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2018年8月18日,熊家祠堂開始了翻修工作。

老式的吊腳樓結構在經歷了無數風吹雨打之後,已經變得殘舊。木頭早就褪去了原來的顏色,部分木頭已經開始被蟲蛀,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裡佈滿了蜘蛛網。說它是危房倒還不至於,但是作為一座祠堂,這樣顯得有點撐不起門面。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那時,桂林市的古建保護工作正在各處進行,包括江頭村的古建築群、長崗嶺的古建築群等,熊家祠堂也是其中之一。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那一天,幾個工人開始做翻修前的準備工作:把祠堂裡的東西都搬出來,放到隔壁的一間閒置房裡。祠堂裡都是一些活動用的旗幟、鑼鼓、舞獅的道具,還有一些桌椅和牌匾等等。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其中有一塊大展宏圖的牌匾是1940庚辰年鄰村贈送的,上面幾隻仙鶴立在一顆古樹上,正要展翅高飛。此時,它被小心翼翼地摘了下來,抬出了祠堂。

祠堂裡的東西不算太多,幾個人合力很快就搬好了。

午飯時間,來這邊談工作的項目負責人離開了,看熱鬧的村民也開始離開,剩下三位負責翻修的木工師傅,他們要在這邊待上好一陣子。翻修用的木頭和木板早就運過來了,他們馬上就可以開始動工。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這次翻修工作只是把那些老舊的木頭換掉,其餘的會保持不動,所以基本還是按以前的房屋構架來。決定好要換的木頭,接下來就開始動手測量每一根木頭的尺寸和形狀,依靠鋸、刨、削等工序做出一根一樣尺寸的。

三位木工師傅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了,不用太多的言語,很快就默契地幹起了活。

八月,天氣正是最熱的時候。熱的受不了的時候,他們就把衣服脫了,光著膀子幹活,有著一種在鄉下的隨意勁。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他們用電鋸鋸木頭的時候,濺起的木屑四處飛濺,圍繞在四周,他們只能屏住呼吸,側一下臉。但是,他們不願意帶口罩。和長時間帶口罩的悶熱相比,木屑似乎更能被他們接受。

其實不只是他們三個,我見過的許多木工都是這樣。有一些甚至已經感覺到身體的異樣,但都覺得戴口罩太麻煩。

他們身上有著他們那一輩人的特點,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缺乏重視,同時,他們堅韌能幹的程度有時候會超乎人的想象。

如果把這樣的工作環境放到美國,美國人馬上就會提出抗議:這對健康是有害的。

但這裡不是美國,我也沒有權利去決定別人該怎麼做。

搬運木頭的時候,如果旁邊沒有幫手,他們會一手提起來,直接把一根幾十斤重的木頭頂在頭上。在他們看來,這是常有的事。他們需要的就是乾淨利索,容不得一點拖沓。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中午,他們自己做了簡單的飯菜,幾個人圍著一張圓桌一邊聊一邊吃。在這個祠堂裡的一角,他們幾個一起吃飯的身影像極了一家人。幾句閒言碎語,讓這幾個平時只會埋頭幹活的大男人展現出了溫情的一面。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午飯過後,其中的兩個人就開始幹活了。其中的一個人則拿出了手機,開始唱起了山歌。我一聽這山歌有點熟悉,跟他說我在龍勝也聽過類似的山歌。沒想到,他就是龍勝泗水鄉的。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他是在微信群裡對山歌,一個群幾十個人,只要誰有了興致,就在群裡唱幾句,另一個人可以隨時接上,這是他們的一種休閒方式。

不只是他,其實還有許多的木工師傅都是來自龍勝,因為地域和文化的關係,他們接觸的多。

從熊村到龍勝泗水鄉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他在這邊幹活,吃住都在這邊,沒什麼特別的事就不會回去。

9月初,學生開學的那天,其中一個師傅回家送還在讀小學的孩子去上學。

這時候,一些橫樑和柱子已經換成了新的,祠堂屋頂上的瓦片和隔板也被取了下來,剩下的只是一個由承力柱組成的空架子。祠堂中央那塊牆壁上的“神”字尤其醒目,似乎在告訴外來者:它即將迎來新生。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到了這個階段,更換工作比之前的難度大了不少。在更換木頭的時候,需要拆掉老的,這一拆將會使房屋受力不均。所以,現在拆掉一根木頭之前,需要做好這根木頭連接部分的穩固工作。不然的話,只要一拆房子就塌,所以到這一步他們都會格外小心,拆之前都是要做好穩固工作的,他們一般用的是拇指粗的繩子。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另外,這一步對材料的精度要求也更高了。由於整棟樓都是用的卯榫結構,所以每根木頭的長度、槽口的方向和大小以及深度……都需要準確,不然就有可能造成鬆動、變形、對不上等情況。

幾個師傅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他們也需要反覆地切削才能讓每一個連接的部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他們手中的刀就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當他們做好一根木頭之後,就需要幾個人合力把木頭對上去。

兩個人爬上橫樑,下面的人把木頭遞上去,然後各自對準槽口,一點點地連接起來。這個過程是有一點危險的,因為上面的人完全沒有安全措施,兩腳踩在差不多十公分寬的橫樑上,還要舉著一根很重的木頭來回操作。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上面的他們毫無顧忌,下面的我已經提起了心。真希望他們學美國人說一句:這樣太危險了!

2018年9月11日,祠堂的翻修已經完成。該換的木頭都換掉了,屋頂的瓦片也裝了上去。他們在做最後的收尾工作:噴灑防蟲藥水。這是最後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是木質房屋能夠屹立幾百年不倒的關鍵所在。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做完了這個,他們開始收拾工具,車子已經在馬路邊上等著了,他們馬上就要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他們的一天的工錢200多,為了生計,不得不把家拋在身後,不停奔波。用一部手機,一句山歌和家鄉建立連接。

熊村古建保護這一站結束了,這應該是工作量最少的一站。

桂林熊村:熊家祠堂的翻修

對於熊村來說,祠堂是重要的,它是一個村的面子,村民可以繼續在祠堂裡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村子裡的老房子則還是老樣子,不知道還能經受多少年的風吹雨打。沒有一定數量的遊客,翻修也不切實際,這大概就是熊村尷尬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