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半岛记者 李兵

“谁不敢支持民营经济,就是对自己做到‘亲’‘清’政商关系没有信心,就是对自己的党性没有信心。”

11月15日下午,在民营经济创意会暨青岛市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的表态,让在座的让企业家们动情又动心。

青岛的大发展,需要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开放也好,发展也好,就业也好,增长也好,结构调整也好,本质上,真正的行动者、操盘手是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是青岛这座城市的最佳合伙人。

值得欣喜的是,眼下的青岛,政府和企业越来越能想到一块,干到一块,合作到一块。这一点,从15日下午这场活动的主题就可见一斑——“发现未来的青岛华为”——是啊,哪个企业不想成为华为?哪座城市不想出现华为?以此为共同目标,政府和企业携手厘清逻辑,探寻路径,同频共振,相互成就,这样不算合伙人,哪样才算合伙人?

在青岛企业家李俊看来,这与他在深圳的见闻颇为相似,“深圳发生的,青岛也在发生,这给我们企业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企业冲锋在前,政府贴身相伴,戮力同心,无往而不利!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一)

青岛人对这座城市的爱恋是出了名的。爱之深则责之切,对于青岛的步伐放慢,导致一些追赶者跑到前面去的现象,青岛人很着急。

痛定思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无须讳言的是,这与青岛的发展理念和视野没有跟上有很大的关系 ,这其中既有干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家的原因。

政府对产业的谋划,展望新产业、展望全球发展的趋势,规划新产业的引领投入政策不及时、不鲜明,在规划的层面上多,落地的层面上太少。

企业家的全球化视野还有差距,对世界潮流、产业发展潮流关注不够,把握不到位。企业家资本的意识不强,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不深,运用资本的力量整合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要素的能力还不够高。

眼下,青岛正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机遇。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家使命的今天,在青岛站上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今天,青岛就是企业家们面向未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再出发的新平台,是企业家高飞远飞的新平台。企业家把握开放大势,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融入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唯有如此,才能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基业长青,才能为青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政府而言,就是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的观点一针见血,“政府要做的,就是去论证企业家的创意,去成全他们的创新。党委政府成全企业家的创意,就是成全青岛人民的事业。”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二)

真正的朋友,不仅三观契合,更要相互成就。

眼下的青岛,正在把企业当“名角”,政府和企业编好“剧本”,当好“场务”,让企业唱得酣畅,唱得响亮,唱出一曲高质量发展的主打歌。

10月29日下午,伟东集团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汇报专题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会上,伟东集团董事长王端瑞汇报了“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实施方案,青岛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围绕创意方案,充分交流、思想碰撞、相互启发。全力支持一家民营企业牵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青岛对待自己人的决心和力度引发各界瞩目。

伟东不是第一个受此待遇的企业。8月13日,青岛举行首期民营经济创意会,采用头脑风暴法让企业家发声,围绕加强土地人才融资等要素支撑、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等议题,为精准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提供重要参考。9月25日,青岛召开青岛企业家暨“双招双引”大会,青岛市主要领导与来自青岛不同行业领域的500名企业家代表、30名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先后有9位企业家代表登台,结合企业实际,谈发展,谈未来。

伟东更不可能是最后一个。11月15日的民营经济创意会暨青岛市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上,青岛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特科技工业(青岛)有限公司、聚纳达(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做了创意发布,专家和产业链企业做了点评发言。

怎样弘扬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企业家的创意创造,鼓励企业家提出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成产业集群的好点子。不论是百亿企业、千亿企业,还是几千亿的产业集群,都是从好点子好创意出发的。

政府帮着自己人去论证这些创意,和企业一起整合资源去成全这些创意,让它发芽,壮大,肯定能种出一片万木葱郁的“热带雨林”。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三)

既然是朋友,是合伙人,就要敢于指出不足,帮补短板。

11月13日,青岛市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启动会议暨首期培训班举行,首期为500家来自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青岛科技创新企业上了精彩的“资本第一课”。

未来1年时间里,青岛市将分阶段、分梯队对全市1万家拟上市后备企业、规模以上规范化改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千帆计划”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进行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资本市场培训,内容包括企业股改、引进创投风投、并购、发债、挂牌、上市等。

青岛为何要如此大规模提升企业家的资本市场运营能力?近年来,北方地区的资本市场普遍不如南方地区活跃,南北方企业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运用资本能力的差距。这一点从青岛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可见一斑。“用好资本市场手段是企业家的重要能力之一,我们制定实施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就是要让全市企业家迅速接触、深入了解、熟练运用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手段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用资本的力量盘活资产,实现财富增值。”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

对于因自身的短板,导致朋友、合伙人感到不舒服的,就得勇于直面,决心改变。

青岛在17个产业部门都设立了市场配置促进处,专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政府效率,凡是市场能干的一律交给市场,如果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政府就要去培育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当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必须到位。

青岛通过购买服务,聘请中介机构帮企业研究政策、争取政策,由中介依法依规的制约,促进政府提升兑现承诺兑现政策的自觉。对政府违约失信的行为,支持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鼓励"民告官",王清宪更是反复强调,政府作为行政法人,要敬重法律,"新官不理旧账",是法盲的表现,是违法的行径。

发起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推动政务服务全面达到深圳标准,并组织新闻媒体等加大对政务服务的监督力度。青岛教育引导公务员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强化公务人员“公共事务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积极主动履行为企业服务的职责。“公务员为企业服务是天经地义,财政给的工资就是服务的报酬,不肯服务是一种病态心理。”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而言之,青岛正在想法设法的让合伙人们舒服,以便他们心无挂碍,放手一搏。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四)

“合伙人制度是解决雇佣制下雇员个人收益、成长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

这种更加紧密的共享、共担、共赢的事业合伙制正契合了公司、股东和员工各方利益,充分激发出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成为企业竞争胜出的关键一环。”来自共青团青岛市委的韩昌丽正在深交所体悟实训,下潜到大湾区资本生态圈深水区两个多月,她对如何利用最先进、最创新的内部治理机制激活青岛企业,激发其员工的内生动力,有了自己的心得。

来自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张琳,正带领青岛市第二批赴深圳体悟队实训三组的队友们,就如何借鉴深圳经验发展青岛民营经济这个课题,反复打磨,反复论证,反复充实。他们把前后方结合起来,提出了“环境之问”“航道之问”“枳橘之问”“”贴心之问“”“破茧之问“”等五个系统问题,以问题导向来厘清破解之道。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发起15个攻势,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迫切需要提升青岛干部队伍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基于此,青岛全方位、大批量、持续地选派干部到深圳的企业中体悟实训,每批100天左右时间、150人左右规模。他们站在企业的角度体悟什么样的政府服务才让企业家感到舒服,从深圳的城市精神特别是企业家精神中,体悟深圳高质量发展背后的逻辑。

随着“学赶深圳”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家也来到深圳,成为青岛干部们的同学。他们在这里看眼界,拓思路,聚资源。

11月7日,100位青岛企业家就集体来到深圳,与100位深圳企业家深情相拥,成立了青深企业家联谊会。“在当前的机遇发展的之下,青岛的企业和企业家应该要提高自身的格局,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应该放大自己的胸怀,应该增强自己的能量。”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认为,青岛企业应该向深圳的企业和企业家认真学习,努力去创造自身的发展速度,通过自身的发展去引领青岛的进步和升级。

胶州湾对接深圳湾,学习深圳,创意青岛。青深企业家联谊会成立大会刚结束,由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青岛市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主办的“双湾”企业创意对接系列活动就旋即展开,青岛企业家们走访深圳企业,参加产业合作推介会,与深圳企业家创意对接。

“利用深圳头部企业的创新资源‘围合’能力,组织新兴产业协同、青岛民营企业在大湾区设立联合办公室,进行办公协同……”“深圳意见领袖”、深圳市企业并购促进会执行会长高海燕在于青岛企业家交流后,一口气提出了两地11个协同方向,这让青岛企业家们深受启发。

“深圳在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方面非常领先,我们也希望把相关的技术用到智能煤矿领域,把深圳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体制、机制赋能我们企业。”华夏天信智能物联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卫三民说。

青岛汇信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志在成为国际贸易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领军者,深圳取经,让公司的管理层获益匪浅。“在产业链里精准卡位,一点突破。”短短一周内,高管们两次碰撞,思忖公司的发展之道。

对于这家公司的高管李俊来说,深圳之行还有一大收获。“深圳的政府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为企业发展营造出舒适的发展环境。政府与企业携手,营造出深圳创新驱动的大生态。深圳发生的,青岛也在发生,这给我们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李俊说。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岛越来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业志同道合,同频共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