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汝州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厚重汝州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譚國強/文

臨汝縣的捲菸生產誕生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原始生產以手工為主。隨著機械化發展和捲菸銷售市場日益的擴大。一些菸廠即開始引進人力手搖式和畜力拉動的捲菸機械。截止一九五四年全縣有私營捲菸存15家。其分佈於臨汝縣城九家、半扎村四家、滕店村一家,無廠址的一家。成規模的捲菸有:

厚重汝州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一 協記菸廠,1933年半扎人有個叫樊詡新的,因參於了許昌煙行的工作,掌握一定菸葉經營的經驗。當看到許昌人開辦菸廠生意紅火,遂於1934年回半扎村開辦菸廠。此事引起了戴灣村戴伸的注意,即與兄戴智仁商議與樊合作辦菸廠之事。戴智仁為時國民黨45師副師長,有經濟條件,遂出資500塊大洋,與樊翊新合辦了協記捲菸廠,廠址選在半扎村小南門路北民宅。購進捲菸機兩部,切絲機兩部,聘請機械師賈喜,職工50多人,產品牌號:條子煙“救國"牌,大包煙(每包50只)有“美人"、“飛機”、“交通”,日產三大箱。經營一年後,因質量低次,銷路不暢,虧損嚴重,廠裡資金潰減,工人開支困難,生產處於半停產狀態,只開動一部捲菸機,一部切絲機,工人大半回家,產量降至日產半箱,1936年秋,樊、戴兩家分開,另起爐灶。

厚重汝州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二、義記菸廠。戴伸從協記菸廠分出後,在戴灣村本家住宅(戴灣老學校)開辦義記菸廠。1936年開始生產,開動捲菸機、切絲機各一部,工友12人,機師仍是賈喜,人力推動機器生產,日產捲菸一大箱(每盒20支,每條25盒,每箱100條;大包煙每包50支,每箱500包),牌號有“救國”、“飛機”、“大勝利”等。面對銷路不暢,資金難以週轉廠情,戴智仁雖又投50塊大洋,但仍無扭轉虧損局面,時員工銳減,僅剩6人,五天才產一箱煙。

為了扭轉虧損局面,戴伸下決心從質量抓起,先後到許昌、武漢等大型捲菸廠參觀取經,回廠後他一面培養工人技能,一面改進菸絲的配料比例。頭等捲菸有“美人”、“八卦圖”,配料用康普林、香精、魚肝油、米殼、酒精、蜂糖等,此煙清香可口,氣味純正,菸絲油潤,適宜煙癮大者吸食。二等捲菸有“飛機"、“大勝利”牌號,配料用魚肝油、蜂糖、薄荷霜、香精等,其味清涼爽口,甘津、無煙癮者最愛吸食。三等捲菸有大包“金塔”牌,配料有米殼、酒精、魚肝油、糖糕,此煙勁壯,價格低廉,備受農民歡迎。改進工藝後的捲菸銷路逐漸打開,由附近村莊逐步擴展到縣城,不久有較大煙販來廠訂貨,資金逐漸增加,生產晝夜不停,不到一年即招來西安客商,他一次訂購百箱。因廠生產能力低,即使晝夜不停,也需一個月才能完成。見此情況的客商姜某回到西安約了五家客商作為股東,所需資金由他們全部投入。

1937年,義記菸廠為擴大廠房,將廠址遷往半扎,典當民宅四節,廠房20餘間,新增捲菸機、切絲機各一部,職工增值50餘人。設總務、機務、配料、儲存、交易、零售、伙食、保衛八大處。日產捲菸增值五大箱,仍然滿足不了西安客商的需求,他們提貨不定量,產多少要多少。為了擴大再生產,在西安客商資金的支持下,廠方從朝川煤礦(現蜈昭窩煤礦),購回蒸汽鍋爐一臺,帶動捲菸機、切絲機各兩部,石磨一盤,還利用蒸汽蒸菸絲,產量超過人力生產的兩倍多,1938年,義記菸廠的資金已發展到相當於現在人民幣的200多萬元。全廠員工增加到200餘人,其中總務處、零售處30多人,機務工10多人,抽菸筋工50多人,廠印處5人,裁紙處3人,刷紙處5人,保為處10人,伙食處12人,購置卡車1輛,在臨汝、襄城、寶豐、魯山、許昌,葉縣、洛陽、登封、嵩縣、西安等地均設有銷售處。每天都有周圍縣區及陝西等地大小客商住廠要貨,這些客商均吃住在廠,每天就餐人數達500多人。車拉肩挑,熱鬧非凡。1944年因臨汝淪陷停業。

厚重汝州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三、新記菸廠。1936年,樊翊新改字號為新記菸廠,乘機擴大煙廠規模。因樊家產豐裕,資金雄厚,很快生產規模擴大一倍,機器有一套發展為兩套,併到西安聯繫了幾家客戶,生產形勢日見興旺,工人增加到40多人,全廠上下情緒高漲,有工人張華欣者精心鑽研學習,很快熟練掌握了各種機器的技能,成了廠裡出類拔萃的煙師。加之他忠誠可靠,任勞任怨,與工友團結互助,生產形勢蒸蒸日上,質量不斷提高。所產捲菸深受客戶歡迎,產量與義記菸廠齊肩,日產五箱捲菸亦供不應求。捲菸牌號有“救國”、“勝利”、“飛機”、“美人”、“交通”等。1944年,因臨汝淪陷停業。

四、 仁記菸廠。以戴智仁、樊道柱、趙成功、張玉華、為掌櫃,1941年開業的仁記菸廠,廠址設半扎,初期有捲菸機,切絲機各一部,後發展為各兩部,產品有“大喜賓”、“飛機”、“大勝利”、“大道”等牌號,日產20萬支,銷路除附近縣區外,還遠銷河北、陝西等地。1947年,臨汝解放後,在保護工商業政策鼓舞下,仁記菸廠更名為復興菸廠生產。因設備陳舊,管理不善,產品低次,加上外地捲菸的衝擊,產、銷日趨蕭條,1948年自行停業。

厚重汝州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五、豫華菸廠。1934年開辦,以郭宣卿、郭繼鋼、牛善明、韓少義為掌櫃,史延山(濟源人)領辦,廠址在蟒川鄉騰店村西頭。廠房系典當民宅,共計三處院落,房屋20餘間(現舊房、院落尚存),佔地約十畝。從漢口購進捲菸機械3部,全廠員工80餘人。產品牌號有“哈德門”、“西湖"、“民安”、“全球”等,興盛時期日產達到20大箱,產品銷售除附近縣區外,還遠銷四川、陝西等地。。1948年因形勢變化停業。

六、祥茂菸廠。原名華中菸廠,後改名祥茂菸廠。原廠址在中大街南門口西路南(原檢察院對門,醫藥門市部)。1942年有縣城商人孫紹權、韓年等六人合資60萬元(法幣),開辦。先從許昌購進木製捲菸機一部,由木工仿效自制捲菸機具,1944年5月,臨汝縣淪陷被拍停業,虧損40萬元。1945年日本投降,原廠股東韓年重新發起辦廠倡議,多方組織入股成員,擴大投資規模,重新辦起了菸廠,商號改為祥茂菸廠。時有職工20多人,設備有捲菸機、切絲機、壓梗機等。捲菸牌號有“雙鳳、“明星”、“金獅"、“雙鹿”、“便利”等。開業後著重產品質量,不斷改進工藝和配料方法,所出產品色澤純正,清香適口,備受歡迎。日產8大箱,暢銷臨汝、登封、汝陽、嵩縣、魯山等地。1954年6月,在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該廠列為不合格企業而停辦。

厚重汝州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次一點的捲菸廠有:

七、孫紹權(臨汝商人),除1945年至1954年與韓年開辦祥茂菸廠外,從1934年到1950年,先後在縣城的東大街、開設捲菸作坊,僱用員工10人,有木匣式手推機四部,日產白包捲菸1萬丈。又在中大街鐘樓東開設德華菸廠,投入資金300萬元,有員工8人,捲菸機2部,生產“曙光”、“仙島”兩種香菸,每天1箱。1942年至1944年,又在縣城中大街,南門口西路南,與他人合資60萬元(法幣)開辦華中菸廠,使用員工不祥,捲菸機1部,手推木匣機多部,使用“雙鳳”、“金獅”、“雙鹿”三個香菸商標品牌,日產香菸數量沒有記錄。1944年5月臨汝淪陷後,虧損40萬元(法幣)被迫停業。華中菸廠、德華菸廠和捲菸作坊三個菸廠,銷售渠道均在臨汝。

八、陳林,從1934年至1941年在臨汝的南后街,開設宏大卷煙作坊,僱用35名員工,手推捲菸機20部,日產5萬支白包香菸,主要銷售渠道在臨汝。

九、劉俊卿。1948年至1950年,在縣城衙門口南開設俊大煙廠,他有多少個員工,多少臺機器,日產量多少均無記錄,只記載“福爾康”、“金鶴"、“白天樂”三種香菸在臨汝有銷售。

十、劉玉華 1948年至1951年,在縣城十字街東,開設農民菸廠,有30名員工,2臺捲菸機,日產6箱“民安”等品牌香菸在臨汝銷售。

十一、 周恆業,投資中州幣一萬元,1949年在縣城黌門堂開辦勝利菸廠,有22名員工,捲菸機2臺,使用“進步”、“努力”、“賽跑”、“復興”、“交通”等5個香菸品牌,日產6箱銷售臨汝,1953年停業。

十二、陳青山, 1946年在縣城十字街東路北,開辦光大煙廠,有員工8名,捲菸機1臺,使用“民安”、“全球”兩個香菸品牌,因產品低次,在臨汝銷售幾個月後停業。

十三、王宗信, 1945年開辦大同菸廠,地址不詳,有8名員工,捲菸機1臺,日產手刨菸絲“飛機”(仿)牌號香菸兩廂在臨汝銷售,1947年停業。

厚重汝州     臨汝縣私營捲菸廠考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