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菇技術:解鎖覆土栽培杏鮑菇新技術,句句都是經驗之談

各位看官大家好,歡迎來到種菇三兄弟。今天我們一起來解鎖覆土栽杏鮑菇的新技術。

種菇技術:解鎖覆土栽培杏鮑菇新技術,句句都是經驗之談

一、品種選擇。出口產品,應選擇朵形圓整,菌柄上下均勻、色白、組織較密,口感好的菌株。通過試驗,從福建省食用菌菌種站引進的"杏鮑1號"具有菌肉肥厚,質地脆嫩,外形美觀,出口合格率高特點,適合於覆土地栽。

二、季節安排。杏鮑菇栽培適宜生長溫度為12-18℃,從制袋接種到出菇約需40-50天,一般在9月中下旬制袋較為適宜,杏鮑菇生長對溫度敏感,當溫度持續高於20℃以上,菇體易萎縮,發黃腐爛,因此,不同海拔地區應根據出菇適宜溫度來安排適合當地的栽培季節尤為重要。

種菇技術:解鎖覆土栽培杏鮑菇新技術,句句都是經驗之談

三、菌種的選擇。選擇菌絲粗壯,濃密泛白的菌種,進行接種,篩除感染,老化的菌種。

四、菌袋生產。

1.原料與配方。杏鮑菇適宜的生長基質較多,各種農林副產品的下腳料,如闊葉樹木屑、棉籽殼、蔗渣、麥稈、廢棉、稻草、草粉等均可作栽培主原料,麩皮、米糠、玉米粉、糖、碳酸鈣、石膏粉等是栽培杏鮑菇的輔助材料。

配方:棉籽殼83%、麩皮15%、生石灰2%。

2.拌料裝袋。拌料時可按常規方法根據配方比例進行操作,攪拌均勻後裝袋,改常規17釐米×34釐米規格的聚乙烯短袋菌包式栽培為12釐米×55釐米×0.004釐米規格的低壓聚乙烯塑料長袋栽培,農村大規模生產,長袋栽培較適合,可以利用裝袋機裝袋。

種菇技術:解鎖覆土栽培杏鮑菇新技術,句句都是經驗之談

滅菌

種菇技術:解鎖覆土栽培杏鮑菇新技術,句句都是經驗之談

接種

五、滅菌接種。將裝好料的菌袋及時放在常壓灶內殺菌,力求4-5小時內灶溫達到100℃。維持10-12小時,一般一灶可生產3000~4000袋,冷卻後在接種箱或無菌室內接種。用直徑2釐米的打孔器在袋單面打3個穴,用接種器攝取成塊菌種接入穴內。接種後置23-25℃下遮光培養,一般40-50天可長滿袋。

六、選場搭棚和整畦處理。菇場應選擇在地勢平坦,環境衛生,排灌方便,水質優良,交通便利的田地有螞蟻的場地不宜使用。外棚高2.5米,用蘆葦、茅草或芒萁等放在支架上,四周用稻草、蘆葦等圈圍,創造一個光照少,陰涼通氣性好的生態環境。內棚畦田1.1-1.3米,長不限,留寬0.5米的走道,深0.3米,每二畦用弓竹插上,高1.8米,蓋嚴塑料膜,用硫磺燻蒸或生石灰噴撒,防止地面害蟲和雜菌侵害,消毒後備用。

七、下田覆土。菌絲長滿袋後,再培養10天左右,即可將菌袋搬至預先準備好的菇棚裡,即時脫袋,接種穴朝上,一袋緊靠一袋平臥於畦面,覆上一層1-1.5釐米厚土,要求的土質應疏鬆,不易板結,保溫性好的泥炭土。菌袋畦邊,用爛泥巴封嚴,防止底面出菇。

八、出菇管理。當菌袋下田後,先往畦溝中灌水,以水淹到畦面後立即將水洩掉,平常保持畦面溼潤為宜,不要直接把水噴到菇體上,否則菇體會發黃,品質下降,嚴重時會造成菇體腐爛;當菇場溫度低於10℃時,要採取保溫措施,加蓋菇棚覆蓋物,同時夜間關閉北面門窗,防止北風襲擊菇場,並在中午氣溫高時打開門窗,利用光線的調節來提高菇場內溫度;當菇場溫度高於20℃時,要採取降溫措施,早晚打開門窗,中午關閉所有門窗,有必要時可在蔭棚頂上進行噴水降溫;隨著菇體的長大,需要適當加大通風量,增加通風次數,保證菇場內新鮮的空氣。如通風不良,很容易產生畸形菇,尤其是在高溫高溼情況下,菇體易受細菌感染而腐爛;菇體生長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線調節和控制一般結合氣溫的高低進行操作。

九、採收與加工。當菇蓋邊緣微內卷,顏色變淺,孢子未彈射時採收,適當提早採收,菇體風味好,貨架期長。出口菇要求菌蓋直徑2.5-4釐米,柄長6-10釐米,柄粗2-4釐米,採收時應手戴手套,將菇體擰下,用小刀削去基部雜質。第一批採收後,清理料面,及時補充菌袋水分和營養劑,調節好菇棚的溫、溼度,經10天左右又可長出第二潮菇,一般可長2-3潮:但產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杏鮑菇採收後可在2-4℃低溫冷藏保鮮後出售,比一般菇類保存時間要長,也可切片烘乾或加工成鹽漬品和制罐。

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如有不到之處,請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