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網上展示愛心捐獻者身體器官 如此科普有違公序良俗

東方快評丨網上展示愛心捐獻者身體器官 如此科普有違公序良俗

  今天,一條微博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一個碩大的、表面佈滿了黑色物質的人體肺器官被兩名醫務人員拎在手中,向鏡頭展示。而微博內容則來自@陳靜瑜肺腑之言,稱“團隊獲取的腦死亡愛心捐獻供肺,此供者52歲,近30年煙齡,獲取後觀察此供肺輕度氣腫、肺塵部有肺大泡、結核鈣化。我國許多菸民的肺都會如此,大同小異,團隊決定放棄使用此供肺移植了,也就是說抽菸的人腦死亡後你想捐肺都沒受者要,看了這肺,你還有抽菸的勇氣嗎?”

  視頻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相信並沒有多少人親眼看到過活生生的身體器官,更不用說是這種嚴重病態的,筆者的小夥伴中還有人因此產生了輕度的不適。但翻看視頻留言,你會發現,網友奉上的大多是正面的評價:“這就是最好的戒菸廣告啊”“轉給吸菸的朋友”“應該多讓年輕人看看”……該條微博目前已收穫近14000個點贊,6000多個轉發。

  但筆者要問的是,通過視頻向90多萬粉絲直接展示愛心捐獻者的器官,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是對愛心捐獻者的不敬?是否侵犯了捐獻者的隱私?是否違反醫學倫理、公序良俗?

  現在有許多醫生開始利用新媒體做醫學科普工作,這是值得嘉許的。翻看該微博,也會發現博主一直在宣傳戒菸上身體力行,借用一切機會警醒世人早日戒菸。

  但方式是否妥當?除了前文中提到的諸多疑問,還有一個疑問待解。當這樣一個視頻被髮布在公共社交平臺上,它所要面對的就不僅是90多萬粉絲,還有大量的轉發,就這樣把愛心捐獻者的器官以如此驚悚的方式呈現出來,是否妥當?

  擁有如此眾多粉絲的微博大V,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具有了媒體屬性。而博主也一直在利用這一屬性在做著醫學的科普工作。既然如此,那就應該在科普過程中遵循傳播倫理。

  按照傳播倫理來說,這種視頻如果直接呈現在公共媒體上,是不被允許的,那麼,在微博上是否就可以不受傳播倫理的約束?翻看該微博,你會發現有許多類似的問題,比如直接放置未成年、肺移植病患的照片,未經任何處理。而這些都是嚴重違反傳播倫理的。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博主發帖自由也不是沒有限度。它們是個人言論自由權在互聯網上的延伸形式,必須接受來自傳播倫理、法律法規、社會責任等諸方面的嚴格規範和約束。必須嚴守法律法規,嚴遵道德規範。

  受眾越多,社會責任也應該越大。這種侵犯病患隱私、有違醫學倫理、有違傳播倫理以及公序良俗的醫學科普,還是不要了吧。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