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巴鬆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湖光山色美不勝收的巴松措,位於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巴河鎮巴河上游的高峽深谷裡,雖然深藏在交通閉塞的高山深谷裡,但它卻以那一汪碧水而名聲遠播,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以及牧場、文物古蹟、名勝古剎為一體,各種野生珍稀動物植物彙集,實為人間天堂。

西藏巴松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近日,住在巴松措附近的幾位村民上山去看自家的犛牛時,發現一隻像熊的猴子。這隻猴子全身毛色為棕黃色,唇部突出,面部呈肉紅色。按理說,野生動物很怕人才對,可這隻猴子一點也不怕生人,還十分乖巧很黏人,大家拿東西餵它吃,會主動上前,吃完了還會跟著人走。經專家鑑定,這像熊的猴子原來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熊猴。在巴松措附近,應該還有100只左右種群活動在周圍。

西藏巴松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01憨態像熊,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熊猴面部相對較長,眉弓較高而突出。其鳴叫聲與獼猴不同,很像狗吠,但又帶有嘶啞的聲音。因為它憨態可掬,體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

熊猴個體略大於獼猴,熊猴的皮下脂肪較多,抗寒能力也比其他猴類要強。雄性熊猴體長55-65釐米,尾長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一,體重8-15千克;雌性熊猴較小,體長42-62釐米,體重5-9千克。

頭頂上有一“旋毛”,頂毛圍繞這一中心向四周輻射;體毛蓬鬆稍具光澤,毛色主要以暗棕色、黃灰色為主;頭、頸毛髮為淡黃色,臀部周圍多毛。面部則為肉紅色或者深褐色。

西藏巴松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奇怪的是,熊猴進化出了一個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也叫食囊),當遇到好吃的東西,就會暫時儲存在那裡,導致腮幫子鼓出來兩個肉球,好像有兩個倉庫一樣。別小看這頰囊,有了它,熊猴就能將吃不完的食物儲存在裡面,等到找不到食物的時候再吃。

據《中國動物志》介紹,除了熊猴之外,中國還有一些哺乳動物身上也有頰囊,像倉鼠、黃鼠、松鼠等。除了貯藏食物外,食囊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裡面可以容納很多氣體,當落入水中時,就會把囊鼓起來,就像救生圈一樣,把頭露出水面游泳!

西藏巴松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02棲息地的平均海拔2500米,活動範圍5-9平方千米,兩群相遇也會打架

熊猴主要分佈於中國西藏、雲南、廣西與貴州等地。國外見於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緬甸北部、泰國北部、老撾和越南等國。

西藏生活的是熊猴喜馬拉雅亞種,主要分佈於林芝、波密、芒康、類烏齊、左貢、墨脫、聶拉木等地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區,它們非常抗凍,經常生活在雪山附近。

熊猴生活的環境與獼猴差不多,主要棲息在季風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或高山暗針葉林裡。它們棲息地的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

一群熊猴的活動範圍一般為5-9平方千米。猴群與猴群的活動範圍雖可相互重疊,但兩群相遇也會爭鬥,直到趕走另外一群為止。

西藏巴松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03通過叫聲傳遞30多種不同的信號,一發情臀部就發紅腫脹

熊猴也喜歡群居,種群相對較小,每群約10-15只,其中包括雄性,雌性和青少年。然而,在喜馬拉雅山也觀察到高達50只猴子的群體。它們白天會成群結隊在山谷,峭壁上玩耍。

熊猴群體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還有一隻佔統治地位的猴王。雌猴一直生活在它們出生族群中,但是雄猴就不一樣了,一旦達到性成熟,就會被猴王驅離。

西藏巴松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熊猴不僅能發出相互間聯絡的信號,可以通過叫聲傳遞30多種不同的信號;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作出面部表情和姿態動作,弱小的熊猴把後半身對著優勢熊猴,就算是屈從;朝著作這種姿勢的對方豎起自己的尾巴,便表示優勝;搖晃樹枝,就表示要進攻。

熊猴整體的生存能力還算比較強,它們的身形非常靈巧,也常常活躍在高大樹林地帶。遇險逃遁的速度十分迅捷,很難有獵食者對它們造成多大的威脅。

以野果及植物的鮮枝嫩葉為食,有時也偷吃鳥蛋。遇到了可以獵殺的獵物,熊猴們也絕對不會放過,也食一些昆蟲、兩棲動物和小型鳥類。

雄熊猴一發情的時候,它的臀部就發紅,腫脹。有人認為,這是雄猴為了吸引雌猴的注意,因為紅屁股是一種健康的象徵。

西藏巴松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結語

熊猴在我國的分佈區相對較小,數量遠不及獼猴和短尾猴多,估計數量約8000只。在我國,熊猴數量減少的因素主要是棲息生境的森林被砍伐和破壞以及被偷獵,如此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果你發現熊猴,請不要私自餵養。

西藏巴松措出現像熊的猴子,頭頂上一撮“旋毛”,腮幫子裡存食物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報》、《中國動物志》、《中國綠色時報》、中國林業網、北京科普之窗網、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