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有“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才能治寒热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虚火 ,也作“上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实火一般是尤外来的实邪所致,一般就是饮食上的过盛导致的。实火很多的调理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是用补法。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只有阴阳二气达到平衡,人才会处于最健康的状态。

百病之源都在于阴阳二气的不平衡,所谓内热,我们用个形象的比喻:阴气代表水,阳气代表火,正常情况下,人的体内水与火的比例是相等的,这个时候人就是健康的,内热就是水比火少了。

上火有“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才能治寒热

什么是实热?

用水火来举个例子吧:如果一个人看做,一半是水,一半是火,它们在一定的容器内,必定是你高我低,你低我高的相互制约着对方。不让自己过低,也不让对方过高。 如果某种情况打破了这个平衡,火突出在了这个容器,这就是实热。多见于外感,是多余的热。

上火有“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才能治寒热

临床表现:高烧、抽搐、大汗、口渴想喝凉水、舌红苔黄、小便烧灼、脉搏洪大、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尿血便血、可有芒刺、脉实滑数、机体明显亢进的体征。

上火有“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才能治寒热

什么是虚热?

虚热是容器内水过低了,但火还在容器内,从而造成火相对的增高。多见于本身阴液的不足,即表现出的是虚热;它是一种虚性反射性的亢进体征。

临床表现:低热、烦燥失眠、手足心热、脸嫩淡红、舌红少苔、脉虚细等。

上火有“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才能治寒热

实热和虚热有明显界定吗?

例如:拿高血压来说,一个年轻人,他因为生气、情绪上的波动,很容易导致血压在一瞬间或者一段时间内异常升高,这就是由实热引起的。从中医术语上说,这叫肝火上炎。而老年人的高血压,则是因为水少了,相对来讲就是火增加了,我们一般管这叫做阴虚阳亢,也就是虚热。

如何鉴别?

上火有“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才能治寒热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

实热

发病急、病程短 、高热、怕热、大汗、谵语,甚则发狂、烦渴引饮、咳吐黄稠痰、脓痰、咳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厚、脉洪数、热邪炽盛、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

多由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

调理方向:以苦寒制火、清热泻火、泻实败火为主

上火有“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才能治寒热

虚热

发病缓慢、病程长、低热、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但饮不多、痰少、痰粘、痰带血丝、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两颧绯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阴液亏耗,虚损内呈、多由机能亢进所致。

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调理方向:滋阴清热、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