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防治?腫瘤醫生告訴你

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是腫瘤治療的常用手段,針對不同的腫瘤,所採取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在頭頸部腫瘤中,常用且有效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放射治療。

而在頭頸部中,人們的聽覺、語言、以及涉及飲食等眾多功能都與這個部位有關,具有較為繁多的功能,而且該部位各器官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繫,因此,在對該部位腫瘤的治療也較為棘手,從目前來看,放射治療是眾多頭頸癌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儘管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治療方案的改善,放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已有所減少,但放射治療仍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給部分患者的生活帶來影響。

這期的醫學科普,主要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頭頸部腫瘤放療的常見副作用,以及相關的處理方法。

1.厭食、噁心、嘔吐:

這是腫瘤放療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大多數是因為放療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導致的。應對措施主要有:注意臥床休息,飲食少食多餐、多飲水,食物最好為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可適當服用一些助消化和減輕噁心的藥物,如維生素B6、滅吐靈等。

2.口乾

放射治療中,射線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唾液腺造成損傷,可導致出現放射性口乾症,使唾液分泌量和成分發生改變,進而引起一系列相關的症狀,如口乾、黏膜炎等,遠期反應嚴重者甚至可出現吞嚥困難、味覺喪失、齲齒髮生及口腔真菌感染等。

防治方法:醫生在制定放療方案時儘量避開或減少這些腺體受到的射線照射。患者在放療治療時可少量多次飲水,日常生活中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食物,並且日常要注意口腔衛生,此外,還可諮詢專業醫師。

3.張口困難

張口困難是頭頸部放療常見的副作用之一,也是鼻咽癌根治放療的後遺症之一,該副作用的出現概率非常高,據一些文獻顯示,其出現概率可達58.5%。

該副作用的出現主要原因為射線對顳頜關節和咬肌造成了損傷,導致其纖維化而引起的。而且有學者認為放射線纖維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旦張口困難發生,往往可呈進行性加重,因此重在預防。如醫生指導患者正確按摩顳頜關節,經常活動咀嚼肌,患者也應在放療時和放療後經常進行張口運動,防止咀嚼肌以及周圍的組織發生纖維化。假如已發生張口受限或張口困難,應加強張口和下頜運動的鍛鍊,如有必要可採取一些物理的方法使張口度儘可能恢復至正常水平。

4.急性皮膚反應

急性皮膚反應是放射治療中最常見的併發症,其中常表現為患者可出現皮膚紅斑、皮膚瘙癢、色素沉著、乾性脫皮、水皰、糜爛、溼性皮炎等,嚴重者甚至可出現潰瘍和壞死。急性皮膚反應的出現以及嚴重程度與局部皮膚的解剖結構、射線照射的總劑量、總療程時間、射線種類、以及患者的自我保護等因素有關。

防治措施主要有:在放療過程中保護好放射區的皮膚,如應用射線保護劑等,患者穿衣最好是寬鬆、柔軟的衣服,以減少衣服對局部皮膚的摩擦。照射區域應保持清潔乾燥,嚴防感染。並且根據症狀嚴重程度以決定是否需要暫停放療或使用藥物對症治療。

5.外周血象下降

由於造血系統對放射線高度敏感,所以部分患者可出現外周血象下降,主要表現為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放療期間每週檢查血象一次,如果白細胞、血小板下降過低,應暫停放療,先對症治療,等血象恢復後再開始放療。此外,在飲食方面,可注意加強飲食營養,食物宜高蛋白、高維生素。

6.放射性頜骨骨髓炎

放射性頜骨骨髓炎或放射性頜骨骨壞死,是放療所帶來的併發症之一,較為常見,據文獻報道,放射性頜骨骨髓炎發生率可達2%~15%,放射性頜骨骨壞死發生率可達5%~15%。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局部疼痛、腫脹、面部皮膚或口腔黏膜漏道、溢膿、惡臭、頜骨病理性骨折以及咬合錯亂等,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放療前和放療過程中保證口腔的健康和衛生,積極處理其他口腔疾病,如牙周炎或齲齒、智齒等一定要積極處理。

針對放射性頜骨骨壞死這一併發症,治療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具體的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年齡、病變分期等全面考慮,進行個體化治療。

(PS:關於放射性頜骨骨壞死的治療,之前我專門寫過1篇科普文章,這裡就不再詳細講述,可點擊後面的鏈接查看)

放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防治?腫瘤醫生告訴你

圖一:放射性頜骨骨髓炎

7.放射性齲齒

由於牙齒在口腔中的分佈範圍較廣,因此在頭頸部腫瘤放療中,牙齒受到損害的概率也較高。放射性齲齒是頭頸部腫瘤放療中較為常見的一個併發症,它的形成主要原因為放療導致人體唾液腺受到損傷,導致唾液的沖洗等眾多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細菌數量增多,最終可出現齲齒。

防治方法主要為:在治療過程中,日常注意口腔衛生,治療時可使用氟凝膠進行牙齒的維護,降低放療後出現齲齒的概率。

放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防治?腫瘤醫生告訴你

圖二:放射性齲齒

8.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這是鼻咽癌放療中常見的嚴重併發症,其發生率可達46%~78.1%。患者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充血水腫,嚴重者口腔黏膜可出現白膜反應,甚至潰瘍和滲血等症狀。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發生率非常高,嚴重時甚至可導致放療計劃的終止,所以有效的防治很有必要。

在口腔黏膜炎的預防中,有些學者認為在放療時,輔以一定的藥物,如口含冰塊或甘草冰塊可降低局部黏膜溫度與血供,對預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如果患者出現口腔黏膜炎症狀,主要的治療方法為用特定液體(主要成分為碳酸鹽)進行漱口,或者在這過程中輔以利多卡因等藥物進行治療。

9.顱神經受損

頭頸部腫瘤放療過程中,可能會對舌下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傷,影響患者的進食及語言交流。就目前來看,針對該併發症,並無較好的治療方法,主要還是重在預防,如果已經出現了一定的損傷,則一般需要通過大量的鍛鍊來進行緩解,從而降低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更多健康知識,歡迎關注“範松醫生”,如有相關疾病問題,也可向我諮詢!

放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防治?腫瘤醫生告訴你

參考文獻:

[1] 下頜骨放射性骨壞死臨床診療專家共識[J] 何悅,侯勁松,李曉光,馬春躍,彭歆,王慧明,王松靈,劉磊,劉冰,田磊,劉忠龍,劉習強,徐昕,張東昇,蔣燦華,王軍,姚原,朱國培,白永瑞,王勝資,孫長伏,李勁松,何三綱,王成,Nabil Samman,孫堅,張陳平,張志願,邱蔚六.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 . 2017 (05)

[2] Jham BC, da Silva Freire AR. Oral complications of radiotherapy in the head and neck. Braz J Otorhinolaryngol. 2006;72(5):704-8.

[3] Dhermain F, Barani IJ. Complications from radiotherapy. Handb Clin Neurol. 2016;134:219-34. doi: 10.1016/B978-0-12-802997-8.00013-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