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張一曼為什麼會自殺?不只是被毀掉頭髮這麼簡單

《驢得水》是開心麻花的第二部作品,它一反第一部作品的風格,也確實做到了他們所說的“我講個笑話,你千萬別哭”。影片全過程是荒誕的黑色幽默,塑造的每個角色都性格鮮明,其中最抓人眼球,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唯一一位女教師張一曼這個角色了。

電影的開頭給我們看到的張一曼形象是一個積極、樂觀、愛笑、愛美的形象,她可以在剝蒜時把蒜皮當成雪花,在其中歡快的哼著歌。她喜歡笑,崇尚自由,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會想能這樣生活的人,真好,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張一曼這個角色的結局是悲劇,出於同情弱者的這個心理,大部分影眾都會對劇中的一曼感到惋惜。

《驢得水》張一曼為什麼會自殺?不只是被毀掉頭髮這麼簡單

她或許是幾個人裡面最最本性善良的人,受本能的驅使,願意服從於自己的慾望,心靈手巧,不那麼美,卻恬淡中見美好。然而,在她睡服銅匠的那一刻,悲劇也正在醞釀, 裴魁山因愛而不得而對其隨意詆譭,周鐵男從一開始的有勇無謀到後來貪生怕死的懦夫行為,孫校長為了自己的名譽而視若無睹,銅匠堅持剪掉這個“蕩婦”的一頭秀髮,一切的一切,讓那個嚮往自由的人徹底絕望。

《驢得水》張一曼為什麼會自殺?不只是被毀掉頭髮這麼簡單

而最惡毒的事情,莫過於毀掉別人最美好的事物。銅匠毀掉張一曼的一頭秀髮,無疑是毀掉了她的希望,她這樣一個對美好事物有著極致追求的人,怎麼能夠允許自己剃成了當時那個時代所謂的陰陽頭呢,於是,她的心理防線徹底被擊潰,瘋了!

《驢得水》張一曼為什麼會自殺?不只是被毀掉頭髮這麼簡單

張一曼為什麼選擇了這個結局?我想起來六個字“不自由毋寧死”,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追求的希望,而張一曼則是在希望被毀滅,她要的最簡單,可偏偏卻遭遇的最可憐!

我們惋惜張一曼,不僅是她自戕的結局,更是對於她作為“自由靈魂”的代表人物不得善終感到心疼。彷彿是我們自己渴望過被別人認可,最後滿身傷痛的憤怒和絕望。

你有被自己親密的朋友潑過冷水嗎?你有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叛過嗎?你有過離經叛道的夢想被嗤之以鼻嗎?你有被周圍的人苦口婆心勸阻最後麻木執行嗎?某些程度上,我們就是張一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