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綠軍,打的是團隊籃球,他們走在正確的路上


這個賽季開始之初,幾乎沒有多少人看好他們。人們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76人、雄鹿和猛龍身上,甚至籃網也成為他家關注的焦點。上賽季的東部四巨頭,凱爾特人已經悄悄地落後了。

畢竟這個夏天,凱爾特人的變化實在太大。在凱爾特人過得並不開心的歐文,轉身離開前往籃網;“球盲鑑定器”霍福德則一聲不吭地加盟了擁有恩比德的76人;主力替補貝恩斯則趕往了菲尼克斯,並在這個賽季打出了“真香定律”本香的表現;鋒線上的莫里斯,在經歷了毀約馬刺被唾棄的體驗後,憤然加盟了“人傻錢多”的尼克斯;後衛線替補羅齊爾,則被球隊清洗出局,成為了換來肯巴-沃克的籌碼。

如果來形容這個夏天凱爾特人的狀態,只能用慘淡來形容。即便他們招攬下了全明星後衛肯巴-沃克,但世界盃的表現讓人們覺得,這雖然是一位好球員,但離聯盟頂級巨星還是有著質的變化。但就是這樣一批陣容,卻讓凱爾特人在這個賽季無往不利。


哦對了,忘記說在10連勝期間,鋒線的海沃德在新賽季第8場比賽中,意外手掌骨折需要休養6周左右。同時,隊里人氣最高的塔圖姆,投籃命中率只有39.5%,三分命中率只有38.4%,真實命中率只有49.5%,不得不讓人懷疑他是否再次繼承了鐵匠隊的衣缽。

但如果籃球只是一個1+1=2的遊戲,那麼事情將簡單太多。但恰巧,凱爾特人今年卻做到了1+1>2的效果。這個賽季,凱爾特人進攻效率位列聯盟第2,失分則是聯盟第7。他們比上個賽季更加註重突破和殺傷,減少中距離投籃,內外線更加均衡。防守端,他們憑藉著鋒線群出色的個人能力,主動換防和輪轉施壓,限制對手。但這些戰術層面上的佈置,其實是看方抓藥,真正能否執行下來,才要看一支球隊的執行力。

顯然,目前這支凱爾特人執行力更甚以往。而隊內並沒有像是羅齊爾這樣的刺頭球員,全民皆兵就是他們的屬性。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如今看凱爾特人,肯巴-沃克在8連客比賽前說的那句話很合適:“希望當逆境來臨時,我們大家可以儘可能的團結在一起!”


這個賽季太特殊了,我們的目光大多聚焦於湖人和快船。大家沒留意到綠軍,即使在美國,凱爾特人起初的連勝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畢竟他們傷了海沃德,沒了歐文、霍福德、貝恩斯、馬庫斯·莫里斯、羅齊爾這些熟悉的面孔,多了不少叫不上名字、記不住號碼的新面孔,為什麼凱爾特人反而厲害了呢?不僅如此,海沃德在打過8場球以後手掌骨折,但他們還在贏球。海沃德看上去每場得分不足19分,就能知道他對綠軍有多重要。

史蒂文斯教練的辦法是這樣的:把2號位的杰倫·布朗升到3號位,打替補的斯馬特升到2號位;第一組打了多半節,用奧傑萊替布朗打3,布朗替斯馬特打2;繼續輪換時,用身高180的替補控衛埃德沃茲打2,再往後用瓦納梅克替沃克打1。如果你無法想象沒有海沃德有多麻煩,那就想想外線埃德沃茲和肯巴·沃克在一起,身高有多矮。除了5號位泰斯和羅伯特·威廉姆斯,每一個人的位置都是多重的,打1的要隨時打2,打2的隨時打3,打3的隨時打4。

這時候顯示出史蒂文斯作為戰術大師的厲害。你可能會說,上賽季有歐文為什麼那麼糟糕,陣容一麻煩反而又是“戰術大師”了?這還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我認為,史指導的確是戰術大師,但他還沒有說服球星的能力,畢竟資歷太淺。歐文在他手裡就用得不靈,原因是歐文個人技術太突出,而且需要給他大量的一對一單打機會,能才充分發揮球星作用。歐文一對一多了,其他人就不知道怎麼打球。


如果一對一比,肯巴·沃克肯定不如歐文,至少他的身高限制了選擇的空間。但歐文離開,簽下沃克,剛好讓全隊趨於平衡,史指導又可以玩他的團隊戰術。肯巴·沃克不是那種頂級巨星,但他更願意打無球。這樣,塔圖姆、杰倫·布朗、海沃德都有得分的機會,讓防守變得更難。沃克身高決定了他不能把球一直控制在自己手裡,簡單地用一對一解決問題。他需要更多地利用掩護,在更短的時間發揮突破和投籃的特長。

到了波士頓以後,沃克其實“長球”了。“長球”的意思是水平進一步提高,但對沃克來說,是他進入了一種團隊環境,把既有的能力進一步發揮出來。比如說防守,過去媒體會印象流地以他的身高來說防守不行。可是在凱爾特人隊,身高從來不是標準,積極性才是。在沃克身邊,還有身高180的埃德沃茲,本來打1的球員經常要去打2,身高191的斯馬特更是難纏。那麼註冊身高183的沃克還有什麼理由不防守呢?

防守,是史蒂文斯教練強調最多的,我們又一次見到了小托馬斯時代綠軍的鐵血精神。試想小托馬斯號稱“地表最強175”,可不只是因為他的進攻,被人擋拆打錯位沒關係,玩命可是自己的事。在凱爾特人隊,新籤4年5200萬合同的斯馬特已經成為“綠軍隊魂”。斯馬特本來就以死纏爛打出名,在NBA你無法區分他和貝弗利誰更讓人“討厭”。斯馬特的優勢就是積極性,在場上專注地防守自己盯防的人,不放過掩護之後的任何一個換防對象。


這個賽季,斯馬特又多了一項任務,那就是在擋拆後遇到一打一,他必須在沒有協防的情況下強硬地頂防4、5號位大個子。遇上波爾津吉斯這樣的超級大個子,斯馬特會頑強地用自己的軀幹頂防,不給裁判吹哨的機會。也因為這樣的強硬,史蒂文斯不要求協防,讓斯馬特天天這樣當牛做馬。

史蒂文斯為什麼對外線球員提這麼高的防守要求?因為沒有霍福德了,也沒有貝恩斯,三分線外是第一道防線,沒辦法了被錯位打內線,小個子也得當大個子用。中鋒是泰斯,輪換中鋒是羅伯特·威廉姆斯,外線有兩個180,這樣的陣容也沒誰了。到這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史蒂文斯,也能理解為什麼老總安吉能輕易放走歐文。這是把權力重新交還給史蒂文斯,對手是誰不重要,關鍵是教練的強調和調整,然後是球員的執行。

綠軍現在全部的資本就是防守,不是斯馬特一個人投入,而是全隊。任何一支球隊都需要有進攻核心,歐文離開以後,到底誰才是第一核心,眾說紛紜。不是肯巴·沃克就是塔圖姆,事實上他們兩人不分彼此。塔圖姆競爭“新人王”而不得,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可是如何與肯巴·沃克共存終究是個謎。塔圖姆的好處是不貪球權,他既不是角色球員,也不獨佔球權,永遠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海沃德和杰倫·布朗的籃板也超過7個。


在全隊身高不足的情況下,塔圖姆積極參與防守,他佔著4號位,也是凱爾特人隊整體防守中的重要環節和塔圖姆一樣,杰倫·布朗也是非常符合“綠軍氣質”的重要成員。歐文離開以後,他原本是2號位的主力,但海沃德的受傷給他提出了角色輪換的要求,能量得以釋放,這個賽季平均得分提升了七八分。杰倫·布朗和塔圖姆恢復了小托馬斯時代的整體性,個人能力得以解放,又建立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

海沃德受傷以後,肯巴·沃克是眼下惟一的全明星,但他的身高又制約了向更高階層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對國王最後時刻的戰術,肯巴·沃克沒有打成,只能傳給了斯馬特。沃克打歐文那樣的巨星球難度更大,他必須先利用隊友的做球,才可以施展投籃絕技,團隊配合是綠軍生存的基礎,這也是他們讓所有人吃驚的原因。史蒂文斯曾靠臨場佈置戰術而大受讚揚,也因為有了歐文反而成績不好受到質疑,但如今是史指導重獲人氣的關鍵時刻。

籃球就是這樣奇妙,任何一個環節走入誤區,就可能讓看似完美的拼圖走樣。場上五個人,稍有改變就會影響全局,這其中的平衡拿捏,才是籃球藝術的根本所在。凱爾特人在太平洋沿岸的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清醒之旅”,所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西部強隊更多、風格變化更豐富。這時候一時的勝敗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綠軍打出來自己的特點。他們是全聯盟失誤最少的球隊,平均每場的得失分差和湖人平起平坐,相差只有0.1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