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上週末我去好友家玩,她有個上三年級的女兒叫小雙,很喜歡畫畫。

那天,小雙畫了個漂亮的公園,上面是一家三口手牽手在散步。我剛想誇小雙幾句,卻被好友的話驚呆了。

“你畫的什麼?樹幹太粗,樹葉太圓……根本沒法跟你同桌比……”

好友自顧地說著,完全沒注意到小雙的表情從開心慢慢變成了委屈。我趕緊制止她,讓小雙先去玩別的。

我問好友:“真覺得小雙畫得差?”

她說:“也不是,只是我怕誇多了,這孩子就不踏實了。”

美國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曾質疑:“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

是啊,為什麼直到今天,還有這麼多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需要打壓才能成長得更好?

孩子真的誇不得,一誇就驕傲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打壓式教育這件事。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01

打壓 = 反效果

打壓式教育,就是父母對孩子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果,刻意的降低評價。通過打擊孩子的自信,使孩子達到觸底反彈的效果。

說實話,能不能達到觸底反彈的效果尚不清楚,但此舉一定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前不久,一條“女孩被母親貶低式教育,留紙條出走”的新聞被刷爆了。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一個成績優秀多才多藝的12歲女孩,卻常常被媽媽說不爭氣,有點錯就罵,導致她自卑內向總覺得自己很差。

一開始,她甚至都不敢跟民警溝通,好在民警們溫柔又耐心,才讓她打開了話匣子。

作家鄭淵潔曾說: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

正是媽媽的打壓貶低,讓女孩默默地承受太多,最終萌發離家出走的念頭。

家長想通過打壓來讓孩子變強,卻取得了反效果,漸漸把孩子推入灰暗的深淵。

曾有豆瓣網友說自己就是打壓式教育下的失敗品: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什麼事情還沒開始做就先否定了自己;

很敏感,別人喜歡自己都不相信;

頭疼,活著不如跳樓 。

該網友因為父母從小到大的打壓,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不相信自己、覺得不配得到喜歡、輕視生命……

教育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父母那些打壓孩子的語言,就像一把無形的刀子,刀刀戳入孩子的心房,留下一輩子也難以磨滅的傷痕。

當成功的體驗被人為阻斷降低,還怎麼能要求一個孩子再去追求成功。

一味的打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自我認同感,變得不自信甚至自暴自棄,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世間的好。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02

鼓勵 = 正向生長

15年前爆火,前不久又被推上熱搜的電視劇《家有兒女》的男主夏東海,因其睿智的教育方式,被眾人膜拜。

其中有個場景是兒子劉星考砸了,媽媽劉梅氣得對他冷嘲熱諷,夏東海卻看了看成績單,對大家說:“我發現他數學和物理考得還不錯呀,這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嘛!”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接著他又找出兒子的其他優點,比如溝通能力強等,並附上很高的評價“這種能力是老師教不了的,在這一點上我很欣賞”。

夏東海的一番話,瞬間讓兒子從垂頭喪氣變得充滿自信。

有這樣懂得鼓勵孩子的爸爸,孩子何愁長不好呢?

心理學上認為,每個孩子都會按照父母的潛意識長大,最終變成“你認為他是誰”的樣子。

家長的態度和話語,成了影響孩子成長的風向標。

主持人凱叔曾在《星空演講》中談起女兒練琴的經歷。

他女兒和多數孩子一樣,對鋼琴的新鮮勁過去後,就對練琴開始不耐煩。面對這種情況,凱叔沒有指責貶低孩子“這點苦都吃不了,今後能有什麼成就?”

而是一次次的換著花樣鼓勵孩子堅持下去,比如有一次他女兒琴練到一半又鬧脾氣了。

凱叔就認真的對她說“寶貝,你看你這個音,爸爸都聽出輕重層次了。我都沒想到,上次老師一說,你就懂了,一懂,你就實現了。”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就這樣,每次女兒想要放棄時,是爸爸的鼓勵,讓她一次次的又重拾信心,坦然面對練習。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如同植物需要水分。及時有效地去“灌溉”,小樹苗們才能成長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家長的肯定和鼓勵,就像一粒播在春天的種子,會在泥土中悄悄發芽,最終在秋天結出豐碩的果子。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03

變打壓為鼓勵,幫助孩子正向生長

泰國有個真人真事改編的神級公益短片,叫《豆芽引發的夢想》。

有一天,片中的女兒對培植豆芽產生了興趣,母親略微驚訝過後,就用鼓勵的語氣對女兒說“我們試試”。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她們找來工具和豆子,在自家陽臺開始試驗,毫無疑問,第一次失敗了。

面對女兒的沮喪,母親又鼓勵“沒關係,我們再試。”

女兒當即轉悲為喜,決心再試。

她們找來圖書研究,不斷改善種植條件,經過一次次失敗後,終於培植出豆芽。那一刻,女兒臉上的笑容和自信,彷彿全世界都勝券在握。

片中的女孩在現實中一路逆襲,最終成了一名科研博士。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她說,正是媽媽的那句“我們試試”,讓她的內在得以無限成長。

家長的鼓勵,真的是有力量的,它使人變得勇敢自信,使人成為成長型思維的人才。

好處之多,數不勝數。

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受到父母和老師誇獎的孩子,成才率比沒有受到誇獎的孩子高出5倍。

但鼓勵孩子不等於一味表揚,不同的鼓勵方式,效果相差很大。

心理學教授卡羅爾曾對20所學校五年級的學生,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

實驗第一輪是讓孩子們做簡單的拼圖測試,結束後,研究員把孩子隨機分成兩組,並給與不同的表揚。

第一組,是關於智商的表揚,“你真聰明、有天賦……”

第二組,是關於努力的表揚,“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完成得這麼出色。”

待第二輪實驗開始後,面對難度不一的拼圖,第一組的孩子大多選擇了低難度測試,因為這樣能保持聰明不出錯的樣子。

而第二組的孩子大多選擇了高難度測試,他們更願意再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成更高的目標。

托爾斯泰曾說:稱讚不但對人的感情,而且對人的理智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所以,鼓勵孩子一定不能直接誇他“你真棒!真聰明……”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應從孩子好的品行,值得肯定的行為,具體的細節上去鼓勵。

比如:

1、當孩子完成一件高挑戰性的事情時,你可以說:

儘管XX很難,但你沒有放棄,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

你不怕困難,敢於挑戰的勇氣,真讓媽媽另眼相看……

2、當孩子把房間收拾乾淨時,你可以說:

你房間收拾得真乾淨,是個勤快的孩子,真不錯!

3、當孩子提醒某物被遺忘時,你可以說:

你記得XX,真是個細心的孩子!

多虧你的細心提醒,不然……

……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

孩子尤為需要被讚賞和鼓勵,夢想的萌發,自我的肯定,人生的悸動,就在這美麗的語言之中。

好的父母從來不用語言去傷害否定孩子,而是懂得像風一樣,溫柔的把風箏托起,讓風箏越飛越高。

別再吝嗇你的讚美了,讓那些最真最美的語言,變成孩子的盔甲,護送他們勇闖天涯吧。

“媽媽,為什麼在你眼裡我這麼差?”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給孩子了

作者簡介:施木同,富書專欄作者,一個熱愛文字創作,崇尚科學育兒的全職媽媽,願在時光的長河裡,以文為馬,浪跡天涯,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