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丨曹新

提要: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的格局將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

論道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充分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我們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提出,是一次思想大解放、理論大突破。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一大創新,就是在此基礎上,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這三項制度,都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三者相互聯繫、相互支撐、相互促進。這一重大創新,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對於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踐證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存與互補,完全可以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的優勢,產生一種公平競爭、相互促進、相互吸納、自我完善、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社會結構效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定不移地長期堅持。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既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鼓勵勤勞致富,又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於人民。要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消除收入分配不公,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論道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與社會主義基本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實踐證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既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新道路。

二、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推進。”

解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出現的問題就不能一味主張市場調節或政府幹預,“‘看不見的手’‘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堅持發展新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放松管制、釋放活力、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的格局將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

論道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建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存在、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多元所有制結構新格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和完善和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財政金融體系、收入分配製度、社會支持系統、對外經濟體制和比較完善的農村經濟體制。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必須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把它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要優化對外開放的空間佈局,形成東西南北中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大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拓展對外貿易多元化。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要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為各國的投資者提供更大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更好保護外資合法權益,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加強知識產權和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優質營商環境。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作者系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