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學生黨性能兼顧便攜的兩種方案

要說到大學宿舍裡頭,在四五年之前,使用最多的可能還是筆記本,桌面電腦各方面都好,就是不太便攜,有一些時候搬動和轉移會比較麻煩。現在都9102年了,個人覺得如果追求性能又要儘可能便攜,有兩種較好的方案,選擇確實更多了。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第一種還是筆記本的傳統選擇,因為近兩年以來,Intel一方把主流的移動處理器提高了檔次,逐漸邁入四核八線程甚至六核的時代,而NVIDIA一方則是把移動圖形處理器直接對等桌面級型號,規格幾乎是不縮水,這兩大巨頭一聯手,現在購買5000元+這種筆記本再也不是弱雞了,算是大大縮小了和桌面級電腦的差距。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第二種就是今天裝機要說的—A4或者近似A4規格的主機,早期都是以定製類為主,價格有高的,也有低一些的,生產週期也長,貴在品控會好一些,便宜的做工差點,通常是以極致體積優先,而在今年7月份左右,終於有廠商把這種規格量產化,那就是我們熟悉的國產品牌喬思伯,它走的不是極致體積,而是兼顧性能、散熱和擴展性做一個平衡體積設計。另外要說到是,這種ITX方案並不會追求性價比,有一些配件也是各有所好,僅供參考。

CPU:AMD Ryzen 5 3600盒裝

散熱器:喬思伯SHADOW光影240

主板:技嘉B450 I AORUS PRO WIFI

內存:十銓DARK Z DDR4 3000 8GBx2

固態硬盤:三星PM 981 512GB Nvme

顯卡:AMD Radeon RX 5700

電源:銀欣SX650-G 80PLUS金牌

機箱:喬思伯A4

其他:喬思伯M.2-2 5V幻彩版散熱片、GTG-1硅脂、FR701幻彩版風扇x2

配件開箱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CPU方面的選擇,學生黨個人覺得這顆Ryzen 5 3600怎麼都是最佳選擇,六核十二線程,IPC性能在7nm工藝中也得到不錯的提升,就是超頻稍微弱了一點,還有一種方案是Intel i5-9600KF+Z390/Z370 ITX主板,也許是因為臨近雙11,這顆U提前降價預熱來抗衡Ryzen 5 3600了,選擇一些價位合適的Z370 ITX主板,整體兩者價格是差不多的,但估計比較難找品質好點的。這裡不必糾結,渲染和遊戲全能選AMD平臺,純屬遊戲黨可選Intel平臺。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硬核這顆Ryzen 5 3600超頻還算挺給力的,可以日常使用4.3Ghz,不過沒試過挑戰4.4GHz,建議大家可以搭配一些U板優惠套裝來購買,這樣U價格方面基本可以摺合1250元左右,只是稍微麻煩一點,還要轉手一次主板。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散熱方面是喬思伯A4配套的光影240水冷,也是差不多時間上市的,喬思伯也不是第一次上市水冷了,這款才賣399元,而且功能和設計都是更貼近主流了,就是不知道效能如何?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風扇出廠已經安裝到冷排上面了,細節好評!整體結構和普通的一體式240水冷無異,這種高分子多層密封的水管已經是主流設計,因為可以在機箱內更隨意彎折。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兩枚120mm風扇,自帶ARGB 5V效果,轉速為700-1800RPM±10%,燈光效果需要配合Hub才能使用。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鋁材質的冷排, 以前喬思伯的TW水冷是12條水道,這款光影240升級到了14條,常規的波浪式U型鰭片,理論上來說散熱面積更大也是有增益效果的,不知道對比更高價位的水冷能有戲不。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水泵轉速為2600RPM±10%, 水冷頭外殼是經過拉絲處理的CNC鋁鎂合金材質,質感還是不錯的,正面這種靜態鏡面玻璃不是第一次見到,內置有12顆燈珠也支持ARGB 5V效果,後面上機看看具體怎麼樣吧。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純銅底座,雖然沒有做到那種極致小數的鏡面處理,但接觸面明顯經過打磨的,設計倒是比較常規的微水道。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扣具方面,除了AMD TR4平臺以外,常見的LGA 115X/Socket AM4/LGA 2011均是完整支持,硅脂比較普通,不是市面上有單獨賣的,帶有鏟子好評!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光影240另一個性價比之處就是自帶風扇Hub和紅外遙控器,Hub支持風扇接口多達10個(需要對應使用自家的風扇),除了SATA供電接口以外還提供了和主板同步的接口,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紅外遙控器來切換主板和Hub之間的燈效控制權,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遙控器功能也多,能夠調速(有機箱風扇的話),光效試過有100多種!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主板方面對應的CPU是Ryzen 5 3600,綜合各方面性價比最高還是B450 ITX主板,硬核選擇的是技嘉B450 I AORUS PRO WIFI,定位是AORUS高端系列,包裝方面是以大雕牌+技嘉橙色包圍而成,4年質保+全國聯保就很亮眼,看來一下現在的質保政策,並不是以前那種,確實是支持異地個人送保,並且不需要發票了,按照出廠日期計算時間。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配件不算豐富但足夠使用,WiFi天線、使用手冊、AORUS雕牌、I/O擋板、SATA數據線和M.2螺絲。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B450 I AORUS PRO WIFI整體規格是17x17cm,標準的ITX板型,第一眼看上去就是金屬裝甲很多,作為小板的統一思想設計,大部分接口都會挪到右邊空間使用,技嘉也不例外,下面看看具體有哪些主要的接口和設計。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先看背部I/O接口,DisplayPort和雙HDMI這種視頻輸出接口的組合,是目前比較少見的前衛設計。四個藍色的是USB 3.1GEN1,兩個紅色的是USB 3.1 GEN2(面向未來的設計),RJ45網口搭配的是千兆網絡,而無線網卡是Intel 9260NGW,支持最新的802.11ac Wave2標準,傳輸速度更快。聲卡部分則是搭配Realtek ALC1220-VB,支持7.1聲道輸出,可惜的就是沒有Type-C接口。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內存插槽是標準的2個DDR4 DIMM,最高支持到32GB容量,單邊卡扣設計比較方便安裝。一般搭配3代銳龍的話,建議兩條8GB容量,頻率方面3200MHz或者3600MHz就可以了。這部分背面區域還有燈帶,開機的時候就能看到。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往下看一點,主板跳線部分技嘉一如既往地用不同顏色標識,對於新手來說,配合說明書插線簡單明瞭不少,左邊是四個SATA 3.0接口,無論是擴展機械硬盤和2.5英寸SSD都是足夠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再往左邊挪一下,這裡標配了一個4Pin系統風扇接口,上面那個LED_CPU可支持標準5050 12V RGB設備。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主板下半部分,首先是一個M.2插槽,覆蓋AORUS雕牌全金屬散熱片,支持2242/2260/2280 SATA或者PCIE 3.0X4 NVME協議,因為B450芯片組+ITX小板通道數很有限,基本一個也夠用了。再下面是一個PCIE 3.0X16插槽,合金裝甲設計可以有效增強其強度,不容易出現“大力出奇跡”的現象。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主板左下角是另外一些接口,提供了一個5V數字編程ARGB接口,可支持300顆燈珠以內的設備,而M.2插槽螺絲旁邊那一個2Pin針腳,是用於短接清除BIOS用的,因為BIOS電池已經夾在背板I/O上,裝機箱的時候不容易拔除。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左上角是8pin外接供電,旁邊是一個CPU 4Pin風扇口,總得來說2個風扇接口只能剛剛夠用,最好使用分接線來擴展。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供電部分是全金屬的散熱片,某個角度看起來會有點偏紅。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供電部分是4+2相的數字供電,其中4相是給核心的,2相是SOC,VCore mosfet是IR3556,可以提供50A過電流能力,個人感覺給3700X超頻使用都無壓力,畢竟灰燼版幅度也不會太大。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顯卡在ITX機箱當中,一般較好的選擇是公版渦輪卡,雖然本身散熱能力也許比不上非公,但至少不會影響其他硬件,而且並不怎麼要求良好的風道。AMD新出的RX 5700系列,RDNA架構7nm工藝不錯,特別是RX 5700還能刷BIOS變成2304流處理器版的RX 5700XT。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RX 5700公版造型和此前的RX 580、RX Vega差不多,都是四四方方的長條形,RADEON的LOGO位置略有不同。另外公版用料其實不算太差,可以比得上一般的非公版,只要往散熱方面改善就好了。性能方面一般應對1080P分辨率是無壓力了,2K分辨率偏中高畫質相信也不是難事。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渦輪風扇,由這裡吸入冷風,經過風扇和均熱板,最後從擋板處排放熱風,所以說不會影響其他硬件。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8+6Pin外接供電,這規模也足夠RX 5700XT使用,刷BIOS是無壓力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視頻輸出接口,常規組合3個DisplayPort和1個HDMI。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RX 5700是沒有背板的,最好自己後期可以配一個,至少能保護下背部的電器元件。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內存條是十銓最新推出的DARK Z系列,定位是電競內存,以前也有一款DARK系列,這款DARK Z外觀上有所改變,顆粒應該也是有所挑選,工作頻率提供了2666、3000、3200和3600四種,硬核手上這款是3000MHz DDR4 8GBx2,還有單條16GB容量可選。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包裝介紹是全英文的,因為十銓的內存就是臺灣產的,並沒有採用紙盒包裝,個人覺得對於主流級內存來說也是沒必要的,那也是成本所在。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一張T-FORCE貼紙和簡易說明書,上面標註了是經過了100%的穩定性測試,終生保固。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DARK Z整體造型,盔甲輪廓和此前的DARK系列是大同小異,只不過金屬質感更好了,比如說固定的螺絲孔位封住了,中間的LOGO是金屬電鑄設計,就外觀來說,是無燈平臺的好選擇,顏色只有灰色和紅色兩種。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這款高度為43.5mm的內存,兼容性和一般RGB內存差不多,馬甲部分是採用0.8mm一體成型的鋁合金,顏色是電解陽極氧化造成的,拿在手裡感覺和普條一樣輕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具體時序信息是CL16-18-18-38,比較常見出廠參數,看官網介紹顆粒是打上T-FORCE LOGO的,不知道颱風能不能正確檢測到。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某個角度看有一點泛暗紅色,頂部有鏤空的設計,相比RGB內存來說散熱能力會更強。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機箱當然是本人主題的重點,其實除了喬思伯A4以外,還有很多A4規格的箱子可選,有比它便宜的,也有比他昂貴的,選擇喬思伯是因為它做鋁箱的經驗已經足夠長了,有成熟的工廠方案開模,品控怎麼也不會太差,而且馬上下單就能送貨不用等待。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看來喬思伯也是很重視這個箱子,上市不出三個月,Ver1.1版本已經上線,改進多個細節之處,還要增加兩款顏色可選,硬核這款屬於1.0量產版本,和早期大佬們的送測版本也是略有不同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機箱基本規格,轉接式結構,從這個給出的數值來看,可以看出喬思伯A4在寬度上更鬆動,散熱器最大高度可以達到71mm,另外再看板材、五金和側板厚度,可以察覺到與定製型A4的差別。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配件方面,除了常規的說明書和幾條紮帶(對於ITX來說足夠使用),還有附送一條ADT PCIE延長線和四個磁吸式腳墊,這條延長線是按照ADT標準嚴格做的,所以品質方面不用擔心,某寶自己買的有些連屏蔽層都沒有,ADT標準這種大概價值150元左右。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把機箱拿出來,第一時間是試著把它裝進行李箱,想不到小米20英寸拉桿箱可以完美容納而下!縫隙之處還能放點其他配件之類的,就是這種搬運需要注意加裝防震泡沫,畢竟側板是鋼化玻璃而不是鋁合金,揹包再放一個便攜性屏幕,完美攜帶上學。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和500ml的瓶裝可口可樂對比,雖說不是極致體積,但個人認為它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已經算是便攜了,即便A4規格的機箱體積再小,運輸途中還是要打包裝的,除非你能像聯力TU150、喬思伯T8提著走,不過也是比較奇怪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喬思伯A4相比其他A4機箱,用料會比較豪華,當然重量級別也更高,兩側面是3mm的鋼化玻璃(要是有非側透版本就好了),內部五金部分1.5mm全黑化,頂板3mm鋁鎂合金,前面板、背板和底板是2mm鋁鎂合金,規格方面要比聯力TU150小一點,這就是大廠量產的一個優勢。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前面板和背板不是定製A4那種拼接式組合,而是一體式折彎工藝,這也是大廠A4的優勢。1.0版本只有一個開機鍵和USB 3.0接口,現在銷售的1.1版本已經是增加多一個Type接口了。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背部PCIE插槽處上端做了一個全鋁實心壓塊,遮醜的同時也可以更好固定住顯卡。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頂蓋官方稱之為窗花式散熱孔,表面看起來質感不錯,裡面打磨一般,會有一點毛刺,還附送了一個防塵網帶3M膠的,這裡通常建議安裝240水冷,風冷的話限高70mm,性能上限會定得很低,因為基本只能用下壓式的散熱器。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磁吸式腳墊是必須安裝的,因為底部支持安裝兩個120mm風扇(左邊那一個位置還能安裝機械硬盤),在挪動的時候容易掉,日常固定的時候是比較平穩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頂蓋雖然是有螺絲固定,但是設計在裡面,拆裝方式比較簡單,一推一抽即可,然後兩側面的鋼化玻璃也是向上一抽就能卸掉,無螺絲的拆裝方式真的方便。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打開全貌,可以看到喬思伯A4的基本結構,典型的轉接型結構,下方和上方是比較空的,為了留出空間安裝風扇和水冷,然後電源的位置在左側,這樣的散熱體系可以看出是最大程度照顧CPU和GPU的,電源的安裝硬核看過很多玩家安裝的方向,都是對著遮罩吸風的,另一種安裝方式是吸風(帶風扇)那一面可以朝向顯卡安裝那邊,但具體效果怎麼樣有待大神去實測。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電源遮罩這部分可安裝兩個2.5英寸硬盤,安裝方式類似於頂蓋那種“一推一抽”,喬思伯把機箱用到的螺絲都上到這個透明模板了,挺有意思的設計,也不容易弄丟,下方那一個在安裝一個硬盤的時候,還能充當銘牌使用,可惜不是RGB的,哈哈。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背面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來轉接安裝獨立顯卡,長度可支持到325mm,並且兼容顯卡規格在325*142*59mm以內,覆蓋大部分非公越肩式顯卡,這個就是喬思伯A4另一個優勢。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在顯卡安裝這一邊,可以看到電源安裝部分是鏤空式的,所以吸風方式應當朝向這邊,不過這邊也會有長顯卡阻擋,無論朝向哪一邊,都是從底部吸冷風的,所以底部最好安裝風扇。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電源部分SFX類型可選擇的型號很少,SFX-L個人覺得A4類機箱沒必要了,本來空間都很極致了,最終敲定銀欣這款SX650-G,也是和海盜船一樣較早推出SFX電源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正面是92mm風扇,並不支持風扇停轉,倒是噪聲最小值為18dBA挺安靜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一步到位選擇650W這種功率,算是80Plus金牌額定功率最高的SFX電源,基本以後的單卡平臺都能滿足了,支持單路+12V輸出,電流為54.2A相當於650W,即便是Ryzen 7 3700X+RTX 2080S的組合也能帶得動。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玩ITX機箱,電源全模設計是必須的,接口方面挺齊全的,就是如果ITX平臺還要超頻的話,建議選擇海盜船SF750白金版,瓦數更高自帶兩個8Pin CPU供電接口。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電源全家福

安裝和整機展示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安裝之前,因為不確定BIOS版本,先用Ryzen 5 2600裸上機看看BIOS版本是否支持3代Ryzen。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發現已經支持,不過並不算最新,官網最新的已經是F42C版本,更新了微代碼AGESA 1.0.0.3ABBA的支持,不過這版本也移除了PCIE GEN4的支持,想要使用只能退回上個版本,不然讓AMD X570主板還怎麼賣?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接著又換上Ryzen 5 3600,這顆算是小雕,輕鬆可以全核4.2Ghz。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安裝240冷排的時候,個人建議的擺置方向(官方也是這樣安裝),冷頭水管靠右,冷排水管靠左,基本上這樣不會阻擋內存視線,而且冷頭的RGB效果也是正置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底部安裝兩個喬思伯FR701幻彩版風扇,風量並不算大,轉速也一般般,主要是燈光效果好,看邊框的設計就知道了,還有就是能夠兼容光影240的Hub,不用額外接主板或者電源上。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耗時3.5個小時,完成撕膜,爽快!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整體外觀圖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這裡還安裝了一個喬思伯最新上市的M.2_2 5V ARGB散熱片,看來喬思伯把周邊設備都補全RGB效果了。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ITX走線是不存在的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隨便找了一個SATA硬盤作為展示,安裝多一個線就會更雜亂,無語哈哈。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這個實心顯卡壓塊,一開始以為和顯卡衝突裝不上,原來是要大力出奇跡錘一下,然後再用螺絲固定,非常穩妥。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顯卡位置空間還很充裕,如果是安裝非公顯卡,下面的進風風扇就更有必要了。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為什麼要在這個位置擠下HUB,因為硬核發現前面2.5英寸位置雖然大小合適,但是HUB厚度太厚,沒辦法和鋼化玻璃兼容,希望後面還能改進一下吧。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能放進20英寸拉桿箱的小鋼炮,Ryzen 5 3600+B450i+RX5700裝機篇

技嘉RGB FUSION可以統一整機燈光效果,橙色感覺不錯

以上就是一些喬思伯A4燈效展示,兩面鋼化玻璃還挺合適展示RGB效果的,後期能增添一個鋁材側板開孔的版本就好了,畢竟也可以為顯卡增強一點散熱能力。

這篇是主機的配件開箱和裝機展示,下一篇是超頻、性能和散熱測試,有興趣可以點擊 跳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