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區易地扶貧搬遷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

六枝特區易地扶貧搬遷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

“搬走的是貧困,遷來的是幸福,轉變的是觀念。”走進如今的六枝特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白牆綠瓦,靚街紅聯,一棟棟新房整齊排列,一戶戶農莊煥發新顏。近年來,六枝特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並按照省委要求,堅持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搬遷扶貧、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等硬仗,強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搬”出大山奔小康

  11月初,記者在龍河鎮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看到,一棟棟住宅樓房整齊矗立,依山傍水,一條條寬敞整潔的水泥巷道貫通小區。在安置小區休閒小廣場,孩子們追逐嬉笑打鬧,老奶奶們悠閒地曬著太陽,老爺爺們有的在拉馬骨胡、有的在下象棋……一幅景美人和的新景象。

六枝特區易地扶貧搬遷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

  據悉,新建安置房415套,搬遷安置404戶1859人,其中貧困人口253戶1235人,已全部實現搬遷入住,入住率100%。成立龍河鎮阿珠居委會為搬遷群眾服務,組織就業培訓等相關工作。龍河鎮2018年搬遷37戶177人,全部是貧困人口,已經全部搬遷入住,入住率100%。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大多數來自生存條件惡劣的地區,他們在資源稟賦、地理條件、居住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而且致貧原因各不相同,如何做到精準搬遷,確保“搬得出”?

  對此,龍河鎮成立了相關單位和行政村負責人為成員的龍河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自職責,認真抓好落實。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安置點成立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建立健全服務陣地。通過不斷完善各項服務功能和制度,基層黨建在搬遷安置、後續發展工作中的引領作用有效發揮。

  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將搬遷群眾中的黨員吸納進支部,讓搬遷群眾實現自我管理。

     量身打造“搬遷地”

  在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該鎮精準識別搬遷對象是基礎,結合永豐村牛長箐、迎風村黎家屯腳,隴木村下計卯,新院村沙地、布六五個地質災害點,生產生活條件較為惡劣,危房較多的實際情況,通過細緻的走訪、座談和充分徵求貧困戶意願,規劃將這五個地質災害點整體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幫助貧困戶搬離“窮根”。

  “按照交通便利、不佔耕地、節約費用的原則,選擇靠近鎮政府的龍場村倒開門組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項目佔地190.08畝。按照農村習俗,規劃建設為一戶一宅,方便群眾居住。”六枝特區移民局相關負責人徐勇告訴記者,“通過整合安置點周邊教育資源,全力保障搬遷群眾子女就近就學需求。

  安置點1859人搬遷群眾全部參加合作醫療,配建了衛生室並投入使用,同時,通過醫共體帶動,進一步提升鎮衛生院的醫療保障服務能力,讓安置點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優質診療服務;兼顧依託現有資源逐步建立完善安置點“一站式”公共服務大廳,開設戶籍管理、就醫、就學、就業、社保等服務窗口,公開便民利民服務清單,就地服務搬遷群眾,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另外,龍河鎮安置點在實施搬遷過程中充分考慮並盤活“三塊地”,統籌搬遷群眾宅基地、耕地發展山地特色農業,種植獼猴桃、楊梅、茶葉等,從而解決搬遷群眾的就業和收入問題。

  截止目前,龍河鎮2016年搬遷404戶,其中無房戶10戶,連體房14戶,其餘380戶舊房已經全部拆除並復墾複綠。2018年搬遷37戶,其中無房戶4戶,連體房4戶,其餘29戶已經拆除28戶,已經復墾複綠26戶,目前正在組織進一步拆舊和復墾複綠,預計在12月份即可全部完成。

  的確,過去靠天吃飯、靠山喝水,如今,靠技術賺錢、靠創業發家,搬遷戶環境改變以後,為了切實提高移民群眾的就業能力,引導和幫助移民群眾轉變就業方式,我市不斷積極探索,創新舉措,鼓勵搬遷群眾在安置點和城區內自主創業和就業。

  “易地扶貧搬遷絕不是為了搬而搬,而是為了讓群眾更好地脫貧,過上好日子。”市易扶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年搬遷、十年穩定、二十年融入”是移民搬遷的規律,今後,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和特區關於易地扶貧搬遷的各項決策部署,在實現搬得出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級業務主管爭取資金支持,不斷完善安置點各項配套設施,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全力抓好‘五個體系’建設和‘兩個社區’創建工作,逐步實現穩得住、能致富,奮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龍河鎮相關負責人說。


烏蒙新報全媒體記者 王瑞剛 巫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