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点个关注,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每次你迷茫的时候我都在。

“我真的对数学没兴趣,学不进去的,也别给我补课了,补了也没用。”

这是开学前夕生无可恋的表妹的原话,也让家长迅速紧张:学习面前,岂是你想不想决定的,学!一定得学!于是,有着心理和数学两科教师资格的小编被推上了“前线”,为妹妹开启了每晚3h的家教生涯。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后来我发现并非表妹的数学天赋不够(毕竟通识教育下谈天赋只是个例),而是因为数学老师的批评方式过于偏激,“蠢笨如猪”、“根本不适合学习”、“你们再努力也考不好”是这位老师的口头禅。

逐渐的,表妹开始排斥这位老师的教导,刻意的减少自己在课堂上的存在感,再加上后面几次考试的失利,表妹也开始认同“自己学不好数学”的说法。最常听见表妹说的便是:“谁不想每科成绩好啊,可我真的学不来数学。”“我已经用心了,你看,这成绩就是上不去。”不满意、不愉快、厌烦的情绪呼之欲出,还没开始就已经自我否定。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便是条件性厌学。即由于某些条件影响,从而引发对学习行为的负面情绪的现象。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在将情况夸大,但我很想说:别拿小问题不当问题。严重一点,偏科、痴迷于游戏、学习无动力,都在不同的家庭中轮番上演。

最常见的迹象便是:坐不住、记不牢、做不快,以及认为“我不行”。那条件性厌学到底如何预防及面对呢?这就要从孩子条件性厌学的心理机制开始说起。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早前有一项数据这样显示:61%的小学生喜欢学习,而到了初中这一数字降为18.8%,很不喜欢学习的小学生为1.8%,到了初中却攀升为6%,高中的比例更加高。更不用说学习压力逐年上升的现在。

厌学在许多人眼中是:不想学习、学习没有目的、靠什么成绩无所谓。上述的情况并不普遍,更加普遍的是条件性厌学。

学生主观上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先前的条件影响,在进入学习情境中后出现烦躁、痛苦的感受,并且出现控制不住的尽量回避或逃避学习的想法以及行为,最后影响学习效率。这便是条件性厌学。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引发条件性厌学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对于考试失利的一些错误归因,也可能是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可能是在学习中遇见了一些困难,家长的要求……

一个关键因素:条件性情绪反应

当再次面对考试、讨厌的老师、压力……孩子产生了负面、消极、厌恶的情绪,但这些经常出现在潜意识层面,孩子自己并非能意识到。其中最显著的便是焦虑,因为想学但学不好实在太难受了,这种焦虑产生了额外的负面影响:更容易烦躁、判断能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知识提取困难、面对一些小挫折更容易失落

由此更容易导致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减退了,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而这些往往会引发行为层面的举措

由于上述情绪反应的出现,经常引发了两个作用,即斯金纳提出的逃避条件作用以及回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不愉快的情境刺激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孩子就会尽量回避或者逃避这些情境。但孩子内心又知道自己躲不开、必须学,这样的矛盾开始折磨孩子。

譬如孩子不喜欢数学老师,对老师有意见,为了少听见数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于是刷低自己的存在感,甚至对自己不懂的也不主动问,同时懊恼自己为什么学不好,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学-学不好-再想学-学不会。

孩子在学习情境中摸爬滚打,一次次的挫败和周围给的压力很容易促使其演变为对于学业的厌恶。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对于孩子的条件性厌学情况,像是一段下坡路,甚少可能通过家长自身的力量让孩子在下坡的过程中突然转头向上,其实我们可以先承接孩子的状态,再辅助孩子,利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向上走。

那么,成为一个“协助型”家长,应当如何做呢?

►及时觉察孩子的状态。

当觉察到孩子的不对劲,需要做的是静下来和孩子平等沟通引发问题的真正原因,而非问题本身。有些家长心焦气躁,问来问去都是:最近成绩怎么下降了?

其实更应该问的是:在学校最近遇到什么情况了么,可以和我说说么。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找到关键“条件”,并且协助解决。协助孩子进行正确的归因或引导,以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明晰孩子出现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是因为在学校的社交,还是学习压力,抑或是关于家长老师。很多孩子会选择内部归因:我学不好是因为我不行。从而之后会对自己不断进行心理暗示。

而家长可以帮助分析具体情况,进行一部分的外部归因,是不是知识点没学好?还是太粗心?身边的大环境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解决问题。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给予孩子一些“不学习”时间。

不仅仅是不写作业,不看书,而是脑子里也不放着学习。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提玩儿,非得在玩儿的时候提学习:“要是你学习也这么起劲就好了。”让孩子的生活时时刻刻都脱离不开学习。

这时候应当给予孩子一些自我思考和放松的时间,给予孩子每天0.5-1h的自由,不提学习。并且带着孩子在学习前做一做深呼吸,放松一下。睡前也是,不纠结于今天的细节。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进行正向强化。

陪孩子进行深入的陪伴学习,其中对于薄弱的地方不断练习,并且在过程中给予一些鼓励:“你做的很快欸,是不是觉得简单多了。”翻新孩子的认知,逐渐进行正向强化。

“妈,我真的学不进去”,如何脱离条件性厌学!亲子老师来支招

其实家长很容易踏入一个误区,便是让“严厉”动摇了“爱”的位置,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在青少年时期,家长的过度严厉很容易让孩子将自己的价值与“成绩”相挂钩,产生错误的信念:“我成绩不好,妈妈就不会爱我了。”这也导致了孩子对于学习压力的易感度上升。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小编认为最需要的还是耐心。

家长是孩子的依靠,在孩子身边便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让孩子在情绪点上时,能够让孩子“静”下来,很多问题便已经迎刃而解了。


最劲爆文






点个关注,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每次你迷茫的时候我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