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與手足口病類似,卻更讓寶寶痛苦不堪…有娃的一定要看

在寶寶7歲之前,如果感染這種病毒,就會反覆發熱、頭疼、咽喉疼、口腔粘膜會有灰白色的皰疹,嚴重會變成水皰、潰瘍。同時伴隨著食慾不振、哭鬧、流口水等。一般兩週內會由高燒變為低燒,直至退燒痊癒。這種疾病與手足口的傳染源類似,通過唾液、飛沫等傳播,被稱為皰疹性咽峽炎。

它與手足口病類似,卻更讓寶寶痛苦不堪…有娃的一定要看

關於“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因為感染了腸道病毒,腸道病毒是一系列病毒的總稱,最常見的就是“科薩奇病毒”,一般夏季、秋季最易感染,高發年齡段是1~7週歲。

主要通過糞便、口腔、飛沫進行傳播,比如寶寶不小心接觸了正在發病的小盆友的水杯、或者食物、就很容易被感染,所以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更容易傳播。

感染後首先是高燒不退,三天後轉為低燒,五六天左右體溫會逐漸恢復;然後是咽喉痛,伴隨發熱2~3天左右出現,逐漸加重,會出現流口水,食慾不振,尤其是不想吃硬的東西,哭鬧不止。生病大概持續一週左右,可以自己好轉。

潛伏期3~5天:無明顯症狀。

前驅期6~7天:突然發燒,出現咽紅、疼痛等症狀。

水皰期8 ~10天:高燒不退,咽部出現水皰。

潰瘍期:低燒,潰瘍疼痛,流口水,食慾不振。

它與手足口病類似,卻更讓寶寶痛苦不堪…有娃的一定要看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

二者都是由一系列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特定部位發起皰疹為特點的。

部位不同:皰疹的部位是不同的,皰疹性咽峽炎主要在咽峽部,而手足口主要在手、足、口腔、肛周、膝蓋、大腿、肘部等。

程度不同:手足口發熱、咽喉痛不如皰疹性咽峽炎明顯,但是會出現重症病例,多為EV71腸道病毒感染導致。而皰疹性咽峽炎很少有重症情況。

它與手足口病類似,卻更讓寶寶痛苦不堪…有娃的一定要看

如何預防

因為腸道病毒種類較多,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接種,而且也不是終身免疫,得一次後還有可能被感染。爸爸媽媽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寶寶預防感染:

1.勤洗手,阻斷傳播的途徑。這裡推薦七步洗手法,全過程需要持續15秒以上,可以有效幫助寶寶清除手部的細菌,預防接觸感染源。

2.飲食方面,要吃熟食,少吃或者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3.房子裡每天需要開窗通風,加強鍛鍊,不要去人多且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4.如果身邊有患皰疹性咽峽炎的朋友,注意隔離,避免混用水杯等。

它與手足口病類似,卻更讓寶寶痛苦不堪…有娃的一定要看

三大誤區


1.只要發熱就吃退燒藥

發熱是人的機體抵抗入侵者的反應,如果體溫不高,可以採取物理降溫,不需要立馬吃退燒藥,如果大於37.5度,孩子狀態良好時,可以先觀察。

2.只要感染就吃抗生素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靠機體內的細胞免疫,最終消除病毒,不建議立馬使用頭孢類抗生素,因為在身體感染病毒後,抗病毒的藥物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也會比較大。

3.預防就選板藍根

很多家長髮現寶寶有嗓子疼等症狀,就服用板藍根進行預防,其實針對皰疹性咽峽炎,板藍根並不具有任何預防作用。

芽芽媽溫馨提示:皰疹性咽峽炎雖然發燒症狀明顯,但極少有重症情況,對於此類病毒感染病症,及時就醫,做好護理,對症處理,就可以自愈。

參考文獻:

【1】斯蒂文•謝爾弗, 池麗葉.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M].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2】葉春香.兒科護理[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它與手足口病類似,卻更讓寶寶痛苦不堪…有娃的一定要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