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推進“放管服”改革 2019年工作要點

什邡市推進“放管服”改革 2019年工作要點

什府辦發〔2019〕36號

什邡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於印發《什邡市推進“放管服”改革

2019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什邡市推進“放管服”改革2019年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什邡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11月7日

什邡市推進“放管服”改革2019年工作要點

  為持續推進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按照國、省、德陽市統一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工作要點。

一、打造營商環境高地,著力激發市場活力

(一)紮實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服務企業和民生需求為導向,全面建設“八大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開放包容的貿易環境、支撐有力的金融環境、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寬鬆優越的稅費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規範嚴明的監管環境、科學透明的政策環境)。力爭到2019年年底,我市營商環境大幅改善,開辦企業、工程建設、獲得電力、不動產登記等方面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責任單位:市發改科技局、市政府辦公室、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經開區(排在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二)進一步減少社會資本市場準入限制。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確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實。落實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負面清單之外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實施管理。組織開展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消除在招投標過程中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設置的各類不合理限制和壁壘,嚴格落實《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規定》,落實社會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建設單位發包自主權。(責任單位:市發改科技局、市住建局、市商務經合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時限:2019年11月底前)

(三)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公平待遇,負責做好外商投資備案、原產地證申領、報關業務的事中事後服務和監管工作。落實便利境外投資相關政策,支持企業到境外投資。縮短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時限,確保一次性辦結。(責任單位:市商務經合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四)清理規範審批中介服務。清理公佈保留的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明確辦理時限、工作流程、申報條件、收費標準,糾正由中介機構和部門下屬單位進行的變相審批現象。依法整治“紅頂中介”,督促取消、降低相關單位中介服務收費。〔責任單位:市發改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五)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減負。認真落實國家普惠性和結構性減稅政策,推進落實增值稅稅率降低,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等政策,全面推廣涉稅事項網上辦理。推行新辦納稅人“套餐式”服務,全市範圍內實現100%的綜合性辦稅服務廳“一廳通辦”服務模式。繼續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快收費清單“一張網”建設。對國家規定收費標準有浮動幅度的涉企收費項目按標準下限執行,繼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清理整頓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發改科技局、市經信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完成時限:2019年11月底前)

(六)加快水電氣、銀行等公用事業領域改革。進一步優化企業用水、用電、用氣報裝辦理流程,大幅壓縮辦理時限,取消申請費、手續費等收費,引入社會評價,及時督促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19年一般工商業電價再降10%。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部署,做好取消企業銀行賬戶許可相關工作。(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發改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供電公司、人民銀行;完成時限:2019年11月底前)

(七)持續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零跑路”。加強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建設,為各類公共資源電子交易提供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和綜合技術支撐。政府採購、工程建設、國土(礦權)、國有產權交易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快推進交易全流程電子化;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配置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特許經營權等各類公共資源進入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交易的,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健全出讓或轉讓規則、加快電子化交易系統建設並與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對接,最終實現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多跑路”、市場主體“少跑路”。(責任單位: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發改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國資金融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八)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在金融信貸、行政審批、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等領域使用信用承諾、信用記錄或信用報告的工作機制。持續認定發佈行業信用“紅黑名單”,切實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全力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體系。開展“誠信示範街區”試點工作,積極打造京什街作為我市首批試點示範街區。深化經濟社會領域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根據省、德陽市城市政務誠信狀況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情況,適時開展政府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責任單位:市發改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九)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依託企業所在行業的主管部門和相關社會團隊,支持和鼓勵工商聯、行業協會設立商事糾紛專業調解機構。堅持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與企業生存發展並重的理念,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妥善審理民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不斷完善市場主體救治和退出機制,提升破產案件審理效率,降低破產案件辦理成本。(責任單位:市法院、市經信局、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商聯;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二、精簡優化行政審批,提高政府服務質效

(十)動態調整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根據國、省、德陽市行政權力事項調整情況和全省行政權力指導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指導清單,動態調整全市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指導清單。進一步清理公佈“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審批服務事項目錄。〔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委編辦、市司法局、市審改辦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各鎮(街道、經開區);完成時限:按照國、省、德陽市部署推進〕

(十一)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根據省、德陽市統一部署,加快實現省、市、縣三級同一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與國家相統一,構建和完善形式直觀、易看易懂的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圖。2019年11月底前,推動一批高頻跨部門事項辦理環節減少30%以上,行政許可事項承諾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平均減少60%以上。2019年年底前,推出23個高頻事項套餐式、情景式、主題式服務指南,同時實現申請人提交紙質申請材料平均再減少30%以上,按時完成“零材料提交”事項任務。按照“應上盡上”原則推動目錄內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全省一體化平臺規範辦理。〔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審改辦、市級各部門(單位),各鎮(街道、經開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十二)清理整改變相審批和許可。開展變相審批和許可自查整改工作,重點規範備案、登記、行政確認、徵求意見,消除審批和許可“灰色地帶”。〔責任單位:市司法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十三)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圍繞打造整體政府,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不斷完善市行政審批局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配合構建市縣一體、上下匹配、職責同構的市縣行政審批體系,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試點經驗。〔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委編辦、市司法局等市級相關部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十四)推動園區行政審批權限下放。對園區暫時無能力承接或上位法不支持下放的審批事項,納入“園區受理接件、部門網上審批、快遞代辦發證”的項目審批“直通車”服務機制,實現“園區辦事不出園區”。(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發改科技局、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什邡生態環境局等市級相關部門,經開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十五)全面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按照國、省、德陽市出臺的指導意見,啟動全流程、全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力爭2019年底前,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20個工作日以內;一般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總用時控制在100個工作日內;一般社會投資項目控制在90個工作日內;中小型社會投資項目控制在80個工作日內;帶方案出讓用地項目和園區內工業、倉儲及生產配套設施項目控制在70個工作日以內。進一步完善投資項目審批體系,實現“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一個系統”實施統一管理、“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一套機制”規範審批運行。〔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水電氣等市政公用服務單位;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十六)加快不動產登記辦理。推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工作,健全與公共事業聯辦機制,推進公安、房產交易、稅務、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單位)信息共享。推動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網絡關聯業務聯動辦理。進一步壓縮不動產登記時限,存量房(二手房)、增量房(新建商品房)交易轉移登記時限全面壓減至5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抵押登記時間壓減至3個工作日。〔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市稅務局、供電公司、華潤然氣公司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十七)推進投資項目“告知承諾制”改革。按照《什邡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什邡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什府辦發〔2019〕15號)要求,對符合要求的企業投資項目推行“告知承諾制”試點。在試點實行“告知承諾制”過程中,根據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進一步修訂完善容缺預審、容缺補齊、一諾即辦事項的內容和規則,建立健全容缺管理可量化、可控制、可操作的制度機制。〔責任單位:市發改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經開區;完成時限:2019年11月底前〕

(十八)強化對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應用推廣。按照“一網通辦”要求,加大對四川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應用推廣,進一步強化電子印章、電子證照、數據共享等基礎支撐。2019年年底前,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率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十九)打通政務服務“最先一公里”。依託一體化平臺,結合建立釘釘溝通空間、政務微博、四川政務服務APP、熱線電話等,開展網上告知溝通、指導準備材料、引導網上預審、輔導網上提交申請、推薦免費快遞上門攬收申報材料和送達審批結果等服務,指導群眾現場準備齊全合格的申報材料,實現群眾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快辦事,不見面辦成事。〔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經開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二十)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鞏固證明事項清理成果,及時公佈證明事項取消和保留清單,實行清單之外無證明。按照國、省、德陽市要求,積極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責任單位:市司法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按照國、省、德陽市部署推進〕

(二十一)加強材料共享複用。推進辦事材料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推動證照、辦事材料、數據資源共享互認,減少不必要的重複舉證。實行“一表申請”,將企業和個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齊、後續反覆使用。2019年年底前,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所提供的材料減少60%以上。〔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各鎮(街道、經開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三、激勵大眾創業創新,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二十二)改進科研管理方式。根據省、德陽市統一部署,貫徹落實上級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實施意見和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實施方案,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機制,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開展科技人員減負行動。(責任單位:市發改科技局、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完成時限:根據省、德陽市統一部署推進)

(二十三)加強對新興產業的包容審慎監管。引導共享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推動政府部門加大對共享經濟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力度,圍繞醫療健康共享、空間共享、產能共享等方向,探索打造共享經濟典型案例。(責任單位:市發改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二十四)著力破解創業創新融資難題。抓好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金融債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創新小微企業支持政策落實。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與小微信貸投放掛鉤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徵信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和直接融資,拓展合格抵(質)押品範圍,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和中小企業發行銀行間市場債券融資工具以及公司債、企業債。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建設以政府性擔保公司為主的融資擔保體系,推動降低綜合融資成本。〔責任單位:人民銀行、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國資金融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二十五)深化職業資格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全省統一安排,做好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管理信息化系統數據對接,推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電子證書。貫徹落實四川省社會組織承接高級職稱評定工作有關文件精神,逐步向具備評審條件的社會組織下放職稱評審權。(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科協;完成時限:根據省上部署推進)

(二十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力度。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查處快速反應機制,開展查處商標、專利、地理標誌等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完善知識產權舉報投訴和維權援助平臺,健全知識產權糾紛的爭議仲裁和快速調解制度,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的維權工作。(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維護市場公平秩序

(二十七)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完善企業開辦“一窗通”平臺,健全市場監管、公安、人社、稅務等部門(單位)的數據共享機制,2019年11月底前,企業開辦全流程壓縮到3個工作日內。進一步梳理和優化企業“一件事”辦理流程,2019年11月底前實現涉企關聯事項“一個窗口、一套資料、一次辦理”。(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完成時限:2019年11月底前)

(二十八)統籌推進“證照分離”和“多證合一”改革。按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四種方式有序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通過改革有效區分“證”“照”功能,讓更多市場主體持照即可經營,著力解決“准入不準營”問題。在“三十七證合一”的基礎上,對“證照分離”改革後屬於信息採集、記載公示、管理備查類的事項,原則上通過“多證合一”改革儘可能整合到營業執照上,真正實現市場主體“一照一碼走天下”。〔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及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2019年11月底前〕

(二十九)深入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按照國、省、德陽市對工業產品生產許可改革的部署,繼續壓縮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目錄。對保留的生產許可證,簡化審批程序,實行“一企一證”制度。(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完成時限:按照國、省、德陽市部署推進)

(三十)加快推進企業註銷便利化改革。進一步拓展企業簡易註銷適用範圍,壓減審批時限至3個工作日內。改革和完善企業註銷制度,建立企業註銷網上服務專區,實行企業註銷“一網”服務。編制公佈統一的企業註銷操作指南,建立容缺機制,支持未開業和無債權債務企業快速退出市場。(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經合局、市稅務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三十一)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落實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實施意見,應用推廣全省統一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系統,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深化“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整合歸併執法隊伍,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重複執法問題。(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委編辦、市司法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三十二)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梳理形成“互聯網+監管”事項清單。對已建成的監管業務信息系統,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對接,通過開展適應性改造等方式,按要求主動對接全省“互聯網+監管”平臺;或依託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以及其他現有信息系統,拓展完善相關監管功能,為各部門(單位)協同監管、重點監管、風險預警提供大數據支撐,逐步推動實現精準監管和智慧監管。(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政府辦公室、市發改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五、持續改善社會服務,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三十三)開展政務服務對標行動。全方位對標國家“放管服”改革要求、兄弟縣(市、區)先進經驗和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優化政務服務成功經驗,全面提升政務服務品質。強化對政府窗口服務的監督,提升市、鎮兩級政務服務大廳,村(社區)便民服務站標準化、規範化水平,強化窗口工作人員培訓,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建立政務服務滿意度調查機制和“好差評”制度。〔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各鎮(街道、經開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三十四)優化整合提升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完善市政務服務集中服務模式,深化“三集中、三到位”,除因安全等特殊原因或對場地有特殊要求外,政務服務事項進入綜合性實體大廳基本實現“應進必進”,原則上不再保留各部門(單位)單獨設立的服務大廳。供水、供電、燃氣、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務入駐市鎮政務服務大廳。強化基層服務能力建設,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向鎮(街道)、村(社區)延伸下沉。〔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各鎮(街道、經開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三十五)推行“一窗受理、分類審批、統一出件”工作模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不動產登記、市場準入、企業投資、建設工程、民生事務等辦理量大、企業和群眾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重點事項,在各政務服務大廳整合設置綜合受理窗口,實行“一窗受理、分類審批、統一出件”工作模式。探索推行“全科無差別受理”,2019年年底前,市、鎮兩級政務服務中心100%完成分類綜合窗口改造,7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分類受理”。〔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發改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各鎮(街道、經開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三十六)加大政務公開工作力度。落實新修訂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圍繞“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新任務新舉措和群眾關切,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加大政策解讀宣傳力度。完善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惠企政策集中發佈、歸類展示、查詢搜索等功能,為市場主體提供統一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和場景化服務入口。〔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等市級各部門,各鎮(街道、經開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三十七)調動市場力量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制定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工作實施辦法,持續優化社會辦醫發展環境。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教育”等新模式發展,開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進一步擴大遠程醫療、遠程教育覆蓋面。(責任單位:市發改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

(三十八)持續推進智慧智能政務建設。加強與德陽政務雲對接,依託德陽八大政務資源數據庫建設,發揮大數據交互共享優勢,打通信息孤島,推進政銀、政郵、政通合作。著力構建“3+N”(移動客戶端、自助服務端、網廳服務端+N種業務應用)智慧政務服務體系,加快各業務系統打通、共享,向統一的服務入口集成。整合各部門(單位)政務服務移動應用至四川政務服務移動端,2019年年底前,推出更多高頻事項可實現移動辦理。探索政務服務市、鎮、村(社區)體系建設,完善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逐步形成城市“10分鐘”、農村“半小時”和“網上全天候”政務服務圈。政務服務大廳設置自助終端區,實行7x24小時自助終端服務,在政務服務網上公佈自助辦理事項清單,推動同一事項在更大範圍內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實現第一批150個事項“就近能辦”、“異地可辦”、“全網通辦”。(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