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佈局,形似鐮刀,屋簷斗拱,鐵佛寺而得名,四川資中鐵佛古鎮

鐵佛古鎮,位於四川資中與威遠交界處的景尼山上,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成,嘉慶、咸豐、光緒相繼培修。鐵佛鎮最初名老店子,僅有幾間店鋪。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年),人們將近在 1 公里外太平場的一尊鐵佛(該寺已毀)迎到附近的新津寺,佛為明代萬曆三年( 1575 年)鑄造,高 1.4 米,當搬運途徑老店子歇息時,鐵佛生根,再也搬不動了。於是僧人融亮在此建廟,取名鐵佛寺,小鎮因此鐵佛寺而得名。

三層佈局,形似鐮刀,屋簷斗拱,鐵佛寺而得名,四川資中鐵佛古鎮

古鎮由上街、中街、下街、禹王街、豬槽街、新街組成。老街依山勢而建,形似鐮刀,線狀延伸,呈三層佈局。九處石梯,拾級而上,一層高一層,層 次分明。小街寬5米,街兩邊店鋪前的街沿較寬,有3米,便於經商營業。

三層佈局,形似鐮刀,屋簷斗拱,鐵佛寺而得名,四川資中鐵佛古鎮

店堂一般寬3~4米,進深4~5米。大多數店堂後有一小天井,正對天井的一方是堂屋,天井兩側的廂房就是臥室和生活用房了。這種四合院,正房威嚴,廂房雋秀。店堂前裝飾的雕花,古色古香,舊貌猶存。全街一房緊接一房,全是石立柱、石砌基的青磚青瓦房,時而還可見高出屋脊許多的用青磚砌成的"封火牆"。封火牆翼角高翹,雄奇瑰麗。

三層佈局,形似鐮刀,屋簷斗拱,鐵佛寺而得名,四川資中鐵佛古鎮

古街上留下的這些明清民居,屋簷斗拱,挑坊雕刻,各具特色,這應該是鐵佛古鎮建築的一個特點。 上、中、下街由柵門分割,如今柵門石柱依舊,一塊厚實的木板仍相嵌在門楣上,柵卻不見蹤影。上街到中街有20多臺石級,街呈緩坡,臺階兩邊依梯而建、櫛比鱗次的木樓,蔚為壯觀。漫步在3米長、0.4米寬的青石板鋪成的微拱街面上,猶如走進了明清民居博物館。由於其獨特的佈局,古鎮逐漸成為了一個區域經濟中心。當時,鎮上商鋪林立,人頭攢動,熱鬧非常。過去,古鎮的閘門是從五更開始洞開,最初的聲音來自馱運鐵礦、鐵器的牲口發出的腳蹄聲,而後就是各種各樣的聲音出現,一直到閘門關閉後的很長的時間。街上山貨鋪、茶館、酒肆、米行、當鋪、錢莊、染坊、鐵匠鋪開了一家又一家,家家生意興隆,那些闖蕩江湖的生意人修建的廣東會館南華宮、江西會館萬壽宮、福建會館天后宮及川主廟,以其高大巍峨而獨領風騷。

三層佈局,形似鐮刀,屋簷斗拱,鐵佛寺而得名,四川資中鐵佛古鎮

王家祠、菁莪書院、南華宮的古戲樓,於喧鬧的市 集聲中,漂浮著令人精神為之一震和怡悅的聲音。但如今店鋪大多已關門,鐵爐街只剩下三家鐵匠鋪還在迸濺著火星;祠和書院只留在人們的口中在回味;戲臺上早已難得有戲演了;古鎮人過著淡泊的日子,寺廟和有天井的老房子開的茶館是老人們最愛去的地方,擺龍門陣時夾雜著福建、廣東、江西的聲腔,最多的是客家話。

三層佈局,形似鐮刀,屋簷斗拱,鐵佛寺而得名,四川資中鐵佛古鎮

1992 年,鐵佛因古鎮獨特的佈局和眾多的清代四合院建築而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景區看點;鐵佛南華宮位於鐵佛古鎮的入街的地方,南華宮的大門還依然是鐵佛初級中學的校門,入門的那一剎那就想進如了一個黑暗的洞穴,但是僅僅走幾步就看見"南華宮"幾個大字高高的掛在前面院子的門口,門的兩邊還有兩個石碑,上面記載在是在哪一年修建的,哪一年改建的。最令人想不到的是當站在南華宮的院子裡時,在回頭看剛才進來的頭頂上時,你會發現那也有不一樣的沒喲!!!那是一個精美的戲臺,和南華宮一樣,上面的每一根柱子都雕刻著不同的動物圖案,而且是那麼的逼真。

在南華宮的後門出去就初級中學的教學樓啦!!!那裡早上有朗朗的讀書聲,下午放學有學生打鬧的嘻哈聲,別有一番鄉村氣息。

王家祠距古鎮2公里,始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建築面積990平方米,包括正廳、戲樓、左、右廳、左、右廂房的30餘間,用青石板鋪成的250平方米的院壩。在這裡可觀賞別具特色的“龍眼”,可清晰地觀賞到浮雕、鏤雕,可以觀賞到30米長的巨龍昂首嘶嗚,相向對峙,直徑約0.3米的龍身沿屋脊蜿蜒纏繞,整個造型表面完全用青花瓷鑲嵌,十分壯觀。兩條龍之間是一座六角型寶塔,基座形似蓮花,造型精巧,鏤空的正面兩根塔柱上盤繞著一對刻工精湛的蛟龍,也令人稱讚。在陽光照射下,你還可以觀賞到雕刻人物、龍獸、龍飾的奇異的光環。

禹王宮(也稱湖廣會館,正廳基本完好)、四川人建的川主廟(雄風猶存)、萬壽宮、林家祠、王家祠等等古建築物。另有保存基本完好的七道榨子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