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小霸”楚武王:殺侄即位的他,開闢了春秋諸王的先河

他被後人列為“春秋三小霸”之一,同時也是諸侯國中的第一個王
,後來歷史學者甚至以他稱王作為春秋始端。他也為楚國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強盛。
“春秋三小霸”楚武王:殺侄即位的他,開闢了春秋諸王的先河

楚武王熊通

他就是楚武王熊通。


01

艱難開國

楚國的建國道路一點都不比秦國容易。從商朝開始,這個自稱火神祝融後代的中原部落,就因為其不屬於商王朝的家族血脈而備受打壓。四處擴張勢力的商王朝不斷將他們驅逐,他們從河南新鄭一路遷徙,最終到達蠻夷聚集的湖北丹陽,棲居於荊山腳下。

此時的楚人周圍雜居著百濮等方國部落,西南有巴人,東南有揚越,可謂是土著雜陳,民風各異。為了生存,他們篳路藍縷,開啟山林,同時不得不與這些蠻夷打交道,開始講南方話,穿蠻式服裝,用蠻族工具,似乎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蠻族。

祝融的子孫們從未忘記他們是火神的後裔,是中原部落、華夏子孫。所以楚人把自己被當作蠻夷視為最大的恥辱,把重回中原定為畢生的奮鬥目標。然而商王朝對於這個曾經的中原部落本來就不承認,如今他們棲居蠻夷之地,更是被徹底當作蠻夷對待。《詩經·商頌》中記載:“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南鄉之夷”就是商王朝對楚人的定義,他們必須像其他蠻夷一樣,定期朝貢。

楚人在黑暗和屈辱中等待著改變部族命運的機會,所以當西伯侯姬昌召集各路人馬,密謀反商大事時,楚人的首領鬻熊看到了重返中原的希望,他帶著族人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反商隊伍中,全力輔助西伯侯姬昌。作為祝融的後代,鬻熊順理成章擔任了西岐伐商的火師職位,為了給楚人爭取應有的地位,他殫精竭慮,最終死於任上。然而在伐商功成,周武王分封諸侯時,卻把這個遙遠的南方部族給遺忘了。一直到周成王即位後,回顧起祖先的創業史時才想起曾經的楚人首領鬻熊。

念及楚人曾在推翻商王朝的戰爭中對先王的幫助,周成王分封鬻熊的兒子熊繹為子爵,“號為子男之田五十里”。雖然是最低等的爵位,但楚人終於被中原王朝重新承認。這對於楚人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楚國也由此而始。

“春秋三小霸”楚武王:殺侄即位的他,開闢了春秋諸王的先河

然而此時的楚國弱小、一貧如洗。建國之初,楚人好不容易建起一間祭祀大堂,卻拿不出祭品。無奈之下的楚人,只得跑到鄰居鄀國偷了一頭小牛回來,在晚上偷偷舉行祭祀。至此以後,楚國的祭祀活動都在晚上舉行。

同樣,建國不久後,當接到周成王諸侯會盟的通知時,熊繹憂心忡忡,因為他實在拿不出像樣的貢品。抵達鎬京後,當熊繹的柴車和各諸侯的車輦停放在一起時,顯得格格不入。再看熊繹的貢品,驅鬼的桃木弓,敬神的茅草,可謂寒酸至極。儘管熊繹對周成王畢恭畢敬,但他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會盟當天,熊繹被攔在了殿外,命他以火師之名,與鮮卑之君一起在殿外看守火堆。所以,即便是分封子爵,在周人眼裡,楚國依然是蠻夷之邦,熊繹依舊是蠻夷之君。

此時的楚國還沒有能與周天子講條件的資格,熊繹能做的就只有隱忍與韜晦。周成王對熊繹畢恭畢敬的態度很是滿意,此後每逢重大朝會,熊繹都會受邀主持升火儀式,一直到周成王去世。周康王即位後,宣佈賞賜有功諸侯,熊繹本以為這次賞賜一定有他的份,然而周王朝又一次忘了楚國,大肆封賞了各姬姓諸侯國。

“春秋三小霸”楚武王:殺侄即位的他,開闢了春秋諸王的先河

楚人重歸中原的滿腔熱血就這樣一次次被周王朝的傲慢和冷漠澆滅了,熊繹去世之後,對於向周王朝進貢一事,楚人不再那麼積極,他們開始不在乎中原王朝是否承認自己。然而小小的朝貢之事,卻引起了周王朝的勃然大怒。《詩經·小雅·采芑》記載:“蠢爾蠻荊,大邦為仇。”周昭王以叛逆之罪率軍攻打楚國,以六師對抗楚國的兩萬人馬,戰事結果卻出人意外。此戰一打就打了八年之久,而且在第二次戰爭中,周朝部隊幾乎全軍覆沒,第三次戰爭中,周昭王更是落水而死。

此戰之後,楚人雖然被迫繼續南遷,但楚人所表現出的戰鬥力卻令人震驚,蟄伏已久的楚人積蓄了強大的力量。而周昭王的南征,讓楚人徹底看清了中原王朝的嘴臉:恭順並不能保護自己,只有自身的強大才能生存,才能讓世人知道這個曾經的中原部族依舊存在。

此後,楚國幾代國君全力在江漢一帶經營自己的國土與勢力,他們一邊與周圍的方國部落巧妙周旋,一邊不斷開發、生產,積蓄力量。當週幽王被犬戎殺死於驪山,諸侯之間相互攻伐時,楚人知道他們的機會來了。楚人利用周王室衰微之際,西征庸國,東攻揚越,開啟了向外擴張的道路。


02

設立歷史上第一縣

公元前758年,楚國君主楚霄敖去世,其長子熊眴繼位。

熊眴在位期間,曾乘柴車、穿破衣開闢山林,大興開疆拓土之事,出兵征服陘隰,進一步增強楚國實力。但其為政殘暴,故死後得“厲王”諡號。楚厲王去世後,楚厲王之弟熊通殺楚厲王之子以自立,是為楚武王。

篡位自立的罪惡感壓迫著楚武王熊通,迫使他必須有所作為。楚武王一上位便奉行鐵腕政策,敢作敢為。不足三年,他便向周王朝發起挑戰,意欲讓周王朝晉升自己的爵位。

當熊通的要求被拒絕後,勃然大怒的他親率大軍揮師討伐江漢平原的西部,開始了其野心勃勃的擴張。很快權國便成了他到手的第一塊肥肉。滅權後的楚武王表現出其非凡的政治創新精神,他並沒有像其他諸侯那樣把權國分封給臣下,而是改權為縣,設置縣尹加以管理。

周天子在王朝建立之初,將天下分為眾多諸侯國,而諸侯國國君又在國內分封卿大夫等,讓他們世襲土地。這種分封時間一長,卿大夫們也開始和諸侯一樣,權勢越來越穩固,與中央的關係也越來越遠,最終導致好多國家逐漸分裂,如晉國就被趙魏韓三國所瓜分。

楚武王看出了周王朝這種分封的弊端。所謂“縣”,即懸掛之意,標示著所有權懸掛在中央手裡,由國君直接掌控,而不是歸諸侯所有。另外縣尹也由國君直接任命,並非世襲罔替,縣之財政也並非縣尹自己所有,而是要上繳國庫。

楚武王此舉是春秋時期最早的體制改革,權縣也被後來人稱為“春秋第一縣”。此後,楚國每滅一國,便設縣置尹,因俗以治。


03

三徵隨國

在先秦時期,銅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它不僅僅是一種金屬,更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無論是祭祀用的禮器,還是作戰用的兵器都離不開銅。所以,一個國家是否擁有豐富的青銅礦石資源,決定著這個國家是否有資本去祭祀上天、開疆拓土。

而在今天的湖北大冶一帶,有一座山曾被稱作銅綠山,銅綠山因其地底下豐富的青銅礦石資源而得名。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礦山,每年都會開滿銅草花,銅草花作為一種喜銅植物,一般生長在銅離子比較密集的地方。所以凡是銅草花生長茂盛的地方,其地底下必然有珍貴的銅礦資源。

“春秋三小霸”楚武王:殺侄即位的他,開闢了春秋諸王的先河

青銅器

幾百年來,銅綠山是楚人夢寐以求的財富。周王朝也同樣清楚這座礦山的戰略地位,所以在漢水流域分封了一系列王室成員,他們被稱為“漢陽諸姬”。“漢陽諸姬”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守護這些金錫之路。隨國作為“漢陽諸姬”中最主要的諸侯國,歷史悠久,血統高貴,位置險要,為周王朝守護著銅資源豐富的銅綠山。

多年來,楚國北上的一個主要動力就是征服隨國,控制銅綠山。然而幾代楚國人都未敢輕易攻打隨國,所以楚武王也在尋找出兵的機會。此時,周王朝已經失去了以往的控制力,天下綱紀混亂,各國以下犯上之事層出不窮。中原的混亂局勢,讓楚武王看到了楚國崛起的希望。楚武王很清楚,要想擴張勢力,就必須擁有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銅。所以隨國便是他要征服的第一個目標。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親率大軍踏上討伐隨國的征途。伐隨的難度前所未有,雖然尚武的楚人驍勇善戰,但隨軍精良的武器大大提升了他們的戰鬥力,所以這一次伐隨並未取得任何成果。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自立為王

,向周王朝宣告:既然你認為我始終是低人一等的蠻夷,那我就乾脆與你平起平坐。

十六年後,年逾古稀的楚武王第三次踏上征途,他發誓要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個關係楚國前途的重任。

在出徵前的祭祀典禮上,楚武王突然感到心臟不適,一次次起跪間,楚武王已經無奈地覺察到不祥的徵兆。他向自己的夫人鄧曼坦承了自己的憂慮,面對楚武王的擔憂,王妃鄧曼說出了楚國曆史上一段著名的話:

“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

“春秋三小霸”楚武王:殺侄即位的他,開闢了春秋諸王的先河

楚武王與王后鄧曼像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率領大軍,第三次踏上了征伐隨國的征途。征途上,楚武王不時感覺“心蕩”,日益嚴重的病情,沒有讓他放緩前進的步伐,當行軍到漢水東岸時,楚武王心臟病突發,驟然薨逝。

楚武王奮鬥一生,就是為了征服隨國,然而到了即將完成平生大願的最後一刻,他卻在一棵樠樹之下永遠地閉上了眼。

按照武王的遺願,楚軍上下嚴密封鎖國君去世的消息,大軍直撲隨都。愈挫愈勇的楚軍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氣勢,隨國不得不臣服於楚國。楚軍終於用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告慰了為國捐軀的武王。

楚武王在位期間,不僅滅了權國,更是對其周鄰諸國形成威懾,使他們大多臣服於楚國。楚國也由此走上中興之路,及至楚莊王時期,楚國已成為中原諸國不敢小覷的泱泱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