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三峽大壩建好後長江水變清了?

D5花幫主


三大因素讓長江水變清了:當務之急是發揮三峽洪水的偉大作用!

第一是長江全流域的環境保護治汙力度加大和植樹造林綠化水平大大提高!包括三峽庫區以上的流域全面退耕還林!

第二是全流域的水利電力工程的全面建設,極大的攔截了泥沙的下洩!這方面的開發工程還在繼續!並把大量的泥沙用於建築用沙和迴歸耕地!

第三是三峽工程本身攔截和沉澱了大量的泥沙!並把大量泥沙用於工程用沙和迴歸耕地!

結論:整個長江流域的水質越變越清澈,越變越好!

假設:把三峽工程每年攔截下來的千億方洪水從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水庫調往華北!

一是全部自流,大幅度降低調水成本價,取代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在華北新增五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

二是取代黃河水根治黃河!

三是取代漢江水,支援漢渭調水和中下游用水,並且保障航運!

四是把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標準由現在的一百年一遇提高到一千年一遇!發揮長江洪水的偉大作用!還能支持大西線調水大西北!


綜改1


以前常說,黃河水變清了,這是因為我們國家加大對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帶來的,印象中長江沒有黃河水這樣渾濁,所以與黃河比較,長江水的泥沙從來不被提起,容易忘記,其實任何一條河流泥沙是不可缺少的,只不過程度嚴重是否而已。

長江所在的流域面積氣候與黃河相比可能較大差別,大部分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覆蓋度較好,泥沙來源較少,但在上游地區多屬於山地河流。金沙江源於青藏高原,落差也是很大,泥沙含量也是很高。川北地區,有多條支流如岷江、嘉陵江、大渡河,雅壟江徑流總量比黃河還多,落差也不小,河流下切侵蝕比較大,河水多帶著泥沙,比較渾濁。三峽水庫修好以後,最高蓄水位可以達到175米,很多支流受三峽水庫的頂託作用,水位較原來變高,河水的泥沙由於流速的改變,泥沙有了充足的時間沉積,我們一望去,一片碧綠,河水變清了很多。

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降水四季分配不均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汛期泥沙含量高,其它季節多是枯水期,泥沙含量少些。長江三峽大壩修好後,下游地區枯水季節我們人為地改變河流的徑流量,也就相當於河流流速的改變,也會使河流的泥沙沉積發生變化。還有就是枯水季節時間較長,我們看到的長江水變清了。

人類活動的改變也會使長江水越來越清了,近十幾年,國家加大了對排汙企業的整治,減少了對長江汙水的排放,另一方面加大對長江流域綠化工作,植被覆蓋度的提高,河水中泥沙含量也少了,河水也會變得更清澈了。

不要忽視城市化的影響,近十幾年來,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農村的面貌生態環境發生很大變化,人類活動的減少,生態環境越來越向最原始的生態方向發展了,近期多地報道原來稀有動物消失今又出現了,這無疑是生態環境逐漸在恢復的原因。

長江水變清了,不是簡簡單單的僅靠三峽修建才會改變,主要是多方面綜合治理的結果。


地理縱橫


是巧合也是必然。1999年,我就注意到山區很多地方的植被開始恢復起來,小溪來水開始變清,4、5年後,像長江這樣的大江大河也逐漸開始變清了。典型的事情是,發源於貴州芙蓉江在7、8月份的晴天都是一水碧綠,而烏江則是灰色,但注入長江的時候被人們稱為清水(當時長江上游有洪水)。在三峽江段(其實是葛洲壩庫區中段),整個冬天的江水都比7、8月份晴天的烏江渾。從小支流開始變清,逐漸推進到大支流,再推進到長江干流。三峽水庫蓄水後,三峽江段的水流變緩,沉積效應比葛洲壩水庫明顯得多,渾濁的長江水一下超越了烏江水的水平,自然就是清水了。再往後,來水越來越清,被沉澱的時候越來越多(水壩水庫越來越多)、沉澱強度越來越高(三峽水庫蓄水位從135米提高到156米,再提高到175米),長江水自然是越來越清啦


沐沐鑫


大壩建立以後,形成一個巨大的水庫,容量極其巨大,水面寬闊,所以進入水庫的水只侷限於水庫的上部,流速大大減緩,上游攜帶來的泥沙,逐漸沉澱於水底。

大壩無論是發電,船閘排放的水,壩頂溢水,都是上部的清水,所以,從下游看來,長江水變清了。不光如此,三峽大壩的水面向上延展,大大接近重慶,因為屬於庫區,這些部位的流速也大大平穩緩慢,感覺也是水變清了。

更重要的是,水庫淤泥,逐漸抬高,當水庫填滿之時,即是水庫壽命終止,報廢之日。這就是西方式的水庫與生俱來的悲劇,而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數千年之久,仍然生機勃勃,這就是我國古人的絕妙智慧。

正是憂心於水庫的壽命,而且是國內最大的水庫,所以毛主席聽取了工程師的彙報,憂心忡忡,未來的三峽大壩壽命如此短暫,極為惋惜。並且寄語工程師們,能否延長三峽大壩的壽命?

從此以後,這也成為三峽大壩設計的重大原則問題,遵照毛主席的意見,類似的問題,沒有解決,決不可貿然上馬。

現在三峽大壩,也有了非常規範的操作,蓄清排濁,秋冬時節,正常發電,開放船閘,排放的都是清水。夏季洪水期間,逼近水庫最高水位,為了保護大壩安全,必須洩放多餘的水,水庫底部閘門打開,底部的淤積排山倒海,噴薄而出,既排放了水庫的淤泥,其巨大的衝力,也把下游的淤泥一併沖走。這是例行的操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於及時排除濁流,延長水庫壽命,絕對功不可沒。


青山不掩


題主這個問題不知道說哪一段長江,以及哪個時節的長江?因為長江實在太長,流域面積也很大。雖然三峽水庫對泥沙有淤積作用,但對長江整個下游流域來說,影響也不是題主想象那麼大。

1,整個長江流域的泥沙輸送量在減少,但徑流量卻沒變化較小。因為題主關心的是三峽大壩影響,我們重點看一下宜昌、沙市及最後一個水文監測站大通的輸沙量和徑流量。這三個站多年平均(1955-2015)年徑流量分別為了4304、3903、8931億立方,十年平均值為4159、3837、8879億立方,2017年為分別為4403,4096,9378億立方,這些數字說明長江的徑流量波動性相對較小。

而泥沙量呢?這三個站多年平均(1955-2015)輸沙量為4.03、3.51、3.68億噸,十年平均值為0.204、0.347、1.27億噸,2017年為0.033,0.162,1.04億噸,說明泥沙的減少得比較厲害,且這種較少,不僅僅三峽的下游,包括三峽的上游也在減少。

在泥沙量減少,徑流量沒有變的情況下,含沙量降低,水自然比起以前感覺清澈得多。而三峽水庫2017年淤積量為0.312億噸.

2,泥沙的輸送多集中在汛期,下圖為宜昌,沙市,大通三個站2017年的各月輸沙的情況,大部分集中汛期6-10月份,而枯水期1,2,3,11,12月份則輸沙量降低,這時的長江估計也是比較清澈。

3,為什麼整個長江流域泥沙都在下降呢,因為我們的水土保持工作已有比較大的進步,2002年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達53.08萬平方公里,而2013年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到38.46萬平方公里,減少了27%,這極大抑制了泥沙的輸送,這也正是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歡迎評論和關注!


崑崙還東國


擔心壩區底部淤積泥沙……


你是小蟲蟲


江水變清,泥沙含量減少,對長江入海產生巨大影響,最明顯的效果是上海崇明縣不再長大了,土地面積不再擴大。


鐘山風雨318


三峽是第三期是09年完工,那一段時期是中國汙染最嚴重的時期,三類水佔中國水體總量80%以上,中國人都快沒有乾淨的河流與湖水了。而且此後霧霾和沙塵暴極其嚴重。

中國水體整體提高是15年之後的事情。

傳說中的聖人出黃河清!


站烽


黃河水不黃了,你們覺得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