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他是夷陵首個茶葉萬元戶!網友:如今咋樣了啊?

走進夷陵區太平溪鎮長嶺村,隨處可見碧綠的茶園。

在這片因茶而興的土地上,上世紀80年代就誕生了夷陵區(原宜昌縣)歷史上第一個茶葉“萬元戶”,他叫望運國。

望運國,1942年出生,中共黨員,今年77歲的望運國,依然精神抖擻。

34年前,他是夷陵首个茶叶万元户!网友:如今咋样了啊?

我們來到他家時,他正捧著茶杯看電視,見我走進去,連忙站起身,招呼我坐,泡了一杯茶遞到我手上說:“今年的新茶,嚐嚐。”接過茶杯,一股獨特的茶香味頓時沁人心脾,瞬間似乎有一種提神醒腦的魔力。此刻杯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陣陣幽香瀰漫開來。

望運國講,他年輕時期,以種糧食為主,雖然也有茶葉,但是技術、科技匱乏,沒有資金投人,也沒有大規模的茶葉種植,人們根本沒把茶葉當回事。

1983年,長嶺大隊茶場53畝茶園瀕臨荒蕪,村委會根據中央1號文件“鼓勵能人承包經濟作物”的精神,研究後提出,六年只交1萬元利潤,希望有人承包。張榜幾個月無人揭榜,望運國膽子大,主動提出承包。消息傳出,長嶺大隊頓時像炸了鍋。有人說,他要是六年交齊1萬元給村裡,我唱臺戲他看,或者是我在手板裡挖四兩精肉給他打牙祭。望運國家裡人也不支持他,擔心他承包茶場是“賣了婆娘貼枕頭”。望運國不管人家怎麼說都不還嘴,只是微微一笑,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承包茶場的決心。

34年前,他是夷陵首个茶叶万元户!网友:如今咋样了啊?

其實,人們不知道,望運國要承包村茶場,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也不是隨便拍腦殼一說。望運國是個膽大心細的人。他看到村裡張榜招人承包以來, 一直沒人承包,他就動了心思。他想,自己幾代人種茶,有一定的經驗 ,何不去試試呢?他為此專門到小溪塔,拜訪了茶葉專家林作炎,講了想承包村茶場的想法,本以為林作炎要勸他不承包的,沒想到林作炎說:“好啊!你承包,我支持。只要按我說的搞,保證你賺錢!”望運國聽林作炎說要支持他心裡就有了底氣,這才敢鼓足勇氣說承包。1983年冬季的一天,望運國來到村委會,要與村裡籤承包合同,村幹部用疑惑的目光看了望運國許久,提醒他說:“合同一簽字,就上了銅板冊的喲!”望運國點了點頭,在合同書上寫了名字,摁了自己的指印。

望運國承包了大隊裡的茶場,一個人忙不過來,於是約了4名種茶經驗豐富的村民和他一起幹,付給他們當時本地最高工資。他按林作炎的要求,作出了簡單的“兩步走”規劃,接著就按規劃一步一步實施,他立志要用行動和效果證明給大家看。

望運國的第一步,是改造茶園。他狠心砍掉茶園中雜樹,毀掉茶園裡的糧食作物,在茶園除草修剪,碰到技術問題,就請教“林老師”。在林作炎指導下,給茶樹抽槽、施枯餅肥,砌坎築墩。望運國計算了一下,茶樹下面都要開挖40釐米深,40釐米寬的槽溝,53畝茶園,累計抽槽長度有2萬米,相當於40里路那麼長。俗話說,付出總有回報。一年後 ,茶園面貌煥然一新,茶樹有了精神和長勢,這讓望運國看到了希望。

望運國的第二步,是製作名優茶。20世紀80年代,林作炎在太平溪研製出了省優部優、獲得國際博覽會金獎的“峽州碧峰’茶。林作炎決定,把製作“峽州碧峰”的技術傳給望運國,讓望運國製作名優茶致富。為練製作名優茶的手法,林作炎教望運國先後建起兩個平臺灶,找來一捆稻草,洗淨曬乾,切成五寸長,當作茶葉放在鍋裡,喊一二三四口令,朝一個方向反覆搓揉掌握技巧。熟練掌握技術後,望運國在茶園裡選擇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為原料,經過“推青、殺青、排涼、初揉、初幹、復揉、理條,足幹提毫、精練定級”八道工序,試製出少量的“峽州碧峰”茶,投放市場試銷,效益非常可觀。1984年,望運國實現產值1.2萬元,按合同交齊了當年的利潤1500元,自己還賺了幾千元錢。村辦茶場第一次有了盈利,這讓好多人不敢相信。

34年前,他是夷陵首个茶叶万元户!网友:如今咋样了啊?

△峽州碧峰

轉眼到了1985年,林作炎眼見望運國製作“峽州碧峰”的工序固定、工藝熟練之後,就指導他批量生產“峽州碧峰”茶。春茶開園了,望運國白天在茶園採茶,夜晚在灶臺上製茶,為保證名優茶質量,他現採現制,當天鮮葉必須制完,為此望運國一連三天三夜沒睡過覺,眼睛熬紅了,手指燙起泡了,吃飯、喝酒都沒了胃口,只想睡覺,有幾次靠在牆上站著就睡著了。

望運國說,最苦的是他為加工茶葉買柴的事。那時製茶都燒木柴,每年要外出買柴上十次。1985 年冬季,他找了一輛貨車,到百里開外的大老嶺買雜樹柴,回來時下起了大雪,路滑難行。走到鄧村鄉的竹林,天快黑時,車子歪在公路邊走不了了。司機說要換配件,竹林地處邊遠,一無汽車修理廠,二無電話聯繫。司機搭便車到小溪塔買配件,望運國在公路邊守柴,天寒地凍,又冷又餓又渴,直到第二天中午司機才帶著配件回去。車修好後把柴拉回家,已經是第二天晚上了。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1985 年,望運國製出“峽州碧峰”、“平湖毛尖”等名優茶1000多斤,創產值10多萬元,按合同上交村裡後,獲純利12000多元,一舉成為夷陵區(原宜昌縣)歷史上的第一個茶葉生產 “萬元戶”。那時的萬元戶是農民的夢想。望運國靠種茶葉成了萬元戶的事,逐漸聲名遠播,被推舉為宜昌地區勤勞致富的典型。1986 年,望運國提前三年完成了上交村裡1萬元的任務,受到社會各界好評。望運國連續3年被評為宜昌縣勞動模範,還獲宜昌市制茶技術能手、湖北省科技示範戶、湖北省農村科技致富能手等稱號。

34年前,他是夷陵首个茶叶万元户!网友:如今咋样了啊?

一時間,在太平溪提起望運國,老少皆知,就連當年懷疑他的人也直襬腦殼,刮目相看。

望運國成為萬元戶以後,繼續生產名優茶,經濟效益一年上個新臺階,身邊好多茶農向他投來羨慕的眼光。

望運國思考著怎樣帶動大家種茶致富,他向茶農宣傳製作名優茶的好處,指導茶農改造茶園,長期為200多家農戶代理茶葉加工,每年生產名優茶2萬多斤,並且幫他們銷售。他還主動聯繫當地和周邊59戶貧困戶,為貧困戶扶持資金和種子、肥料等物資,幫他們發展密植茶園,使45戶貧困戶種茶脫貧。

34年前,他是夷陵首个茶叶万元户!网友:如今咋样了啊?

1988年,望運國的合同到期,村裡考慮他的投入和貢獻,與他續簽合同,延長承包期5年,上交利潤基數提高到每年8000元。然而,很多村民看到望運國賺錢了,要求村裡把茶場分到戶。1989 年,望運國知難而退,經營自己的茶園和茶葉加工廠。

如今,望運國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沒有能力承包茶園了,但他仍然東家進西家出,無償地為茶農傳授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