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栽培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絲瓜爛蔓的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農人答農事


您好,我是

清潤三農,希望我的解答多少能夠幫助到您,通讀整個解答大約需要3分鐘。

【摘要】絲瓜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的蔬菜,冬季棚栽絲瓜出現絲瓜蔓枯病的原因是因為真菌病害,由子囊菌亞門甜瓜球腔屬真菌侵染致病,絲瓜蔓枯病是絲瓜種植過程中的常發性病害,危害較為嚴重,可造成大量死藤,爛葉等,減產可達20%-30%,易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需要重點預防。具體原因及解決方案我們下文探討。

一、瞭解絲瓜的喜好

土壤:絲瓜在各類土壤中都可以栽培。土層厚、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砂壤土能夠是最有利絲瓜生長的土壤。

溫度:絲瓜屬於喜溫、比較耐熱的作物,絲瓜生長髮育最適宜的溫度在20-30℃這個區間,絲瓜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8-30℃,達到30-35℃時,發芽會更快。

溼度:空氣溼度最低不要低於60%,而空氣溼度在75%-85%時,絲瓜不但生長速度快,而且結瓜多。

光照:絲瓜為短日照作物,喜歡較強的陽光。在絲瓜的幼苗期,短日照、大溫差對於雌花芽分化非常有利,有提早結果和豐產的效果。在絲瓜的整個生育期,較短的日照、較高的溫度都有利於莖葉生長髮育,長勢健壯,也有利於開花座果、幼瓜的發育和產量的提高。

水分:絲瓜喜歡溼潤的土壤,土壤溼度較高、含水量達到70%以上時,絲瓜長勢最好,而當含水量低於50%時,絲瓜的生長比較緩慢。

二、絲瓜蔓枯病的症狀

絲瓜得了蔓枯病,主要危害的是葉和莖。

葉子上的病斑有的是圓形,有的時候“V”字形或半圓形,顏色是淡褐色或者黃褐色,病斑上會出現很多小黑點。

莖被感染的時候,會在近節部位出現像油漬狀的斑塊,形狀是橢圓形,顏色是灰白色,會出現凹陷,分泌一些黃棕色的流膠物。幹了以後顏色變成了紅褐色,染病部位開始出現枯乾、縱裂,表面也有大量小黑點,再嚴重時,就開始出現莖蔓腐爛。

三、絲瓜蔓枯病的發病規律

蔓枯病為真菌病害,病菌主要是菌絲體、分生孢子器隨著已經感染的絲瓜病殘體在土壤裡過冬,另外種子攜帶了病菌,也會導致蔓枯病。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進行首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剛開始感染的病菌源遇到雨水反濺就會開始傳播,發病以後,田間的分生孢子會通過風雨以及一些農事操作傳播。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從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經7-8天潛育期後就會發病。這種病菌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溫度,溫度20-25℃,相對溼度85%以上,土壤溼度大的環境最容易發病,而這個溫度和環境剛好也是絲瓜適宜生長的溫度和環境,所以蔓枯病非常常見。

四、七種致病原因

通過上面的交流,咱們知道了絲瓜蔓枯病屬於真菌病害,常見的致病原因有以下七種:

1、種植過密,不利於通風散溼。

2、澆水過多,導致土壤溼度過大,給病菌的傳播提供了溫床。

3、通風不良,造成溼度大,溫度高。

4、溼度過大,這是病菌傳播最喜歡的環境。

5、連年種植,不利於徹底根除病菌源。

6、氮肥過多,造成植株營養失衡,抵抗力不足。

7、苗勢弱,抵抗力不足。

五、防治方法

1、防止種子帶菌:絲瓜的種子要從沒有發生病情的大棚或沒有感染病菌的植株上採留。為了保險起見,種子可以用清水搓洗,可以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對進行種子消毒。

2、田間管理:種植的地塊選擇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施肥要注意施足有機肥、增施磷肥和鉀肥,把病株殘葉用填埋或者焚燒的方式儘快徹底清理,並用石灰處理病株周圍土壤。

3、種植管理:絲瓜植株的密度不應過大,要及時整枝綁蔓,幫助改善株間通風透光條件,在施肥方面要適時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4、化學防治:一旦出現病情,發病初期,可以用75%的百菌清500倍液,或者50%的多菌靈500倍液,或者70%代森鋅400倍液,選擇其中的一種,每3-4天噴施一次,連噴2-3次。

5、輪作:把絲瓜與非瓜類作物按2-3年的輪作。

【總結】:您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感受,植株發生病害和人體患病異曲同工,比如蔓枯病就像人體被細菌感染一樣,這個時候人的免疫力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找準病因,及時施治,同時還要通過日常的細節提高自身免疫力,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呢?因水平所限,解答不當之處,請斧正。


清潤三農


絲瓜僅以嫩瓜可食用,且只宜熟食,不見有生吃的絲瓜。其莖屬蔓生,生長得非常旺盛,長可達5–10米,分枝力極強。葉腋間生有卷鬚,可纏繞其他物體攀爬生長,所以在設施內栽培絲瓜,幾乎都得要落蔓生長栽培,否則它就會上天了。

絲瓜爛蔓是由於病害導致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病害。

一,絲瓜疫病

絲瓜疫病可導致莖蔓病部出現水漬狀病斑,隨後擴展為整段瓜秧軟化,溼潤腐爛,病部以上部分的莖葉枯萎死亡。

對於絲瓜疫病的防治,主要是以降低棚內溼度,輪作倒茬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用藥防治,主要是在發病初期,用安克,百菌清,大生,杜邦克露等噴霧防治。

二,絲瓜細菌性角斑病

絲瓜細菌性主要危害絲瓜的葉片和果實,但也會在莖蔓上發生。在絲瓜莖蔓上發病最初是些水浸狀,近圓形的病斑,後逐漸成為淡灰色,病斑的中部常常會出現裂紋,潮溼時病斑就會出現細菌性常有的症狀,有菌膿溢出,導致莖蔓的腐爛。


絲瓜細菌性角斑病可在絲瓜種子內或隨著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種子內含有細菌可達到2年以上的存活時間。使用了帶菌的種子,在種子萌發後,病菌就會侵染子葉。土壤中的細菌在越冬後,由於雨水,灌溉水濺到莖葉上,由於我們在農事操作中,如摘葉,打杈等造成傷口,病菌會趁勢感染,從而導致發病。病斑上的菌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它們又可通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等途徑傳播,病菌就會從氣孔,水孔及傷口再侵入。

細菌性角斑病適宜發生的溫度為18–25℃,空氣溼度達到75%以上,在溼度大的棚內,如果管理不到位,多年重茬的地塊,通風不良,結露時間長等情況下,發病尤為嚴重。

對於此病的防治

1,催芽播種前,應將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方法是,50℃的溫水燙種20分鐘。


2,用新植黴素浸種,撈出後洗淨催芽。或用代森銨,福爾馬林等浸種。

3,要與非瓜類作物進行2年以上的輪作。利用無病土壤進行育苗,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無土育苗,防止幼苗染病。

4,加強栽培管理,保護地要加強通風,降低溼度,防止發病。栽培中儘量利用高壟栽培,鋪設地膜,減少澆水次數,降低棚內溼度。

5,絲瓜拉秧後,及時清潔棚室,把病殘株帶出棚外銷燬。

6,藥物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新植黴素,琥膠肥酸銅,氫氧化銅,春雷黴素等細菌性殺菌劑噴霧防治。


三,絲瓜灰黴病

絲瓜灰黴病主要危害絲瓜和花朵,但當染病腐爛的瓜體或花朵脫落附著g在莖蔓上時,也會感染莖蔓,就會造成莖蔓的變褐腐爛。這種病害不管是露地還是棚內栽培的絲瓜都有發生。

灰黴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喜歡較低的溫度和較高的溼度。在我們這裡,冬季氣溫較低,棚內栽培絲瓜,在早春季節,陰雨天氣下,灰黴病的發生比較嚴重。就是大棚內的油桃,草莓等也常會出現灰黴病。

對於絲瓜灰黴病的防治,在棚內主要是注意通風排溼,使空氣溼度降低,溫度控制在26–30℃,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二是採用高畦地膜覆蓋栽培絲瓜,膜下灌暗水有條件的可採取滴灌,不大水漫灌澆水,防止田間溼度過大。棚內必要時可提高溫度達33℃以上,可抑制病菌的產生。日常管理中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和黃葉,並清理乾淨隨時深埋或燒掉。換茬時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

藥物防治可用多菌靈,代森鋅,百菌清,甲基託布津,撲海因,抗黴威,福美雙,速克靈等農藥噴霧防治。還可用百菌清煙劑,速克靈煙劑燻煙防治,也可用殺黴靈粉塵,滅克粉塵,百菌清粉塵等噴粉防治。


對於棚內絲瓜的爛蔓問題,我就知道這麼多,或許有不足之處,或許有其他的可能原因,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有知曉的朋友來分享一下。謝謝🙏


努力就好


絲瓜是一種常見蔬菜,在我國南北各地都有普遍種植,但凡是個農民,對於種植絲瓜並不陌生。每到夏季,田裡、菜地裡、房前屋後都能見到掛果的絲瓜。

陌上花的姑父就是個蔬菜種植戶,原來呢只是露天種植絲瓜,每年的夏季採摘。後來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就嘗試著進行冬季大棚種植。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姑父有多年露天絲瓜種植經驗,從瓜苗生長到開花再到頭茬結瓜都還算順順利利的。可之後不久,就漸漸出現了絲瓜藤蔓腐爛現象,而且越來越嚴重。

束手無策的姑父趕緊向當地的農技人員請教,在瞭解了情況並實地查看之後,農技人員告訴了姑父絲瓜爛藤的原因。

一是因為絲瓜生長的溫度環境是比較高的,通常適宜在25度上下,而冬季絲瓜一般在11月份開始種植,外界溫度較低。為了保持棚內絲瓜生長適溫,姑父就很少給大棚通風透氣,再加上連日來的陰雨天,這就導致了大棚裡的溼度過大,給病菌的滋生繁衍提供了一個有利環境。

農技人員告訴姑父,既使外界溫度較低,也要把握好晴好天氣,在白日裡時常給大棚內通通風,避免棚內溼度過低。如果連日陰雨天,無法敞棚透氣,則可以採用煙燻法來降低棚內溼度。

針對棚內溫度過低的情況,農技人員建議可在地面鋪一層乾草或者秸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地溫,也可以降低棚內溼度。

二是因為姑父在採摘絲瓜的時候,手法可能過於“野蠻”了,用直接扭斷藤莖的方式來採摘絲爪。這樣的話,藤蔓遭到了拉扯,傷口面比較大,癒合就會較困難。再加上棚內溼度過大,細菌滋生,傷口很容易被感染腐爛,越爛越多。

農技人員建議姑父在採摘絲瓜時可以利用剪子之類的工具,快速的一刀剪下,儘量減小傷口面,更避免藤蔓拉扯受傷。

在採摘絲瓜時,儘量選擇在乾燥通風環境下進行,這樣可以降低傷口感染病菌的概率。或者在採摘後,在創口處及時塗抹一些藥劑,阻隔細菌感染。


陌上花開且緩歸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家也有種植絲瓜,所以本人也略懂一些關於絲瓜方面的知識,以下是我個人看法,說錯請勿怪。

首先由於連續陰天或者光照不足等原因,導致棚室內溫度過低,溼度過大。通風量過小,引起細菌性病害的大量發生。在摘瓜或者農事操作時,植株傷口癒合困難,細菌性病害侵入迅速,導致爛蔓現象,所以在冬季絲瓜農事操作時,要在通風條件下空氣較乾燥時候進行,讓傷口癒合快,降低細菌性病害傳播機率與爛蔓現象發生。

其次在整枝摘瓜時,可及時用可殺得、喹啉銅等藥劑塗抹傷口。在通風條件下,可噴灑農藥防病。在病情發生嚴重,棚室通風量較小的情況下,最好採用煙燻法防病,以降低棚室內溼度,提高防病效果。

再是在農事操作時,陰雨天氣不能通風或者通風量小棚內溼度大的情況下,堅決不能摘葉打叉,以控制細菌性病害的傳播,降低爛蔓現象的發生。

最後在澆水時,要適當控水,澆水時候最好使用滴灌或者膜下澆小水。在操作行鋪設稻糠或者秸稈,以達到提高地溫與降低棚室內溼度的目的,以降低爛蔓現象發生。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農人阿四


絲瓜的爛蔓現象是由真菌和細菌感染所致。絲瓜這種蔬菜生長喜歡高溼,溫度在20-30度之間生長最好。冬季大棚中種植絲瓜,多數喜歡將棚內溫度調到20度以上,溼度較高的80%以上,這樣棚內遺落的細菌,真菌正是好繁殖期,任何剪葉和摘絲瓜,及絲瓜成熟後的瓜花脫落一些傷口就會由於澆水,大棚內的薄膜露滴等傳播著細菌,真菌。從瓜葉,摘瓜蒂口,或絲瓜老熟花脫口中由水傳播而入。


絲瓜的爛蔓可能由細菌(黃單孢桿菌)從剪葉口,摘絲瓜口,或葉片的氣孔口中侵入危害。該病菌能留存土壤中或其他病殘體上存活一年,病殘體完全腐解後,病原菌也隨著死亡。該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30-32度,能生長為5-39度,高溫高溼有利於發病,在大棚中正常:栽種絲瓜正好多調節在該病菌正常生長的氣候中。可以以葉片,剪葉傷口等進入發病,使絲瓜蔓腐爛去。


絲瓜的爛蔓也可能由半知菌中尖孢鐮刀菌這真菌引起。從葉片和其他傷口中侵入感染。同樣傳導到絲瓜蔓中,造成爛蔓。

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在大棚中冬季栽種絲瓜,為了維持絲瓜的生長和結果,必須在環境中創適出高溫高溼的環境,而這環境中不可能避免澆水和塑料薄膜上霧水滴落,傳播這些致病菌,更不可能不剪葉和摘瓜,只能是經常性開棚降溫降溼,和病初即用藥物防治,以免蔓延損失巨大。


種養倩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說的原因可能是陽光不足溼度過大,再就是使用的土肥中有蛆蟲所造成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幸福的農村一家人


一、絲瓜爛蔓原因

在冬季時本身氣溫較低,光照不足,所以就會導致棚室溫度過低,溼度較大,如果通風量過小,就會引起細菌性病害大量發生。在進行摘瓜或者農事操作時,植株的傷口難以癒合,病菌就會快速侵入,導致爛漫。

二、預防措施

1、在進行摘瓜等農事操作時,一定要在通風條件良好以及空氣比較乾燥時進行,讓其傷口儘快恢復,降低細菌性病害傳播幾率以及爛漫現象發生的可能。

2、另外在進行整枝摘瓜是,要及時用可殺得、喹啉銅等藥劑塗抹傷口,這樣能阻止細菌從傷口侵入,預防病害發生。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可以及時噴灑農藥防治,病情嚴重時,棚室通風量較小的情況下,可以採用煙燻法防治,以降低棚室溼度,提高防治效果。

3、在進行農事操作時,不宜在陰雨天氣或者是通風不良、溼度大的情況下進行,這個時候要堅決不能摘葉打杈,以控制病菌,蔓延,降低爛蔓發生的可能。

4、還有一點就是,在澆水時要適當控水,澆水時最好選擇滴灌或者膜下澆水法,避免溼度過大,病蟲害發生嚴重。可以鋪設稻糠或者秸稈,以達到提高地溫與降低棚室內溼度的目的,以降低爛蔓現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