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說我45歲,屬馬;劉墉說咱倆同歲,我屬驢。乾隆愣了,劉墉說了什麼話讓乾隆很高興?

秉燭讀春秋


話說劉墉剛進京城做御史時,一次君臣二人奏對。乾隆說我45歲,屬馬。劉墉說咱倆同歲,我屬驢。乾隆愣了,就問他為何你屬驢,而我屬馬?劉墉說萬歲屬馬,而臣子怎麼敢斗膽和天子您共用一個屬相?為此臣子必然是屬驢的,請萬歲賜臣屬驢!

乾隆聽後哈哈大笑,覺得劉墉思維很是敏捷,為常人所不能及。據說,之後乾隆還下旨讓劉墉連升三級官職,更是被留在京城擔當要職。

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因為歷史上乾隆生於1711年,而劉墉比他小八歲,生於1719年,二人不僅不同歲,而且乾隆生肖是兔,劉墉則是屬豬,兩人都不是屬馬。

乾隆和劉墉都是民間故事中經常出場的歷史人物,兩百多年來被編了無數故事,就像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戲說乾隆》、《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演的那樣,都是戲說而已。

乾隆明明就是雍正的兒子,民間卻說他是陳閣老的兒子,被雍正用計騙了過來,當成了自己的兒子。而劉墉明明是個身材昂藏的山東大漢,卻被民間故事硬生生地傳成了是個羅鍋。

乾隆和劉墉的這個故事也是民間瞎傳亂編的,其實來源於另一個民間故事。話說,劉邦有一次問一大臣,你多大了?大臣說,45歲了。劉邦便笑著說,朕比你打十二歲,朕是屬龍的,你屬什麼的?大臣一聽,嚇得腿都發軟了,我怎麼能和皇上屬一樣屬像。於是他靈機一動,在地上打了個滾,起來說:回陛下,臣是屬驢的。劉邦聽後哈哈一樂,就放過了大臣。

這個故事還稍微靠譜點,因為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生肖確實是龍,活了61歲,起碼故事中的年齡、生肖都對得上。

像這樣的民間故事還有很多,都是古代人民在閒暇之餘編來,或娛樂一番,或傳播些道理的,偶爾聽一聽還是很有意思的。


漁樵講史


有一天,乾隆與劉墉閒聊,乾隆說:劉墉呀,我今年呀,四十五歲了,你呢?

劉墉回答說:皇上,臣今年也是四十五歲呢。

乾隆說:那劉墉,我屬馬,那你屬什麼呢?

劉墉一想,皇上屬馬,我也說屬馬,那豈不是跟皇上一個樣了?那就是大不敬呀!他腦袋一想,說:皇上,我屬驢!

乾隆一聽,樂了,說:劉墉,你開玩笑吧,十二生肖,哪有什麼驢呀?

劉墉說:皇上,您是千里馬,而我是個羅鍋,而且腦袋也不靈光,有時候脾氣還有點倔,這不就是屬驢的嘛!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賞賜了劉墉很多東西。但其實吧,這個也就是一個段子,因為事實上,劉墉小乾隆八歲,兩個人的生肖肯定不一樣,而且乾隆的生肖並非是馬,而是兔子。

還有一次,劉墉因為勸諫乾隆,惹得乾隆不開心了。乾隆說:有沒有聽過,君叫臣死,不得不死呀?

劉墉說:聽過。

乾隆說:那我現在讓你死吧。

劉墉說:領命。然後劉墉就往外面走,外面有個池子,劉墉舀了一些水,把自己給淋溼了,然後回來找乾隆。

乾隆說:我不是讓你去死嘛,你怎麼回來了呢?

劉墉說:我跳水了,可是我遇到一個人。

乾隆說:那個人是誰呀?

劉墉說:我遇到了楚國大夫屈原。他問我怎麼也投水了呀,我說皇上讓我投水,屈原他說,他遇到的是昏君,所以他才投水的,問我是不是也遇到了昏君呀。我想呀,皇上是明君,不是昏君呀,所以我就回來了。


歷史簡單說


某次閒談,乾隆忽崩出一句,說“我45歲,劉愛卿你多少歲?”劉羅鍋呆說,“巧了皇上,我也是45歲。”乾隆繼續說:“十二生肖我屬馬。”劉羅鍋還屬馬,敢嗎?



他會意,“我屬驢……”十二生肖中有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乾隆好奇,就問他,“為何你屬驢,而我屬馬?”劉羅鍋絕了。

他說:“陛下你不光是馬,還是馬中的上等駿馬,體魄矯健,開拓奮進,創下千古不曾有過的赫赫十全武功,龍馬精神,千古一帝。

而臣則是驢,似田中常年耕種的牛,指哪兒,耕哪兒,忠心耿耿。驢來自馬,馬是吾皇,臣受命於君,指哪兒,打哪兒。平時我也有點臭脾氣,跟驢一般倔。”

乾隆屁股上“啪啪……”聲不斷,他哈哈大笑。顯然是舒服極了!



這是一個段子,或者說是民間故事,當不得真,但也有些諷刺。劉墉出生於1719年,而乾隆是1711年,劉墉小乾隆八歲,為什麼他敢說同歲?是同歲為何屬相不同?

拍馬屁,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乾隆一朝無名臣,只有聖主,乾隆是極為自大的,志得意滿,他需要的是忠心辦事而唯他是瞻的奴才。劉墉為漢臣,比不上出生滿洲正紅旗的和珅,該進該退,生死一線。伴君如伴虎!



《宰相劉羅鍋》就是這樣一部劇,民間傳說的故事,荒誕喜劇劇情,卻意味深長。

而劉墉並非羅鍋,家父名臣劉統勳,家族世代為官,名門望族,他也是進士出生,怎會是羅鍋呢?嘉慶皇帝曾稱年邁的劉墉為“劉駝子”,加上他一米九高個子,伏案用功讀書,難所彎腰駝背。

在劇中,劉墉幾分智慧,幾分狡黠,真是深諳官場之道。歷史上也是!他是猶如‘羅鍋’形象,背彎人不弓。



值得一說,劉墉是和珅的主審官之一。

一壺濁酒喜相逢,這裡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史小二記


乾隆生於1711年,死於1799年,活了88歲;劉墉生於1719年,死於1804年,活了85歲。

這一君一臣,都是高壽,以當時的醫療水平,能活到85歲以上確實難以想象。可仔細琢磨一下,大清朝雖然醫學技術和現在沒法比,但至少食物是沒有添加劑的,空氣是沒有霧霾的,飲用水是沒有重金屬的。



查了一下,乾隆生肖是兔,劉墉應該是屬豬。乾隆調侃說自己是屬馬,說自己和劉墉同歲,問劉墉該屬什麼?劉墉機智的回答,他屬驢。這個橋段應該是百姓胡編亂扯的,分明驢頭不對馬嘴啊!

不過,這也情有可原啊!平頭老百姓哪裡知道劉墉的生辰呢!劉墉身居高位,他為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潔,做了一些利國利民的大事,深受百姓愛戴,乾隆也比較賞識他。乾隆曾六下江南,風流韻事不少,而且在位達60年之久,留下的話柄很多。老百姓茶餘飯後閒聊時,或許會將一些奇聞異事張冠李戴,這便有了“屬馬屬驢”的趣聞。



我們瞭解劉墉,更多的是通過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張國立、李保田和王剛,三個男人一臺戲,插科打諢,嬉笑怒罵,道盡了是非曲直和人情冷暖,是一部經典無可超越的清朝官場戲,人物塑造的太深入人心,以至於給我們的感覺,王剛就是和珅,李保田就是劉羅鍋。



經典就是經典,而相比一下,現在這些清宮戲,場面倒是恢弘壯闊,服侍裝扮倒也十分考究,但故事情節卻枯燥乏味,讓人難以忍受,敢情乾隆皇帝天天啥也不幹,天天就泡在女人堆裡了,受一幫老少娘們嘰嘰喳喳的聒噪嗎?

但是《宰相劉羅鍋》把劉墉搞成羅鍋了,背後真聳起個大疙瘩,這點難以苟同。其實劉墉並不是羅鍋,只是有點駝背,因為年輕時低頭看書較多,加之天天面見皇帝要低頭哈腰,不敢抬頭目視,時間久了,後背自然就直不起來了。



清朝官員大概沒有幾個後背是直的,卑躬屈膝慣了,奴性意識深入骨髓,天天奴才這個,奴才那個,直起腰來反倒不自然了!


一半秋色


這事史書上有無記載無從考證了。據傳,劉邦有一次問一大臣,你多大了,大臣說,45歲了。劉邦便笑著說,你和朕一般大,朕屬小龍的,你屬什麼的?大臣一聽,嚇得腿都發軟了,我怎麼能和皇上屬一樣屬像。但其靈機一動,在地上打了個滾,起來說:臣屬驢的,劉邦便高興的哈哈大笑。

45歲屬驢的,一說人到了中年,特別是到了45歲,就生出懶的思想,而驢又比較懶,所以說屬驢,另有,屬驢也有一些貶義或不吉利的說法,人們都很忌諱,到了45歲,要麼說44了,要麼說46了。

劉庸和乾隆皇帝的說法,和劉邦的故事如出一轍,也證明劉庸的聰明機智。如果劉庸也和皇帝說,臣和皇帝一樣也屬馬(實際上乾隆應屬兔笑話而已,不必當真),那不是犯了忌,和皇帝平起平坐了嗎?皇帝輕則不高興,重則不知記不記仇呢。聰明的劉庸在地上打了個滾,說臣屬驢的。乾隆能不高興嗎?(權當笑話,不要拿歷史對比,更不要較真)


春雨會來李述義


話說今天和珅又在宮裡拍起了乾隆的馬屁,正當乾隆神清氣爽之計,和珅進言說到:“領導,聽說劉羅鍋自從被您封了“羅鍋”的稱號後有點驕傲自滿,見人就賣弄自己如何機智應對,得到“羅鍋”這個御賜稱呼。領導您學究天機,再考考這個羅鍋子吧”。

乾隆說:“嗯,反正也是無聊,玩玩吧!”

乾隆還沒有老糊塗,劉墉出生於1719年,而自己出生於1711年,劉墉比自己小八歲是知道的,但是為了考驗劉墉的應變能力就一拍腦袋在這上面做文章吧。


等劉墉來乾隆這裡彙報完正事,君臣三人就嘮起了嗑,聊著聊著乾隆突然就問劉墉:“我今年45歲了,你多少歲了啊?”

劉墉開始有點懵,心想不對啊,我今年四十五啊,領導比我大八歲啊,怎麼領導說自己四十五呢。一看旁邊的和珅在偷樂,一下子就明白了,這肯定又是和珅鼓搗的。

劉墉想著,年齡不能虛報啊,領導虛報沒問題,我亂說了就是欺君了。所以就回答了:“好巧啊,領導,我也四十五歲啊,好有緣啊”!

乾隆心裡一樂,嘿嘿,你小子中計了,於是拋出了殺手鐧:“我是屬馬的,你是屬啥的啊!”

劉墉心想這不是扯淡嗎,就算你真是四十五也不能屬馬啊。但是肯定不能罵領導扯淡啊,領導說的就是真理,但是屬相可不能和領導一樣,領導是真龍天子說自己屬馬,我再跟著說屬馬,有犯上的嫌疑。

劉墉靈光一閃:“領導,我屬驢”!

乾隆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就問:“咱倆同歲,為什麼你屬驢呢?”

劉墉一看拍馬屁的機會來了,就跟乾隆說:“領導,我屬驢有三個依據!”

其一,您是真龍天子,屬馬是因為您是龍馬在世啊,您馳騁千里,牧養萬民啊!我屬驢是因為我是跟著您的小弟啊,我就是跟著您幹活,指哪打哪,聽話的很!

其二,您屬馬,我屬驢,驢就是馬的戶籍子民啊。生活中、工作上我是您的百姓、臣子,屬相上也是這樣呢。

其三,領導啊,驢子性情溫順、體質健壯、刻苦耐勞、聽從使役,我就是您的最聽話的驢子啊,您有什麼工作交給我放心就行了,我絕對無私無悔,夜以繼日的按照您的意思把工作幹好。

乾隆一聽,舒服啊!連道三聲:“好、好、好!”

和珅一陣反悔,本想讓這貨出醜,沒想到這傢伙比我都能拍!

劉墉順勢跪倒:“請求領導賜我屬驢吧!”

乾隆剛要答應,一想不對,這傢伙上次求我賜了個“羅鍋”的稱呼,俸祿長了一萬兩!這又估計重施,想漲工資!


和珅一聽,心想我他媽就是屬馬的啊,這樣是羅鍋子被御賜屬驢了,我估計也得跟著屬驢!這尼瑪是陰我啊,抓緊藉機錯開了話題。

劉墉也借坡下驢,不再提及此事,心想:好你個和珅,想陰我,沒門!


歷史悄悄話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拜大學士,位及人臣,深得乾隆皇帝倚重。

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清正廉潔,繼承了父親劉統勳的衣缽,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

劉墉是乾隆、嘉慶兩代重臣,也是老百姓愛戴的官。曾經劉墉在乾隆面前為老百姓請願,減輕賦稅,得到乾隆御批後,老百姓為這位清官不僅立了長生牌坊,還做了長生衣。

大奸臣和珅得知後,密報到皇上處,皇上非常嫉妒,明明是自己才是這件事的決定者,但是好事卻都讓這個羅鍋佔了。

更加重要的是百姓給劉墉縫製長生衣,而自己與劉墉同歲,反而沒有得到百姓的祝福。於是決定把劉墉找來,藉此出個悶氣。

君臣寒暄幾句,乾隆便提到自己今年45歲屬馬,並問劉墉屬啥?身為乾隆皇帝的重臣,經過多輪考察與篩選,皇帝如何不清楚劉墉的底細?

皇上這麼問明顯就是故意找茬。於是聰明的劉墉計上心來,便“低眉順眼”地說自己是屬驢的。

十二生肖乾隆皇帝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從來沒有聽說屬驢的,當時就蒙圈了。於是沉下臉來,直呼劉墉欺君!十二生肖根本無此屬相。

劉墉深知乾隆很講究“聖諱”,皇上可以說他四十五歲,但是如果自己也說四十五,那就犯了皇帝諱。

因為在古代與皇家有關的,名字、年紀等,作為臣下或是百姓,都要繞過,皇上明顯在給自己挖坑。

如果自己說實話,搞不好皇上一句,“你居然想與朕平起平坐,或者是你也想當皇帝不成的話”,那可夠自己喝上好幾壺的。於是他話鋒一轉,改說自己是四十六歲。

皇上聽後覺得劉羅鍋果真是機智,心裡也是為他隨機應變的能力讚歎,自己這坑居然被劉羅鍋輕鬆跳過。但是,對於劉羅鍋說自己屬驢的事情,還是不明其意。

於是接著追問此事。劉墉多年與這位皇上過招,早對這位皇上了如指掌。化解皇上此次找茬,只有兩種方法,一為自己甘心受罰;二來就是把皇帝拍舒服。

劉墉打定主意,便對皇帝拍起馬屁來,他稱皇帝無比光芒萬丈,是屬雄姿勃勃的神馬;而自己粗衣布衫,粗茶淡飯,無法與神馬同日而語,所以不配屬馬,只能屬地上一圈圈拉磨的驢。

本來乾隆皇帝就是尋劉墉開心的,被一向自視清高的劉墉,如此自謙地拍了一下,頓覺渾身舒爽。畢竟九五之尊的皇上,自認生來就不是凡夫俗子,而乾隆尤甚。

在平日,只是和珅對自己馬屁拍得山響,這個清高的劉墉很少如此自謙,由劉墉說出誇他的話,其效果可是比和珅的震撼百倍,所以皇上聽到劉墉屬驢的一番話,心裡美滋滋的。

另外乾隆高興的是,劉墉因常年讀書,很早時就駝背了,他駝背的樣子加上他自嘲為拉磨的驢,更讓乾隆忍俊不禁。而且他自貶為驢,說法新穎,也著實滿足了乾隆的虛榮心。

皇上也是人,不論成就有多高,處理國家大事之時有多少果斷與決絕,也是不能免俗的喜歡聽誇獎的話。

對於一向是馬屁精的和珅的奉承,聽多了也覺太膩。此次作為一向在政見上始終堅持己見的劉墉說出來,那可是令乾隆分外驚喜。

只是可悲的是:古代生而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人們不僅沒有自己的言論自由,連自己真實的姓名、年紀不幸與皇家的人重複,那必須要回避,此稱之為避“聖諱”,一旦出錯必付出代價。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作為當時的臣子來說,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統治者。劉墉飽讀詩書,但為了保命保官,也只能多學漂亮話。

屬馬與屬驢的故事,或許是關於皇家的一則小故事,但它所給我們帶來的影響與思考卻是永恆的,發人深省。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的確,兩個相同年齡的人屬性必然是一樣的,而兩個人屬相不一樣,那便說明其中一個人說謊了,究竟是誰說謊了呢?似乎一眼就能瞅出來,劉墉說謊了。而劉墉為什麼說謊呢?因為拍馬屁。

事件回顧

乾隆皇帝1711年出生,而劉墉是1720年出生,兩個人之間相差了9歲。

而當乾隆皇帝說自己45歲的時候,劉墉隨著也附和到自己45歲,其實乾隆皇帝知道劉墉的真實年齡,所以非常好奇,怎麼這個老頭的年齡還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呢?莫不成連他都不曉得自己是什麼時候出生的了嗎?

於是乾隆皇帝打趣的說道:我是45歲出生的,我屬馬,那麼劉墉你45歲出生,你屬什麼呀?

劉墉連想都沒想說道:我屬驢。這一下子又輪到乾隆皇帝好奇了,畢竟十二生肖裡面沒有驢這個屬相,更要命的是同一年出生的,為什麼連屬性都不一樣呢?

緊隨其後,劉墉說道:皇帝屬馬自然是因為千里馬,而我儘管與皇帝同歲,可是我卻沒有辦法與皇帝相比,只能當一頭笨驢了。

乾隆皇帝非常開心,賞賜給了劉墉不少寶物。

沒錯,這就是事實

劉墉這樣做對嗎?在某些小夥伴的眼中,劉墉必然是不對的,因為劉墉拍馬屁可恥。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出發,劉墉這樣做又是對的,因為適當的拍馬屁可以取得皇帝的歡心和信任,對於自己未來的工作也能夠有更大的助力。

相比較而言,在歷史上任何一個人很少會涉及到沒錯,而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只需要從是非這兩個角度來判斷就可以了。

劉墉不是聖賢,想要在朝堂上一展宏圖拍馬屁還是必要的,惡意奉承還是要有的,等拍馬屁和惡意奉承達到了一定界限,並且自己的身份地位有所提高的時候,也就是劉墉為民請命的時候。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瞭解劉墉還是從上世紀90年代的一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知道的,也正是那一步電視劇讓我瞭解到了乾隆、劉羅鍋和和珅,讓我初步瞭解到了清朝,讓我瞭解到了一個活生生的聰明伶俐又清正廉潔的劉羅鍋。

但是電視劇歸電視劇,電視劇裡的人物形象終究有一些戲說的成分。但是電視劇也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正史中記載的劉羅鍋還是和電視劇中有一些差別的:

  • 1、是一個官二代。劉墉的父親是劉統勳,山東諸城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晚年官至軍機大臣,可以說是當時的最高官員之一,此人為官清廉,敢於直諫,是雍正和乾隆早期的重要大臣之一,劉墉是其長子。

  • 2、此人並不是駝背。其實劉墉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駝背的厲害,只是從小用工低頭讀書,而現實中腰部有點彎,因此產生了“劉羅鍋”的說法,其實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正常人。

  • 3、奉公守法,清正廉潔。劉墉是歷史上的一代清官,《湖南通志》記載:“(劉墉)政簡刑清,吏民畏服。嘗勸捐州縣社倉谷凡十二萬石,民以為便”。這與家風的良好傳承有重要的關係。

  • 4、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傳奇。其實劉羅鍋就是乾隆朝代的一個普通的高層官員,也是歷經曲折,幾起幾落。他並沒有跟和珅鬥爭一輩子,在當時複雜的歷史環境下,也做了一些隨波逐流的事情。


雖然這樣,但是在民間仍然流傳著很多劉羅鍋的傳說,尤其是劉羅鍋、和珅和乾隆皇帝之間一些有趣的事情。

相傳有一天,在和珅的慫恿下,乾隆皇帝又想“為難”一下劉羅鍋,有一次下朝後,單獨留下二人,當著和珅的面,問劉羅鍋,說:“朕今年45歲,屬馬,劉愛卿屬什麼呀?”劉羅鍋略微思考,便回答道:“臣今年也45歲,屬驢。”乾隆聽了哈哈大笑,和珅在一旁也禁不住笑了起來。

當然這是段子,真實的歷史上,乾隆是1711年生,屬兔。劉墉1719年生,屬豬,兩個人都不屬馬。

世人編造這樣的段子,無非就是為了體現劉羅鍋的聰明理智。我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顯示君臣不是一個層次。乾隆屬馬,劉墉自然不能說自己是屬豬,這樣太拉低自己檔次了。說自己屬驢,就表示和皇帝是一類人,但是地位在皇帝之下。


  • 2、說明自己的勤懇。驢向來就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動物。劉墉說自己屬驢,就是為了說明自己為官勤勤懇懇,皇帝當然喜歡這樣的官員。

  • 3、證明皇帝的高大威武。馬者,雄渾英姿的動物,縱橫千里,萬馬奔騰,多麼氣派。驢比起馬來,各方面都差距甚遠,也就在側面證明了自己比起皇帝來,遙不可及。

劉羅鍋的這個馬屁,可以說拍得相當好,火候正好,不偏不過,正好拍到了乾隆的心坎上,心裡樂開了花,所以說乾隆皇帝當然很高興了。


聽月談史


劉墉,在電視劇裡雖然沒有紀曉嵐那麼火,但也是作為著名的與和珅鬥法的風雲人物而讓坊間津津樂道,不過套路其實和紀曉嵐的也差不多,經常是皇帝和和珅商量著怎麼捉弄紀曉嵐或者劉墉,紀大煙袋自不必說,劉墉因為是個羅鍋子,就老被不懷好意的皇帝和和珅嘲笑。

至於題目中的45歲之類的話題,這自然也坊間多年傳聞之類,非真史,一般都出自《劉公案》、《劉墉傳》等民間書籍,這些書籍,一般都極力美化劉大人,甚至有很多誇大之嫌,比如在劉墉活著的時候,當然已經是他很老很老的時候了,有一本書叫《劉大人私訪》已經流行民間。劉墉就特地把一個說書人叫過來,叫他給自己說這本書的內容,並說:只要這裡有一句實話,我就賞你100文錢。

這個說書人講了一晚上,終於把這本書的內容講完了,最後,劉墉賞了他100文錢,說書人大驚:難不成一晚上只有一句話是真的?劉墉說是,說書人問哪一句,劉墉說:除了書名私訪二字,其餘沒一句實話。

在野史《劉墉傳》裡,就講了題主這個故事,大致意思就是:乾隆對劉墉說:朕今年45歲,屬馬的,你呢?劉墉說:我也是45歲,我屬驢的。乾隆大驚問道:朕是屬馬的,為什麼你和朕同歲就屬驢了呢?劉墉說:萬歲屬馬,臣怎麼能同屬?只好屬驢了!

這個故事只是讚揚劉墉深諳說話之道,讚美了皇帝,也沒有犯什麼忌諱。

但是這個故事也太作賤劉大人了,不僅沒有美化他,反而醜化了劉墉,而劉墉生於1719年,屬豬,乾隆比劉墉大8歲,屬兔,兩人的年齡和屬相八竿子打不著。

至於劉墉的身材,1950年代的時候,他的墓曾被盜挖過,後來相關部門在恢復的時候,也發現劉墉的身高大概在1.9米左右,是個身材高大的人,並不像電視劇裡的那般羅鍋矮小樣。

劉墉能在官場上平步青雲,主要還是得益於家庭的影響,或者說是他的父親劉統勳的影響。

首先劉家人在滿清入關後就幾乎世代為官,這官也越做越大,劉墉的高祖父劉通本身就是個秀才,曾祖父劉必顯是個舉人,擔任了員外郎的職務,祖父劉棨則擔任四川布政使,劉棨的二哥劉果官至江南學政,相當於教育廳長的職務。

而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則是乾隆朝的名臣,最高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即使在清史稿裡,相關列傳寫的重點也是劉統勳,劉墉基本上幾句話就帶過了。

而乾隆對劉統勳也是相當厚愛,從乾隆元年授內閣學士開始,一路幹到乾隆38年去世,一路順風順水,乾隆對其十分尊重,特地給他賜了“文正”的諡號,縱觀大清國200多年,先後也就8個大臣獲得了這個殊榮。

劉統勳死後,作為兒子的劉墉按例回家服喪“丁憂”,三年期滿後,乾隆感念劉統勳多年的功績,感覺劉墉這些年在各個省份擔任地方官的業績也還可以,是個可用之才,才詔命劉墉為內閣學士,人直南書房,這時候劉墉的仕途才開始發達起來,當然,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這個還是藉助了其父親在乾隆心中的影響力,而且,這時劉墉已經57歲了,也算是垂垂老矣。

不過劉墉和乾隆一樣,都活的特別長,乾隆活到了88歲,劉墉則活了85歲,關鍵是,劉墉比乾隆小的多,所以才能親身參與扳倒和珅,為嘉慶皇帝上位鋪平道路,如同他的父親劉統勳在乾隆初年,為乾隆皇帝扳倒三朝元老張廷玉和滿洲勳貴納親。

當然,作為一個老人,與比自己小20多歲,權勢又比自己大的多的滿臣和珅相比,漢臣劉墉自然是鬥不過的,且劉墉在查辦了“國泰案”後,就基本和和珅陣營決裂了,只是對於和珅的權勢,他不去招惹、也不去巴結,小心地維持自己和皇帝、和珅之間的微妙平衡。

當乾隆死後,嘉慶命劉墉查辦和珅一案,各地督撫和朝廷重臣為表立場,也紛紛上書要求凌遲和珅,最後還是劉墉力排眾議,建議皇帝此事寬大處理為好,嘉慶帝採納了劉墉的意見,和珅被勒令自盡,此案就此辦結,不再擴大打擊面。

嘉慶九年,劉墉在北京去世,當天白天他還還到南書房去當差,晚上還在府裡招待客人,晚上睡覺前就端坐而逝,也算是壽終正寢、功德圓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