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數學閱讀 助力核心素養

【摘 要】數學閱讀就是根據材料,提煉其中的數學知識、方法、思想,體驗數學美,提升數學解題能力的過程。筆者結合多年初中數學教學經歷,對初中生數學閱讀進行分析,歸納數學閱讀的價值和特點,並對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數學閱讀;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會在課堂上提問一些關於概念、定理和性質的問題,學生常常答不出來或表述不清,這種情況具有一定普遍性。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歸納和提煉,課上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教學,由於學生在課前沒有預習,對數學概念印象膚淺,只能被動地接受和理解,課後溫習常常不能及時跟上。這樣的教與學造成了目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較弱的局面。

一、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價值

作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提起閱讀能力,人們常想到的是文科閱讀能力。隨著社會生活的數字化,光具有文科閱讀能力是不夠的,如股市行情圖、數字圖表分析、數碼產品的說明書……要讀懂它們需要學生具備更多的綜合閱讀能力。數學閱讀對培養人的綜合能力有著極高的價值,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因此,對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學能力對每個人都是終身有用的,閱讀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當下談及數學課,學生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講不完的例題、做不完的習題,很少有人能將閱讀與數學聯繫起來。近幾年來,中考最後幾題的閱讀量很大,學生得分較低,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閱讀能力差所導致的。在數學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數學得分能力、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就必須狠抓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特點

許多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偏弱,不少教師也認為閱讀教學難以把握,這是數學閱讀的特殊性決定的。

(一)語言抽象,內涵豐富

前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閱讀過程中,數學材料信息是用數學符號、圖形和術語來表達的,具有抽象性和簡潔性的特點,內涵卻又較為豐富。這些內容與自然語言差別較大,學生在提取信息中的數學符號、圖形和術語時,需與自然語言進行多次轉換,並對新信息與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和同化,這些都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二)邏輯嚴密,思維嚴謹

以歸納和演繹為主要呈現方式的數學材料有較強的嚴謹性,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在閱讀時要對材料進行抽象、推理、建模、想象、運算、分析等多種思維活動。針對材料中新出現的概念、定理,需經過仔細研讀、認真分析才能完全理解。要想掌握一段材料或概念、定理或其證明過程,需要領會每個數學符號、圖形和術語的精確含義,不放過任何一個不懂的詞彙。

三、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功能

數學閱讀水平低的學生,往往課堂上敏感性差、思維轉換速度慢,對知識的接受也慢。因此,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對數學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有助於數學交流能力的提高

數學交流是指在數學的教與學中使用數學語言和方法進行各種數學活動的動態過程。這種交流對數學的學習和應用具有重要作用。因為這種交流非常依賴數學語言,所以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理解能力尤為重要。但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對這種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夠明顯,需要學生平時積累大量的數學閱讀,反覆訓練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認真鍛鍊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才能獲得真正的提升。

(二)有助於教材閱讀價值的挖掘

在當下教學中普遍是教師在課堂上細緻講解,學生聽講做習題,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小結、佈置定量的作業。數學教科書的閱讀價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自然也難以得到發展。

四、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課前預習的有效指導

預習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活動,學生的預習包括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鑽研例題。預習前,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任務,如通讀全章,瞭解下一堂課的目標和重難點,初步掌握知識點。學生在預習後可嘗試完成教科書的附帶題目,檢查預習的效果,標出有疑惑的問題,並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這樣的做法既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又便於教師把握學情並開展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

(二)課堂情境的興趣激發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能自主進行探究學習。興趣對閱讀的效果影響較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教材、學生和學情去認真備課,構思如何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如何巧妙設置問題情境、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問題情境的設置要把握兩個注意點:一是問題精當生動,具有針對性,能夠貼合學生生活實際,新穎而有趣;二是問題層層遞進,富有啟發性,能夠勾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課內閱讀的高效組織

課內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適宜的內容展開閱讀。教師應針對教學的重難點設置閱讀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交流和展示,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和交流能力。

1.概念閱讀

在閱讀概念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把握概念中的字、詞和句,對概念中符號、圖形和術語進行轉化,使其真正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如閱讀“在一個平面內,線段OA繞它固定的一個端點O旋轉一週,另一個端點A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圓”這個概念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定義規定“端點”的必要性。如果不是以端點為固定點,以線段的長度旋轉後的圖形是否能叫做圓?教師要通過演繹使學生理解概念,繼而在展示圓的第二定義時就顯得鋪墊合理而不唐突了。

2.例題閱讀

在閱讀例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審題,體會例題的解法,分析解題過程的關鍵。教師可出示不同的解題過程,讓學生在閱讀中比較例題不同解法的優劣,引導學生思考例題不同解法的思路,逐步歸納解題的規律。同時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感悟例題中蘊涵的數學思想。

3.章前圖和小結閱讀

章前圖是本課知識的提示,能夠使學生對本章知識有初步的瞭解,從而做到心中有數。認真閱讀小結,則對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有著重要作用。教師要以自己閱讀時的做法為示範,將數學閱讀教學納入到教學環節中,用“講、讀、練三結合”的方式取代課堂“講練結合”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優化。

(四)課外素材閱讀

近年來的中考告訴我們,侷限於教材的閱讀是不夠的,學生需要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多瞭解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新詞彙,如“房產稅”“養老金”等。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閱讀,多開展有利於提升學生數學閱讀和交流能力的活動,例如開展數學小論文比賽、數學解題大賽等活動。

(五)數學思考引導

數學閱讀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理解,對新舊知識進行聯繫、遷移、整合,進而同化為學生自己的系統知識,便於解決數學問題。對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轉化,是閱讀理解的關鍵所在,也是閱讀能力的體現。在教學中,通過反覆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教師應選取閱讀速度慢的典型案例,針對性地予以指導,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意義,把握數學閱讀的特點,數學閱讀才會被學生重視、運用起來。因此,數學教師應重視數學閱讀的重要性,自覺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主動將數學閱讀納入課堂教學環節,使之與講授、練習、討論等有機結合,共同築起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結構,從而真正建立富有活力且高效的數學課堂,助力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張榮.初中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6(04):29

[3]義務教育九年級數學(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關注數學閱讀 助力核心素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