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臨夏」掛職甘肅貧困山村 這書生不乏“認真勁”

「央媒看臨夏」掛職甘肅貧困山村 這書生不乏“認真勁”

「央媒看臨夏」掛職甘肅貧困山村 這書生不乏“認真勁”

圖為鄒傳彪(右二)入戶家訪調研。(資料圖) 鍾欣 攝

(扶貧一線·統戰幹部在行動)掛職甘肅貧困山村 這書生不乏“認真勁”

中新網蘭州11月13日電 (艾慶龍)“貧窮的步伐久久滯留,小康的憧憬暗暗發光,一次祖國的決策,您與我們相識……扶貧新村拔地而起,村鎮道路翻新變樣,現實與夢想開始相提並論。”

結束兩年掛職生涯,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胡林家鄉吊坪村“第一書記”鄒傳彪返回北京享受著久違的家的溫暖,再次看到該村貧困大學生贈予的詩歌,思緒又飛回西北那個熟悉的小山村。

鄒傳彪現任中央統戰部九局副處長,2017年6月,來到吊坪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

「央媒看臨夏」掛職甘肅貧困山村 這書生不乏“認真勁”

圖為航拍下的吊坪村。(資料圖) 鍾欣 攝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總人口26萬,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截至2018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29戶15937人,貧困發生率6.47%。

“對於積石山還算熟悉。”近日,鄒傳彪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回憶說,10多年前,他曾隨僑商考察團踏足積石山縣。當時,窄小崎嶇的山路,住土坯房的農戶,去幾里開外的地方背水回來飲用的小孩……鄉村貧窮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村莊發展緩慢,貧窮之感依舊撲面而來。”當鄒傳彪再次以扶貧幹部的身份來到積石山縣吊坪村時,卻不知從何做起,回憶起初來時的“窘境”,他說,“剛來沒有固定工作場所、村幹部工作積極性不高、聽不懂方言,真的是萬事開頭難。”

他思索著打破僵局。“為什麼貧困?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才能拔窮根?”挨家挨戶入戶家訪調研成了鄒傳彪破題的第一步。通過與民眾面對面談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和需求,查閱貧困戶扶貧大數據,日漸,他對村莊整體情況瞭然於胸。

“一副娃娃臉,好似大學生”“白白淨淨,書生氣濃重”“少言寡語”……是吊坪村村民們對鄒傳彪的第一印象。

村民眼中“書生氣”的鄒傳彪卻有著一股“認真勁”。曾與鄒傳彪在扶貧一線工作過的胡林家鄉人大主席安濟林回憶說,“那時,我剛來吊坪村,和鄒書記一起入戶摸底調查,他現場‘如數家珍’般介紹50多戶村民具體情況,並且毫無差錯,讓我佩服不已。”

在當地幹部的共同協作下,兩年來,鄒傳彪向派出單位反映幫扶村的民情民意並落實幫扶項目,實施多個改善民生工程,往日的吊坪村已換上了“新裝”。

“土坯房變成磚混房,家家喝上乾淨的自來水,村裡土路都變成水泥路。”63歲的村民郝文玉述說著變化,村莊過去的旱廁變成了水衝式清潔環保廁所,並安裝了全天候太陽能熱水器,隨時都能洗上熱水澡。

除幫助該村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危房改造、廁所革命、基礎設施等項目實施外,鄒傳彪還利用派出單位資源,解決積石山縣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差、師資力量薄弱、貧困家庭上學負擔重等問題,為該縣配置教學設備,開展教師培訓和學生支教幫扶等活動。

村民楊學連的兒女安忠明、安忠霞在2017年和2018年均考上了職業技術學院,原本是“大喜事”,但對於貧困家庭來說,難以支撐兩個孩子上學費用。就在一家人一籌莫展之際,得知情況的鄒傳彪主動與其進行溝通,發現此情況較為普遍,便當場承諾爭取資金進行幫扶。

2017年,鄒傳彪藉助單位和社會力量,設立獎助學金,使包括安忠明在內的大學生獲得資助、順利入學。據當地官方資料顯示,兩年來,獎助學金累計資助各類學生380人次、獎勵教師39人次。

鄒傳彪說,扶貧先扶智,要讓農村家長明白孩子好好讀書,要依靠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扶貧才能防止貧困“代際傳遞”。

2017年、2018年吊坪村共脫貧99戶456人,貧困發生率從建檔立卡初期的49.4%下降到2.6%,在胡林家鄉率先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

“任期結束的前一天,鄒書記將村幹部聚在一起,說的依舊是村裡的脫貧事。”吊坪村包村組長馬英虎說,他圍繞改善貧困民眾的教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給出建議,“那天的會議比以往都要長。”

如今,身處北京的鄒傳彪依舊與吊坪村幫扶隊保持聯繫。“脫貧攻堅戰場上,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幫扶隊。”他說,還將持續關注吊坪村發展,力所能及協助該村走上發展“高速路”。

「央媒看臨夏」掛職甘肅貧困山村 這書生不乏“認真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