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就因為我36歲?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週歲的人.

為什麼?就因為我36歲?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週歲的人.

前段時間有個很火的話題,在很多招聘過程中,35週歲以下好像變成了一個硬性的關卡,即使很多企業不明面試提出來,但求職過程還是隱隱約約感覺到了年齡有著很大的影響。

跟一朋友聊天,他告訴我他有個好哥們,歲數稍微大一些,大家都叫他王哥,今年36歲,目前正在找工作,上一份工作月薪5500,沒有獎金,沒有年終獎,幹了兩年多了。

最後總結了一句:這年齡出來找工作真是太難了。

王哥在三月份面試了5家公司,全部失敗告終,在之前,他投出去將近50份簡歷,給面試機會的只有5家。

36歲的人找工作,就這麼不受待見嗎?

確實如此,現實職場上有一個現象:35歲,很多用人單位會在招聘信息上明確標註年齡在35歲以下。

從公司的角度來講,我能夠理解這樣的偏見,但是呢有時候,偏見存在,即意味著合理。

35歲現象:被嫌棄的中年人。還記得那個因為中年人危機、家庭責任壓力而選擇結束生命的中年人嗎

為了避免職場中年危機,該怎麼去做呢?

先分析一下為什麼35歲的職場人被人嫌棄呢?

第一:是體力。

坦白講,三十多歲的中年人,身體已經沒年輕人那麼耐操了,大多已經在職場上被侵蝕了這麼多年,工作十個小就感覺要來一杯枸杞了,不好意思,而那些愣頭青,幹十七八個小時,還樂此不疲。

第二:是精力。

35週歲的你大多已經有了家庭,這就意味著多了很多牽絆,你下班就想著準點回家給孩子做飯,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反之,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20來歲,風華正茂,他們可以生活裡全是工作,為了夢想,全力以赴。而你卻不可以。

第三是潛力。

不少企業寧願給新人漲1000,也不給老員工漲500,因為年輕人可挖的潛力大,性價比高,而中年人身上的價值已然不大,更多地是在靠經驗工作。

相比年輕人,中年職場人最大的優勢:經驗、人脈、資源。

可是現實中呢,不少工作了十年的人,他們只有一兩年的工作經驗,十年呢,只是存粹10年的經歷,毫無經驗而言,而人脈和資源更是少的可憐。

另外還有一點,在職場上待久了,或多或少會沾染上一些職場老油條的習性出來,沒有年輕人那麼好掌握。

企業給年輕人畫大餅,他們會聽得熱血沸騰,很賣力地幹。

但職場老鳥一聽,就在心裡罵道,又騙我,老子待了多少家公司了,都這樣。甚至有時候,他們還可能將這些職場經驗分享給團隊裡的年輕人你覺得老闆會怎麼想。

中年人跳槽、換工作其實挺尷尬的,就是因為有很多的限制在裡面。

怎麼擺脫35歲職場中年危機呢

35歲前要做的四件事

1、千萬不要混日子,學一技之長傍身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現在就開始混日子,什麼事情都往外推,不敢擔責任的你,後面一般都會很慘,如果說三十多歲還和畢業生的薪資相差不大,那麼你真的該反思自己了,這些年到底有沒有付出努力?甚至都能看到你以後能力、經驗、人脈、資源都很欠缺的樣子。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經營有價值的人脈,有必要擁有至少一個特長,日後即使出現變故,還有方向和出路。

2、讀書,少看雞湯,多看實用的書

讀書的重要性,很多文章都講爛了,就不多講了。

另外提一下,勵志的書要看,但要少看,別人的成功軌跡不可能複製,而且成功的背後很多時候你是看不到的,保持心懷希望,積極樂觀,有繼續努力的驅動力足矣。

實用的書要多看,比如和你專業技能相關的書,考一些相關的證書,我是做項目工程的,比如一級建造師、安全、造價、註冊工程師等等。

3、鍛鍊身體,不為苗條身材,只為健康

35歲,身體總是在走下坡路的,鍛鍊是為了身體在報廢的路上走得慢一點。

年輕的時候,可以拼命工作,但也別忘了要努力鍛鍊身體,不是為了保持好有型的身材,就是為了健康,為了有體力過好人生的下半場。

說的再現實一點,就是省錢,少去醫院,少花錢。節約時間,多賺錢。

4、掙錢,積累資金,理財投資

現在的我從來不羞於談錢,小時候可能還會矜持一點,慢慢地,發現功利一點,沒什麼不好的。

如果一家公司,你既學不到東西,又掙不到多少錢,也得不到多大的資源、人脈,那你就別過於留戀,果斷選擇離開。

在35歲之前,最好要儘可能地多積累資金,以備未來的變故,要學會理財,不要讓錢閒著。

不敢睡覺,因為沒有“睡後工資”。

不要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接觸新鮮事物,做一個斜槓青年,既可賺錢,又可摸索新出路,今天走的路,每一步都有深意。

35歲,不是人生的起點,更不是終點,雖然車到山前必有路,但我希望在年輕的時候還是要多做一些準備,別到時候手忙腳亂,痛哭流涕。

努力終有意義,希望人到中年,我們的人生還控制下自己手裡。

最後,不指望說完能夠拯救啥的,有點幫助就好。

加油,陌生人,以及35週歲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