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裡皮第二次辭去了中國隊的主帥職務,理由跟第一次差不多,他對中國球員失望了。

他第二次執教中國隊的主要任務就是40強賽,這四場比賽,2勝1平1負,說起來不算差,但這絕不是與他千萬年薪所對等的。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有意思的是,在這四場比賽中裡皮的首發陣容除了左後衛李磊的受傷導致被動輪換之外,其他位置幾乎沒有變化。裡皮精心打造的433,就這樣被菲律賓和敘利亞這些並不算強的球隊徹底摧毀。

問題何在?

1、裡皮,老派意大利442陣型的最後歌者

中國隊輸球后,有媒體報道里皮曾經在國家隊集訓的時候向國腳們表示,他認為現在最好的足球是利物浦的打法:高壓、快速、直接,不給對手一點喘息的機會,用盡全力壓垮對手。

所以,裡皮在40強賽上,為國足打造了一套克洛普在利物浦和多特蒙德都常用的陣型——433。他要求兩個邊後衛李磊和王剛全場比賽也都要沿著邊線高速攻防轉換,中場球員拿球后迅速把球送到前場,後腰、邊後衛甚至中衛發現好的機會就要直接把球打到對方的身後,利用三前鋒去直接衝擊對手的防線。

但是這個戰術體系,在中國隊身上表現的並不好。很多人認為,是中國球員沒有能力執行這個戰術。但其實很多人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這個戰術的倡導者,裡皮自己就真的理解這個戰術嗎?

克洛普今年52歲,裡皮71歲,從年齡來說,根本就是兩代人。克洛普執教美因茨的時候,他的這種全場高壓衝擊的打法,就已經有了雛形。那個時候,裡皮在尤文圖斯剛剛二進宮,正春風得意。等到克洛普執教多特蒙德,在德甲掀起黃色旋風的時候,裡皮已經帶領意大利國家隊拿到了世界冠軍,並且又在2010年小組賽鎩羽而歸。

說白了,克洛普的巔峰時代和裡皮的沒落時代是重合的。但實際上兩個人在球場上並沒有任何交集。裡皮沒有師從過克洛普,甚至沒有跟克洛普當過對手。他只是在電視上看過克洛普的全場高壓打法。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在裡皮的教練生涯中,433是陌生的。在他執教的那個年代,442仍舊是大行其道,拉科魯尼亞和瓦倫西亞作為為數不多的4231的新銳代表,已經讓裡皮頭疼。現代足球的433踢法根本就還沒有興起。

裡皮是一個典型的意大利老派教練,他崇尚的是菱形中場的442。這一套打法是意大利70年代後的延續打法,貝阿爾佐特、特拉帕託尼、薩基幾乎都是這個打法的延續。

這個打法的精髓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三個半後衛。所謂三個半後衛,就是在四後衛體系下,有一個體能極好,助攻能力極強的左後衛,進攻的時候左後衛助攻擔任邊前衛甚至邊鋒的角色,另外三個後衛左移,右後衛內收,形成類似三中衛的配置。

2.一個半後腰。即穿插性後腰和掃蕩型後腰並存。在這個體系裡,需要至少兩名後腰,一名後腰拖後保護防線,不越雷池半步,他的作用除了防守之外,更多的是橫向的梳理。而另一名後腰,則需要有很強的穿插能力,前插、回防、搶斷無所不能,甚至在某些時候,還要擔任左前衛職能。

3.攻守兼備的右前衛。由於右後衛的助攻幅度不大,右路的進攻會設置一名右邊前衛,這名邊前衛的往返能力很強,防守時候甚至可能會充當半個邊後衛的職責。進攻的時候除了接應、策應和邊路傳中之外,還經常會空切包抄後點得分。

4.中場需要一名組織者。這名10號球員要在正對對手球門時給對方形成威脅,並且銜接鋒線,串聯整個前場的進攻。同時防守時,他又是球隊中場的前沿防線。

5.機會主義中鋒+技術二前鋒。雙前鋒的配置,但角色不同。機會主義中鋒的任務就是得分,而技術型二前鋒則要具備個人的突破能力,他要承擔一部分前腰的組織責任,同時要圍繞著中鋒去串聯和扯動,並完成進球。

1982年貝阿爾佐特就是用這套打法率領意大利隊拿到世界冠軍。“金牌教練”特拉帕託尼也是在這套戰術思路的基礎上為尤文圖斯拿到了世界足壇的“大滿貫”。裡皮1994年執教尤文圖斯,當時尤文圖斯正處於第二個“冰河期”,裡皮大刀闊斧的植入自己的這套戰術理念,讓尤文圖斯回到冠軍的軌道。可是,尤文蒂尼們卻發現,這套東西一點不新鮮,基本上還是特拉帕託尼的精髓,只不過裡皮進行了一些現代足球的改良。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比如,他更強調前場球員的防守積極性和站位,更強調前場球員向前的衝擊力,三條線的壓迫更加緊密。但基本的傳球跑位思路是不變的:三個半後衛,一個半後腰,衝擊力強的右前衛,超級的中場組織者,一大一小兩個前鋒。

具體來說,特拉帕託尼時代,尤文圖斯的四個後衛裡,左後衛卡布里尼是個技術出色的邊路助攻能手,兩個中衛是詹蒂萊和西雷阿,右後衛是能邊能中的布里奧。防守型後腰是老隊長弗裡諾,中前衛是能上能下的塔爾德利,右前衛是波蘭名將博涅克,前腰是法國傳奇普拉蒂尼,兩個前鋒是機會主義者羅西和技術型選手貝特加。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而裡皮在兩次執教尤文圖斯的時候,幾乎都是複製了這個模板。

1994年裡皮剛來到尤文圖斯的時候,他曾經短暫的使用過4312,巴喬在維亞利和拉瓦內利身後負責銜接的工作,身後德尚擔任拖後防守型後腰,尤戈維奇和保羅·索薩在德尚的兩側。左邊後衛則是體能充沛身體素質極佳的佩索托,中後衛則是維爾喬沃德和費拉拉,右後衛是托里切利。

幫助尤文圖斯時隔多年拿到聯賽冠軍後,裡皮有資本對陣容進行調整,把球隊打造成他擅長的戰術體系中去。他的第一刀就是集萬千球迷寵愛於一身的羅伯特·巴喬。

巴喬、維亞利和拉瓦內利組成的攻擊線雖然無堅不摧,但巴喬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10號球員,他的屬性更接近前鋒而不是一箇中場。而且巴喬雖然球風華麗,但身材瘦小,體能也不出色,這都不滿足裡皮對於中場組織者在防守和衝擊方面的要求。

當裡皮發現球隊裡已經有了年輕的皮耶羅之後,他把巴喬送給了老對手AC米蘭。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所以,1996年尤文圖斯奪得歐洲冠軍盃的時候,站在維亞利和拉瓦內利身後的已經是年輕的皮耶羅。

當然,皮耶羅也不是一個標準的10號中場球員。他更擅長在左肋部攻擊對手的球門。而1996年夏天,尤文圖斯總經理莫吉淘到了一個寶貝,這個寶貝讓尤文圖斯下了第二個決心:送走隊長維亞利。

這個寶貝就是還稍顯稚嫩的法國人齊達內。齊達內在96年歐洲盃上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他的技術毋庸置疑,更難得的是,他的體能很出色,身材高大壯碩,遠射功夫一流,這些都符合裡皮心目中對於中場組織者的定位。

那個時候,裡皮在尤文圖斯的戰術打造已經基本完成。他的三個半後衛,一個半後腰,以及邊前衛都有了合適的人選。最關鍵的前場三人組,他有了齊達內,有了皮耶羅,加上第二年又來了因扎吉,也完成了升級改造。所以那三年,尤文圖斯三次打入歐冠決賽,成了當時歐洲足壇的絕對霸主。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裡皮二進宮尤文圖斯的時候,同樣是沿用了這套戰術打法。所不同的是,彼時齊達內去了皇馬,莫吉用這筆錢引進了圖拉姆和布馮。德尚已經去英超養老,尤戈維奇、托里切利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末年,而左後衛佩索托還斷腿受傷。特雷澤蓋則取代了因扎吉的位置。

有一個表現可以看出,裡皮對於這套打法的痴迷。他改造了兩個球員的位置,讓球隊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打法上,也讓這兩個球員從默默無聞的工兵變成了世界足球頂級球員。

一個是內德維德,一個是贊布羅塔。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贊布羅塔從右前衛成了左後衛,讓裡皮二進宮的尤文圖斯重新回到了三個半後衛的體系上。而內德維德完美的頂替了齊達內離開後的空缺,甚至可以說他做的比齊達內更好。因為內德維德比齊達內能跑,比齊達內能衝,比齊達內能搶,比齊達內速度快,遠射的力道和準頭也比齊達內強。除了藝術屬性稍差之外,內德維德在這套體系裡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路工兵,變成了歐洲足球先生。

同時,裡皮從AC米蘭引進了戴維斯,讓戴維斯出現在過去尤戈維奇的串聯型後腰的位置上,與防守大閘塔奇納蒂搭檔。贊布羅塔調整後的右前衛位置交給了卡莫拉內西。右後衛則給了可邊可中的圖拉姆。

一個全新的菱形442,一個完美的植入。裡皮再次用這套打法,讓尤文圖斯回到了歐冠決賽上。

2、同樣的戰術理念,裡皮成功了四次

實際上,裡皮到了意大利國家隊以後,其打法也基本相當。托蒂擔任二前鋒,託尼擔任中鋒,左後衛格羅索頻繁助攻,這些都是裡皮在尤文圖斯時打法的痕跡,也是意大利二十多年來打法的精髓。唯一不同的是皮爾洛的位置比較靠後,他不像齊達內也不像內德維德,所以,意大利隊的進攻銳度和壓力不如尤文圖斯,但控制力和轉換速度比尤文圖斯更快。

一個教練當他用一套打法取得了三次巨大成功的時候,他就不太可能會放棄自己的這套打法和理念。

所以,即便是裡皮來到了中國,他執教廣州恆大,他的打法也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變化。埃爾克森擔任機會主義中鋒,穆裡奇擔任技術型二前鋒,孔卡作為中場組織者,郜林拉邊到右邊路,鄭智和善於前插的黃博文擔任後腰,左後衛使用的是有一腳精準傳中的孫祥,右後衛則是可邊可中的張琳芃。

幾乎完全照搬尤文圖斯和意大利國家隊的模式,裡皮用這套東西迎來了第四次成功。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所以,當他第一次接手中國隊的時候,他最看重的球員,就是助攻能力極強的左後衛姜至鵬,甚至還把攻強守弱的丁海峰也招入國家隊考察。其他中後場,無論是馮瀟霆、梅方和張琳芃的後衛線,還是鄭智和黃博文的後腰組合,基本上都是沿用了恆大的配置,郜林也會像在恆大一樣出現在邊路。而前鋒,他更喜歡使用的是把握機會能力更強的于大寶。

唯一讓裡皮不太確定的其實是中場組織者的這個角色,裡皮很喜歡張稀哲,但裡皮執教國家隊的時候,恰好張稀哲已經過了他留洋前後的巔峰期,那段時間國安的成績也不好,張稀哲的狀態和定位都比較模糊。裡皮後來也用過蒿俊閔,但無論是張稀哲還是蒿俊閔,都沒有起到特別好的效果。因為他們技術好是相對中國球員來說,在亞洲賽場,他們無力獨自承擔這個重任。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但即便這樣已經能夠保證中國隊戰勝卡塔爾,戰勝韓國。黃博文遠射打入卡塔爾一球瘋狂慶祝的時候,像極了1982年進球怒吼的塔爾德利。

同樣的位置,同樣的踢法,同樣的進球。

3、全場高壓打法裡皮不如施密特 施密特都妥協了裡皮還在生搬硬套

裡皮已經用他熟悉的打法成功了四次,但從他二進宮國家隊開始,他就放棄了自己最熟悉的打法套路,亞洲盃的時候他時不時玩起了三中衛,世界盃40強賽的時候乾脆改成了433。

沒有人知道原因,只是知道,裡皮自己的說法是,他崇尚克洛普。他認為這樣效率更高,踢法更現代。

其實,克洛普的那套東西,有一個在中國執教的德國人比裡皮更熟悉,他就是施密特。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當克洛普從美因茨去了多特蒙德之後,圖赫爾接過了克洛普的教鞭。圖赫爾和克洛普師出同門,都是全場高壓踢法的代表,他們兩人與施密特一起,被認為是德甲當時三個踢法最接近,也最具現代感的教練。

可以說,這種全場高壓打法,克洛普第一,圖赫爾第二,施密特就是第三。

施密特和克洛普同歲,曾經和克洛普作為對手在德甲會面,不過那已經是克洛普在多特蒙德的最後一個賽季。當時的多特蒙德經歷了全場高壓打法的輝煌後,已經陷入了傷兵滿營的時期,連個主力陣容都湊不齊。而這個時候,從奧地利薩爾茨堡紅牛滿載而歸的施密特,開始把幾乎相同的理念植入到了勒沃庫森的身上。

其結果就是,藥廠一度戰績彪炳,但最後跟多特蒙德一樣,陷入到傷兵滿營的狀況中,施密特也就黯然下課。

接著,就來到了中國。

施密特的全場高壓與克洛普的理念基本一樣,最大的區別在於施密特不喜歡433踢法,他更喜歡在紅牛時成功的4222。儘管前鋒人數不同,但理念相近,尤其是對於邊後衛的使用,施密特和克洛普的要求都是一樣的:邊後衛要負責整條邊線的攻防,要快速前壓,高速回防。



來到國安的第一場,施密特這種弱化版的全場高壓,讓當時不可一世的廣州恆大懵了圈。靠著這種全新的、現代的打法,國安來了一撥四連勝。可是隨後,體能方面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球隊陷入了不勝的怪圈。施密特在國安的第一年就草草收場了。

進入第二年的時候,細心地球迷發現,國安身上的施密特味道變了。全場高壓的踢法開始慢慢的向傳控球踢法轉移,國安似乎回到了曼薩諾時代。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後來,有媒體報道說,施密特經過了一個準備期的儲備後發現,國安球員能夠滿足他戰術要求的只有胡延強和韋世豪,而全隊大部分人都無法滿足這個要求,要麼不夠快,要麼不夠壯,要麼不夠能跑。所以,他選擇發揮更多人的特點,回到傳控球的思路上。只不過,比起曼薩諾的傳控球,施密特更強調前場的壓迫強度和力度。算是一種全場高壓和傳控打法的結合。

所以,施密特在國安的第二個賽季,比第一個賽季的表現要好了很多。

之所以說施密特,其實還是為了說裡皮。施密特作為全場高壓打法的門徒之一,也算是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發現球員的技術特點和能力不能完成全場高壓打法的時候,選擇了一定的妥協。可裡皮呢,卻固執的選擇走下去。

這裡面有兩點需要探討。第一,裡皮對於全場高壓踢法的精髓掌握程度還不如施密特。因為畢竟施密特本人就是這種打法的使用者和見證者,所以,施密特對於這種打法有自己的訓練方法,他在訓練中強調壓迫的強度和力度,就是為了球隊在比賽中的全場高壓做準備。

而裡皮,對於全場高壓打法的認知,其實只是停留在電視機上,或者和德甲教練的口頭交流上,他沒有真正跟克洛普交過手,也沒有去參與克洛普的訓練。他只是崇尚全場高壓的踢法,但具體怎麼訓練能夠讓球員更好的執行這種打法,讓球員的身體更能承受這種打法,裡皮其實並不清楚。他還在用他老式意大利打法的訓練方式,去完成日常的訓練,然後試圖讓球員在比賽中踢出全新的打法來。

顯然這不太現實。

第二點,從施密特的4222其實可以看出來,全場高壓打法只是一種理念,這種理念可以嫁接在任何陣型上面,無論是433還是442,都可以去打全場的高壓,只不過不同陣型球員的位置責任不同而已。但裡皮放棄了自己最熟悉的442,而使用自己從來沒用過的433,其實頗有一種生搬硬套的感覺。

似乎在裡皮心裡,克洛普的打法先進,那麼不光要學習他的打法理念還要學習他的陣型陣容。

可結果呢,靠442功成名就了一輩子的裡皮,非得去踢433,豈不是東施效顰。

4、放棄熟悉的打法或許是因為裡皮的心魔

關鍵是,裡皮為何放棄自己擅長的意大利老牌442踢法,而要選擇自己並不熟悉的全場高壓的433踢法呢?

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有三種理由看起來最靠譜。

第一,裡皮不想被人認為自己脫離時代。

這其實是裡皮一直被中方反對者詬病的地方。畢竟他在成功的年代已經是十年前了。裡皮可以用他過去的成績到任何地方去說都算不上吹牛。但是放在當代,放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即將走完的時候,裡皮的那些成績都是落伍的,他的打法其實也確實落後於歐洲先進足球理念了。

第二,裡皮其實想在中國隊身上“玩票”。

在裡皮眼裡,他根本不可能看得上中國足球。71歲的老人心中,更喜歡這份工作當成一種玩樂。已經到了這把年紀,“大撒把”玩一玩又如何?反正中國足球已經輸了那麼多次,也不怕再輸一次。或許,用最先進的足球理念來包裹一下,反而能讓中國足球起死回生。

第三,裡皮受困於人員特點必須得改。

裡皮第二次執教中國隊,最大的目的其實還是跟他兒子的經紀公司生意有關。這也是裡皮向中國足球高層提出歸化球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裡皮第二次執教國家隊時發現,跟第一次執教時的環境大不相同。以前支持他的高層領導基本上都離開了足球或者體育圈,政治上的支持就變弱了。

其次,以前他依賴的恆大國腳已經大多“年老色衰”。鄭智、黃博文、曾誠、郜林、馮瀟霆都不再是中國足球的當打之人。他現在需要用的人是武磊、張稀哲、池忠國、李可、李磊、石珂、蔡慧康、顏駿凌、吳曦等等這些人。

但這些人,他一點也不熟悉,他也不想熟悉,他覺得這些人本來就不入流,更何況還是以前恆大的手下敗將。

但有些人,他又不得不用,比如武磊,這是中國唯一的留洋球員,不用說不過去。比如艾克森,這是他辛辛苦苦幫兒子弄來的歸化球員,不用就是打自己的臉。

可是,如何讓武磊和艾克森共存,又成了裡皮的難題。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武磊和埃爾克森以前在上港共事過,不過在上港時期埃爾克森很多時候都是替補,即便他跟武磊同時登場,因為上港還有浩克和奧斯卡兩位拿球能力超強的外援,因此能夠發揮武磊和埃爾克森在門前的特點。

但是在國家隊,無論是蒿俊閔、張稀哲,還是吳曦、李可,都不具備這樣的技術優勢。

艾克森並不是一個腳下技術了得的前鋒,他背身支點和橋頭堡的作用甚至還不如楊旭、于大寶。艾克森的優點就是射門的腳法和搶點的意識。說白了,他是個無球比有球威脅大的射手,也是個正對球門比背對球門作用更大的前鋒。

但武磊呢,武磊也不是個拿球技術很好的二前鋒。武磊的特點是無球的空切跑位,他總能跑到最好的位置上,然後利用速度去衝破對手防線,射入單刀球。

也就是說,武磊和艾克森都不是能夠拿球的前鋒,也不是能夠互相做球的前鋒,他們倆個人都擅長無球條件下的包抄和搶點。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在有浩克這樣喜歡拿球也善於拿球的前鋒在場上的情況下,武磊和埃爾克森的特點能夠發揮出來。再加上有了奧斯卡的傳球,兩個人的威力就更大了。

以前埃爾克森在恆大的時候也是如此,當時的恆大有穆裡奇,穆裡奇能拿球,能突破,還有很快的速度。總之,穆裡奇也是個有球勝過無球的球員。而且恆大還有孔卡。後來穆裡奇和孔卡的位置換成了高拉特和阿蘭,他們都是持球進攻的好手。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艾克森回到恆大後,狀態也大不如前。現在的恆大,中場沒有能拿球掌控節奏並傳出威脅球的孔卡、高拉特,也沒有能夠帶球突破撕扯對手防線的穆裡奇和阿蘭。有的只是在兩個邊路衝擊、傳中的韋世豪、楊立瑜,以及有著左腳射門一招鮮的塔利斯卡和插上得分的保利尼奧。

換句話說,目前的恆大前場的外援都是以跑位、穿插、搶點、射門等為優勢的外援,而沒有一個能夠拿住球,能夠帶球突破的球員。

所以艾克森的機會不多。

在國家隊也是一樣。

裡皮為什麼信任楊旭,除了楊旭的身高能夠給亞洲對手一定威脅之外,跟楊旭能夠在前場背身拿球或者完成橋頭堡作用有一定的關係。球打到楊旭的頭上,楊旭能擺渡下來,或者背身拿住,雖然他的能力不足以保證擺渡的成功率很高,或者不足以保證背身拿球后很穩定的護住,但他好歹是個可以拿球的支點。這一點楊旭的作用要強於艾克森和武磊。

很多人都覺得,楊旭在中鋒位置壓制了艾克森,但卻沒有看到楊旭在技術層面給中國隊的支持。中國隊目前裡皮想要的高壓打法,更需要前場能夠有一個拿球的人,也更需要有人衝擊對方的禁區。所以,楊旭是最好的選擇。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既然艾克森和武磊都必須得上,這兩個人還類型不能夠互補,那麼只能再上一個能夠幫助他們的人。

於是就有了三前鋒出現。

但是三前鋒的出場,勢必削弱的就是中場。433陣型裡,三中場的強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現在世界足壇敢於使用433的球隊,法國和巴西是代表。但是法國和巴西的中場何其豪華,都是坎特、博格巴或者卡塞米羅這樣的世界頂級大咖。

而中國隊呢?中國隊的三個中場裡,池忠國拖後保護,吳曦上下串聯,蒿俊閔負責組織。看起來每個人各有分工,也都適合自己的特點。但是,每個人的能力又都不足以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施密特手下的國安,就已經表現出池忠國單後腰對於兩個邊後衛李磊和王剛的肋部保護不夠的問題。裡皮將施密特在國安最失敗的東西幾乎毫無保留到平移到中國隊身上。

但施密特在國安也有優勢的地方。比如國安中前場進攻的梳理和效率。只是,這種優勢是建立在奧古斯托和比埃拉兩位大神級外援的基礎上。而裡皮想把這個工作交給蒿俊閔完成,其實也是不堪重負。別說一個蒿俊閔,就是蒿俊閔+張稀哲一起上,也絕對達不到奧古斯托和比埃拉兩個人的統治力。



純技戰術討論:裡皮的戰術為什麼執行不了?

所以說裡皮的全場高壓的想法並不符合實際。在前場,艾克森和武磊之外,沒有一個好的持球者,楊旭其實也只是勉為其難。在後場,王剛和李磊全力壓上後的肋部空擋,池忠國一個人根本無法顧及。

而在中場,池忠國疲於奔命,蒿俊閔孤立無援,只有吳曦還算能保證完成自己的工作,哪還有閒暇去幫助兩位同事。

裡皮的433和全場高壓本身就是異想天開,而他還要為武磊和艾克森共存絞盡腦汁,最後只能是作繭自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