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自贸区有望明年“诞生” 有利探索经济全球化新模式

历经7年谈判后,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呼之欲出。据了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近期取得重大进展,15个成员国上周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下一步将启动法律文本审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签署协定。

世界最大自贸区有望明年“诞生” 有利探索经济全球化新模式

供图 今日头条


  RCEP谈判于2012年由东盟10个国家发起,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6个国家参加,目标是在与这些国家签署的各个“10+1”自贸协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达成一个现代的、全面的、高质量的、互惠的新型自贸协定。


  “RCEP的谈判过程较为复杂且历时多年,最近一年的谈判进程较之前明显加快。这与一段时间以来全球形势变化有一定关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从全球背景看,过去两到三年,经济全球化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某些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认为自身利益受损,便开始对全球化发展设置障碍,阻碍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这些障碍使另一些国家被迫作出反应以应对全球化的退坡。从区域内部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且人员往来和经贸活动非常频繁。RCEP便是基于亚欧大陆人员往来和经贸活动所作出的制度设计和协定安排,它是主权国家之间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的一揽子新规定。如果这种规定得以彻底实施,将极大促进区域内各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及本国经济发展。此外,RCEP的建立有助于探索一种新的全球化模式。目前RCEP的15个成员国人口达22亿,GDP达到29万亿美元,出口额达到5.6万亿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资流量为3700亿美元,这些指标基本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对全球经济将产生较大影响。所以RCEP建成之后,未来或将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把一些区域性合作扩大至全球范围。


  何代欣认为,当前协议方案的签署对区域内国家以及中国而言意义深远。首先,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RCEP成员国为避免受到更大的贸易冲击,需要重新整合各自的主要贸易伙伴,并尽快转向新的发展轨道。RCEP的存在搭建了更好的交流平台。如果各方能够在其中互利互惠,那么接下来可能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同时也会有更好的争端解决机制。其次,中国在过去一年中受到国际经贸环境变化,以及内部经济转型的冲击较大,稳增长、稳就业、稳投资等压力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急需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各国在经济主权划分和国际贸易合作之间也会面临一些新问题。RCEP将试图去解决这些新问题和挑战。”何代欣表示。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近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RCEP谈判有关情况时也表示,该协议对中国非常重要。2018年中国总贸易额达4.6万亿美元,对RCEP14个国家的总贸易额超过1.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6200亿美元,进口达到7600亿美元),可见占比之高。因此,协议的达成对于中国扩大对区域内国家的进出口有很大好处。从投资数据看,中国2018年对RCEP14个国家的投资额达160亿美元,吸引区域内外资达到140亿美元,规模也相当大。因此,该协议达成有利于中国稳外贸、稳外资,以及建立健康、可持续、平稳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此次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暂时没有加入协定。何代欣分析,印度暂未加入协定有其自身原因。“从印度本身的经济结构看,制造业相对落后,而区域内其他一些国家的制造业或者商品制造具有相对较强的优势。一旦全面打开国门,相关产品或商品迅速进入,将冲击印度本土市场。其次,今年以来印度经济增速下滑较快。从较新的数据看,已降至5%,之后可能还将继续下行。如果外来商品再次冲击本土市场,印度本国的低收入人群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生活压力,进而可能会转化为政治压力。”


  此外,何代欣还认为,印度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或已有考量,并不完全是经济因素。“印度是亚欧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同时劳动力年轻,以英语为主。他们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较为紧密,且整个社会形态也较接近。印度的发展模式其实更依赖于西方国家。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如何在未来的经济合作中找准自身位置,仍需考虑。”

记者 戚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