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個“磨嘰”同事是什麼感覺?五招教你擺脫“拖延症”

話 題

麗麗:

我們急診科排的是雙班,所有的班次都是一模一樣的,等於是兩個搭檔,一年到頭都要對班。

別的班上都是合作愉快,就我的搭檔曉玲老是做事慢騰騰,別的人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手腳麻利的準備好護理耗材,又開始備戰下一場急救任務了。

可曉玲無論是轉運病人還是陪檢,事情都做得拖拖拉拉,半天都難以歸位。一旦急救任務突然下達,可就慘了,我還要手忙腳亂的去給她替補。

整天這樣下去,可是有安全漏洞的,我們是雙班,而且是急診科,搶救急危重症的重要場所,這裡出了事都不好看,誰能幫我治好她的拖延症?

點評

護理人員之中,什麼樣的性格都有。有行事作風急火火的急性子,也有幹什麼都要慢半拍的慢性子,但在急診科這個特殊的工作崗位,幹事拖延的慢性子,就是顯得如此的格格不入。

做事拖延的護士,與之搭班或交接班的護理同仁更有感受。

交接班,她(他)總是拖班,或是該乾的活兒幹不完,交給下一班。與之共事的同事,則會深受其害,久而久之,就會多替他幹許多活。一日兩日還好,整天這樣的固定搭班者,就會心生怨言。

上述話題,即是如此。

不願意與之搭班?總有人與這樣的慢性子搭班,還是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如何治癒患有拖延症的護士?

需要護士長的督導,需要同事的幫助,更需要她自己的自救。

1、護士長如何糾正拖延症護士的毛病?

作為護士長,要注意到這種問題護士的存在,督促其糾正,早日跟上同事的步伐,爭取儘快合拍。

溝通談話

護士長就這種問題,專門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與問題護士進行交流,指出她身上存在的問題,教導其在護理工作中注意克服缺陷和不足,早日迎頭趕上。與問題護士的搭檔進行溝通,大家一起合力,糾正其身上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打壓,或放棄。

做好引導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管理者可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如安排其完成一項任務,給其定下要求,讓其加速完成,做好訓練。

日常督促

護士長定期、不定期的對其進行督導,在其身後多揮小鞭子,令其加速完成工作任務。

身邊有個“磨嘰”同事是什麼感覺?五招教你擺脫“拖延症”

圖文無關

2、同事如何幫助這種“問題護士”?

互幫互助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搭班同事,不能因為搭班有拖拉的毛病,就放棄她,嫌棄她,不與之搭班,公開的與之把關係鬧崩。而是要在工作中幫助她糾正身上存在的問題,如果她自己沒有自知之明,更要及時給她指出來,讓其以後多加註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分工協作

雙班護士也好,普通的對班也罷,都要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有所分工,也要有協作。職責要分清,工作有側重,不讓其推諉,不給其推諉、拖拉的機會。

及時提醒

看到搭班護士做事太慢,可以就事論事地給她指出來,如,你轉接病人之後,要及時返回崗位,不要在別的地方逗留,科裡不能空崗。

3、有拖延症的護士如何自我救贖、糾正?

1、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

這是至關重要的,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熟能生巧,《賣油甕》、《百步穿楊》的故事等都是說的這個道理。各種臨床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如靜脈穿刺技術、導尿術、吸痰術、吸氧等,護士只有熟練掌握這些護理技術,操作才能快,才能提高護理工作效率。

2、學會統籌工作

護士每天的排班,都有著各自的職責和工作任務,這個班上要做多少工作,做些什麼?護士應該自己心中有數,做好整體規劃。先後順序要安排好,主要工作與次要工作要分清,也就是說對每班全盤的工作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否則就會覺得工作又多又亂,總也做不完。給人以忙亂不堪還幹不好的拖拉之感。

3、學會時間管理

ABC時間管理法,這是最常用的時間管理方法。

ABC時間管理法是美國管理學家 Lakein 提出的一種管理方式,他把工作分為 A、B、C類:

A 類:緊急且重要,需要立即做的;B 類,重要但不緊迫,應該做的;C 類,較不緊急,可以擱置.

A 類:急危重患者的搶救任務、立即執行的治療護理及臨時醫囑、巡視病房、新收住患者的評估、病區的突發事件等,這些需要護士立即去完成。

B 類: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健康宣教、護理文書的書寫等屬於重要但不急迫的,需要護士在完成 A 類工作的前提下再來完成。

C 類:書寫學習內容、複習等屬於當班較不重要不緊急的,責任護士可以選擇其它時間完成。

如何具體的統籌安排,需要當事護士自己在工作中學習、交流,慢慢磨合。

4、提升執行力

今日事今日畢。在完成日常護理工作任務的基礎上,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升主動務意識、服務技巧、溝通水平,充分展現護理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風貌,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在此基礎上,注意提升效率。

5、同心協力

有搭班護士者,與同事處好人際關係,兩個人同心協力,互幫互助,共同把工作做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互補。

總之,護士“拖延症”,並不一定是“懶癌”。相信有護士長、同事、以及自身的努力和糾正,護士“拖延症”,就能有效地“治癒”。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護理人員之間共同的發力,這種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一定能克服和糾正。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