王,曹操的地位越來越高,政治資本越來越雄厚,可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甚至不惜殺害和他公事了幾十年的老戰友荀彧!

所以,最後總結一下,劉備意氣風發,對漢中志在必得,而曹操此時卻一門心思的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利,平心而論,如果曹操和劉備,專心的拉開架勢大打一仗,劉備是打不過曹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備才會在曹劉的最後一次對決中,獲得了勝利




一人倆狗啊


劉備漢中之戰分兩個階段都是可圈可點!能以弱勢兵力擊敗曹操的確非常強悍!曹操兵力強盛不假!手下大將英勇無比!但是戰爭的勝敗並不已強盛的一方獲勝!看一下劉備如何具體運用哪些謀略,第一階段、1,分化敵軍!當劉備與曹操對恃時修書孫權發動合肥戰役!讓曹操東西不能相顧,曹操權衡利弊後必然放棄漢中回守合肥!2,背水一戰!誓死一博!沒有漢中劉備將永無立足之地。3,在赤壁之戰中坐享其成的到大量資源!後伐川西勢力大漲。對比一下曹操,曹操赤壁之戰水軍殆盡!接著又和馬超打了很久,兵力疲憊!國力空虛!在漢中戰中出現孫權捅屁股的現象。出現了兩線作戰的情況,又因漢中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所以只能把所有百姓都遷出,雞肋就是這麼來的。接下來的大戰就不用多說了,一個誓取一個放棄!漢中戰役第二階段表現為關羽配合劉備進攻襄陽和樊城。威震華夏!幾乎把魏國所有大將都打出來了。如果不是孫權怕劉備做大。背後捅關羽。估計曹操真要遷都閉其鋒芒啦!我們對孫權分別捅兩次刀的結果可以得出。劉備集團還是比不上曹操集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