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治超點“走過場”泥頭車超限屢禁不止

連續幾天,我們節目暗訪報道了泥頭車涉嫌超載危害公路橋,以及擾民等亂象。歸根到底,泥頭車亂象為何屢屢不止,關鍵問題出在哪裡?其實為了限制泥頭車超載上路,各地方路段都設置了治超點,那關卡會不會存在灰色地帶呢?

報料人黃先生(化名)稱,他從事貨運好幾年了,之前一直在清遠市清新區。而他發現,好幾次開貨車載貨超長和超高,經過治超站時也相安無事,不過每次他擔心上路後會再被截查罰款。

報料人 黃先生:

“都是拉泡沫的,我不想超高超長,但廠裡非要我們拉,我們車廂原是7米多的長度,現在超過了5米左右,還要改裝車輛,被查會罰很重,至少是5000塊到20000塊。”

清遠市清城區龍塘鎮S253省道治超點

10月30日中午,記者來到了報料人所反映的治超點。這是貨車和泥頭車經過S253省道的重要關卡,途徑車輛必須進站過磅。在治超點內,分別有兩條電子過磅通道,旁邊就是值班室。記者發現,有的貨車過磅時,電子屏明明已經顯示“超重”,但車輛還是能順利通關。

晚上10點左右,記者再次來到治超點蹲點,同樣車輛顯示超重但直接上路的情況依舊。這到底怎麼回事?

記者暗訪:治超點“走過場”泥頭車超限屢禁不止

違法超限超載被稱為“公路第一殺手”,不僅嚴重破壞道路和橋樑設施,更容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但“貨車不超載就虧本”的行業現象,讓許多卡車司機“被逼”鋌而走險。

按照《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相關規定,明確對1年內違法超限運輸超過3次的車輛運輸車,吊銷其車輛營運證;對1年內違法超限運輸超過3次的車輛運輸車駕駛人,責令其停止從事營業性運輸。有專家表示,雖然法規健全,但關鍵仍是執法。

有學者直指,面對超限超載,交警、路政等執法部門並沒有嚴格查處,有的地區甚至以罰代管,罰款就可放行,違法成本遠低於利益,導致如今超限超載的橫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