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A

早上離家的時候,見堂兄從門前走過,突然發現他的白髮多了許多,問候中才知正在挨家挨戶找那些給他幹過活的人家付工費。我知道他的果子沒找到理想的客戶先裝箱存了庫,也知道他從疏花、疏果、套袋、解袋、到摘果裝箱,每年人工都要付好幾萬,這幾年果園越來越多,肥料價漲了,人工價漲了,套袋、反光膜等一應農資都在漲價,但今年的蘋果價卻一路走低,我無法估量堂哥今年的收成會如何,但他為務果子所吃的苦確非一般常人所比,前些天請人摘果子,他只是一枚枚的撿拾,都把膝蓋跪腫了,一枚果子從開花坐果到採摘裝箱,總要經許多次手,每次都要小心翼翼,真真像養孩子一樣。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我村是遠近聞名的果園大村,成規模栽種蘋果近三十年,大多數人依靠果業為生,但發蘋果財的卻似乎不多,技術管理難,天災也常有,村子裡有相當多的果農把果子賣出去多年討不回蘋果錢,更有人從事販賣蘋果生意的虧本,被債戶追的連家都不敢回。

行至溝圈,有開著三輪車去交售落果的果農,車子上拉的果子個頭都不小,果色也很紅潤,如果是往年,那樣的果子即使不足商品標準,也儘可以下撿(次果)被果商收走,而現在卻只能以一毛多的低價去交給果汁廠,連套袋的本錢都收不回來。三輪車裝的很滿,走的很急,果子一路掉落,果農也懶得停車撿拾,似乎拉的是土坷垃或石頭,而道旁隨處可以看到伐樹的果農,有三輪車拉著一車車樹身去木炭廠繳售,我們不難想象,那些伐樹的果農與交售落果的果農一樣無奈。

今年各地蘋果都獲得了好收成,但今年的蘋果相對前些年價位就低很多,蘋果的低價嚴重打擊了果農的積極性,所以剛才入冬,砍蘋果樹的已很多,果農們很現實,果子不值錢了果樹自然成了原罪,而或許網絡透明的觀點更讓人透心涼,一些專家說蘋果產業因過剩而低靡,轉好至少需要十年,即目前的整批果園老化洮汰之後。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B

車過雅店,初冬的紅柿遙如紅葉映碧天的冬楓圖,意境悠遠,詩頌吉祥;道旁的農家院,農家的瓦房前,玉米架堆旁,晾曬的柿幹擺滿小院,更有堆成小山的柿子堆,紅彤彤一片。這是一副副很有喜色的豐收圖,或許有些曾經的味道,卻亦應屬幸福場面,一名真正的時代文人或歌手,在此情此景裡一定會放歌唱贊,唱出盛世歡悅,唱出豐收的喜感,可惜做為一名半工半農的打工人,我骨子裡的農民氣息洗不脫農人的角色,並設身處地的去品味世態百味,感知生存之艱,望著那隨處可見的,一枚枚掉落無人問津的紅柿子,那成片新伐的十多公分粗滿地倒伏柿子樹突兀的樹身,就不難感知農人的心情和柿子的命運,就明白今年的柿子正如今年的蘋果,無非是《多收了三五斗》而已。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彬州古為瓜果鄉,那些年老家人喜歡吃柿子拌炒麵,但群眾所食的柿子,基本都是來自彬州(舊彬縣),當年的彬州柿子和彬州梨、彬州大棗一樣有名,而僅幾十裡之遙,彬州果木繁多,老家卻果樹稀有,歷史原因我不大清楚,但彬州自古為過往之地,早在上世紀八零年代,老彬縣的汽車站前就瓜果成排,有市場、有效益,所以有經營,我猜想不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緣由。

1990年代冬,我初出校門學做小生意,像周邊的小生意人一樣騎著單車到彬縣拉柿子,最早是去白村南山畔的村子帶柿子,那時候柿子一斤才八分錢,一次帶六七十斤,拉回家一斤能賣兩毛錢,賣柿子賺不賺錢倒是其次,賺些柿子吃就是最大的實惠。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做柿子生意讓我學到了許多常識,首先使的懂得了那種又脆又甜的“水柿子”其實並不是特殊的品種,而是放在水缸裡“水暖”(脫澀)的柿子。柿子不同於別的水果,長在樹上再怎麼紅豔,都需要脫澀處理方可食用,未脫澀的柿子澀麻異常,難以下嚥,而“暖”甜脫澀卻需要相當的時間,長則月餘,短亦三五天,脫澀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有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柿子醮過白酒密封保存三、五日。

蘋果花的果臺需要三年的孕育,柿子的花卻都開在新枝上,而且開的很遲,每年近五月方跚跚綻開那種淡黃的小花,結下的果子密密匝匝,也總是一層層掉落,但後來卻越來越長的結實,到冬天果熟的時候,就已很難摘折下來,摘一枚柿子比折一段樹枝費力的多,所以許多人摘柿子時會連同樹枝一塊摘折下來。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C

老家距彬縣僅三五十里地,彬縣產柿子,而我們若大的一個村子三十年前竟然無一棵柿子樹,那時候老人的看法是我們那塊塬面高,冬風烈,柿子樹可能會被凍死,但我哥卻在自家園子裡育了百十株軟棗木,後請人稼接成柿子苗,被村上群眾紛紛移植,不想幾年後許多人家院子裡的柿子都結的又多又大,這時候我也終於知道了,柿子是最好管護產量又非常高的水果之一。

去年隨單位扶貧,一農戶家有十多棵柿子樹,主人說每年都可以產上千斤柿子,但基本都是爛在樹下,農民慨嘆說地處偏僻,周邊栽柿子樹的人家也少,沒有形成市場,於是隨行的同事就幫其在網上銷售,一斤一元,卻也短時售罄,這或許說明市場其實有,只是農民抓不住而已。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農民自歷來靠天吃飯,因為農民就是農民,他們的環境和素養決定了他們沒有改變市場的能力,他們只能跟隨和聽從引導,盡力的搞好種養,卻缺乏遠見和操盤的掌控能力,所以我有一種看法,自給自足的農民比經濟時代的農民更容易獲得幸福。農民種的養的,如願以償地長大長好,能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就心滿意足了。但今天卻不同,形不成規模沒有市場,形成規模了,市場卻被商家所把持,這就在於農民的小農意識裡缺乏集體化認知和經營策略,市場自然不是農民說了算。

每年冬天經雅店到過政平,沿途常會看到許多錯過季節未採摘的柿子,從柿葉落盡到柿子紅透到自由掉落,或在枝頭被鳥雀啄食或風乾。但來年春,那些風乾的樹枝會掉落,那些新枝又會悄悄長起來,並結出密集的果實來。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隨記——柿柿歷冬果果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