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滿分300分,為何很多人考不到200+?答案在這裡

首先,關於文綜,下面這些真相你知道嗎?

文綜滿分300分,學生高考平均分只有165分

文綜不是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的大“拼盤”,學科之間要融會貫通

文綜滿分300分,為何很多人考不到200+?答案在這裡

多看高考真題,模擬考試分數不必太在意

先考大家一道往年的高考題,題目如下:

2012年美國大豆減產,是什麼自然災害導致的?

美國大豆的成熟期在七八月,七八月有什麼災害?一般來說是旱災。當年的美國,就是遭遇了大旱災,造成大豆減產。

知道很多有關災害的知識,算是學得不錯,可是為什麼答不好題呢?因為太脫離生活實際,不知道大豆成熟季節,不關注社會熱點新聞。

這也是為何文綜滿分300分,學生高考平均分只有165分的重要原因。因此,文綜要考高分,就要做到兩個方面:一要關注社會生活,二要積極思考,發散思維。

文綜答題有訣竅

01.答題要多角度,有高度

以一道歷史題為例: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用鐵犁耕種,當代人用機械農耕,請說一說中國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趨勢。

一個學生回答: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在不斷提高。

這種答案,也就是165分的平均水平。應該先提取信息,這道題的關鍵詞是“生產力”,大家都知道生產力包括生產工具和勞動者。這道題應該這樣回答:第一,說明了從古到今,生產工具在不斷改進;第二,說明了勞動者的素質在不斷提高。

高考考的是發散性思維,只有思維打開了,答題才能全面,才能不失分。

02.命題方向:與生活結合,與熱點結合

2011年的高考題: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有何特點?對現在幹部考核有何影響?

2012年的高考題:紅綠燈誕生的背景是什麼?對現實生活有哪些啟示?

2013年的高考題:概括我國古代海洋利用的特點,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特點。

2017年的高考題:我國許多傳統古村落被開發成旅遊觀光地,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對促進當地旅遊業健康發展的作用。

從以上試題上我們可以看出,文綜考題與生活息息相關,與社會熱點聯繫密切。

這提醒大家,要學會取捨,不要見題就做,高考題一般有這樣的特點:對一個知識點,多角度進行考查。學生平時在做題時遇到那些考四五個知識點的題,完全可以放棄不做,因為其已經偏離了高考的軌道。因此,學生平時要多看真題,對模擬考試的分數不必過分在意。

03.探究題:找原因亮觀點談看法

還是拿題說事兒。如下題:

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很多學生看到這道題時,感覺有點兒蒙,不知道從哪兒找切入口。這時就要學會三步走:找原因,亮觀點,談看法。

找原因:中國改革開放後,人民收入增加了;不少人有攀比心理,看到別人買,自己也買。

亮觀點:短期內,對拉動經濟增長有好處,從長遠看,對國民經濟發展不利。

談看法:在發展經濟的前提下,人們應學會理性消費、務實消費。

有理不在話多,高考評卷是按點給分的,而不是看誰寫的字多,分數就給得多。因此,在答題時,還要注意語言的簡潔。

04.文綜失分巧應對

(1) 基礎知識成為高考的第一依據——基礎不實是學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夯實基礎成為日常學習的首要任務。

(2) 材料題成為高考命題的重要形式——知識掌握不牢固是學生失分的重要因素——引進材料是成績提升的突破口。

(3) 大政方針成為高考命題的熱點——熱點不熟是學生失分的又一因素——時政教育成為鞏固得分的延伸。

(4) 考查能力成為高考命題的主要功能——思維不活躍是學生獲不了高分的關鍵原因——培養能力成為文科學生的重點課題。

文綜滿分300分,為何很多人考不到200+?答案在這裡

文綜滿分300分,為何很多人考不到200+?答案在這裡

河北高分考生:袁嘉瑋

A.在課堂上緊隨老師思路,課下及時對知識總結、梳理。

B.每次考試後,還會主動進行試卷分析,剖析每道題的失分點,即便是考了滿分,也會認真總結經驗。哪個同學得分比自己高、哪個同學錯題整理的好,他都要從別人的長處中虛心吸取經驗,幫助自己更好地進步。

C.針對主觀題失分現象,他堅持每天做一道主觀題,再請老師幫忙批改,仔細揣摩出題人的思路和考查範圍,每道題都力求完美。

D.每次考試前,他都會根據近期學習的內容,主動總結反思,預先判斷考試中可能涉及的題型和知識點,然後有針對性地複習。這也是他在全面掌握學習內容的基礎上,主動學習、勤于思考的表現。

天津高分考生:馬寧妍

A.第一就是把握好課堂,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第二是不大量刷題,跟著老師走,老師的經驗都很豐富,相信老師就很穩妥;第三就是,學文科很重要的是懂得反思、懂得去體會,而且需要花大量時間去鞏固基礎知識,去背誦。

B.“今日事必須今日畢。”每天醒來幾乎都會在腦海中形成一份清單,羅列出一天內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並督促自己一一實現。

這份極強的執行力,放在書本知識上同樣奏效。每一個知識點對她而言,已經串聯成了知識網絡。

每一次考核與複習都是對網絡重新掃描——但凡搜索到任何漏洞,她會第一時間加以彌補,從來不會視而不見。“從這個方面看來,我在學習上是沒有拖延症的。

C.對於很多同學感覺有些枯燥的政治,馬寧妍特別喜歡挖掘背後的聯繫,並進行邏輯推理,這讓她學習得如魚得水;而在地理、歷史學科,馬寧妍則是帶著興趣,融入自己對於生活的觀察,“我常說自己是個吃貨,又是個揹包族。地理和歷史,對我來說就是提前做旅行功課。抱著這樣的態度,能沒有興趣學習嗎?”

重慶高分考生:劉楠楓

A.專門準備了一個“文綜套路本”,在上面自己總結錯題的原因,從不同角度羅列出一些知識體系提綱、答題模式套路等。

B.喜歡隨身帶許多小筆記本和一副耳機。他會有計劃地把自己想做的事、忘記的知識點和錯題、經典題型、模擬答題練習等內容,分類抄寫在不同顏色、方便攜帶的小本子上。

遇見煩心事,或者壓力大、想換換腦,他會找一個自由的時間,戴上耳機一邊聽歌,一邊做題。

文綜滿分300分,為何很多人考不到200+?答案在這裡

文綜滿分300分,為何很多人考不到200+?答案在這裡

歷史

高考歷史是一門頗費力氣的學科,包含了高中三年的課本,縱橫上下數千年,涉及事件、人物繁多,記得住人名,又不記得幹過什麼,在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提高的方法只有將歷史事件串成線,中國近現代史從何時開始,中間經歷了什麼,以什麼結束;中國古代史以哪個朝代開始,到哪個朝代結束;世界近現代史的每個階段都發生了什麼。特別是中國古代史,本來就難,而且佔分又高,應為複習的重點。然後以年代為線索,聯繫中外,看看在同一天,中國和外國各發生了哪些歷史事件,以此加深記憶。

將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串成線之後,還要去了解每個歷史事件的意義,重點從經濟、政治、文化這三個方面去考察,看看每個大事件對歷史的意義何在。

做好以上內容之後,就要多看、多背。

另外,在複習的時候還要注意一些小細節,例如課本中的小字、註解也是揭示歷史事件意義的重要材料,這些不需要背下來,但要做到起碼有印象,因為高考有時候就是考到這些細節,很有可能問題會從課文正文中出,答案卻是取材自小字和註釋部分。

政治

政治的模式化痕跡很重,所以把握好答題不同類型題的答題模式和技巧是重點。在基礎知識熟絡的情況下,要多研究一下拿分點和答題模式:

經濟常識部分:弄清幾個重點的主體,如國家、政府、公民、銀行等,按照主體的性質與地位,它們各有什麼行為,起到哪些作用等,一般在答題的時候,都要從這些主體出發去探討應該怎麼做。

哲學常識部分:要分清唯物論,辯證法,並且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結合時事熱點,思考這些熱點對應什麼哲學知識。

政治常識部分:和經濟常識一樣,按照主體、行為、結果的思路答題,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從各個主體出發思考一下,可以防止主體遺漏扣分。

最後,不妨總結答題套路和一些“萬能用語”,多翻翻真題的標準答案,你很容易發現其中的規律和答題模式。

平時考試的答案也要分析,可以自備一個小本子,碰到什麼萬能用語就記下來,一再總結提煉。要知道,一個標準規範的答題模式,是很能減輕改卷老師的閱卷負擔的——為閱卷老師“著想”,他們當然也會為你“著想”。

地理

如果說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那麼地理就是文科中的理科,它需要你用理科思維去學習。地理有很多圖表結合分析題和運算題,表述題也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課本里並沒有明確列出一些常用公式和規律,這需要靠課後好好研究參考書和注意老師總結的規律。

畫圖是一個能強化地理知識的方法,我曾把課本(包括小學、初中、高中所有地理書,地圖冊)裡的圖都默畫一遍,班上最強的地理高手甚至能畫出世界地圖,標出港口、洋流、高低壓地區、大洲大洋分界線、地震版塊、世界大河,甚至還有溫度帶、植物帶、動物帶劃分等。如果你也能成為這樣的人,不拿高分,誰拿?

我是圈圈,更多升學資訊、教育熱點,每天第一時間與你分享,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