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公牛》: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愤怒的公牛》: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所有体育题材的电影中拳击片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一类,而说到拳击片自然不能绕过其中最伟大的《愤怒的公牛》。这部电影讲述了中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一段大起大落的人生,关于他人生中八场重要的拳击赛,以及他的亲情、爱情和婚姻。

拳击片会天然的和励志联系在一起,许多拳击片也着重于表现主人公坚韧不拔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故事,其中的代表是《洛奇》系列,而《愤怒的公牛》却另辟蹊径,更多的表现拳击生活的残酷,因此也有人把这部电影称为反励志电影,不过我觉得此片并没有刻意的表达励志或是反励志,既不是鸡汤也不是毒鸡汤,只是在追求一种真实的震撼力。全片很少用配乐来烘托情感,黑白的色调呈现出一种老新闻纪实片的感觉。

马丁·斯科塞斯在拍这部电影时没有用通常的多机位拍摄,而是用一台摄像机深入到赛场当中,近距离的面对演员,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那句著名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拳击比赛一如战争,近距离拍摄使影片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罗伯特·德尼罗在《愤怒的公牛》里的表演是他从影以来最精彩的一次,在开拍前他专门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拳击训练,与现实中的杰克·拉莫塔对练超过一千场,将自己的拳击水平提高到专业级的水准,还在布鲁克林的三场拳击比赛中赢了两场,现实中的杰克·拉莫塔甚至说德尼罗的拳击实力已经达到当时世界中量级拳手前二十名的水平。

而为了表现后来发福的拉莫塔,作为方法派演技代表的德尼罗在拍完其他戏份后用四个月的时间增肥四十斤,创下了一个影史记录。凭借在片中震撼的表演,德尼罗毫无悬念的拿到了第53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此片也是另一位主演乔·佩西的银幕处女秀,他后来在马丁的《好家伙》和《赌城风云》里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本片最大的冲突来自杰克·拉莫塔的内心,他的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偏执、愚蠢和多疑造成的,使得兄弟、妻子和孩子都离他而去,他要战胜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

相比拉莫塔与妻子维姬,导演马丁显然用了更多的精力表现拉莫塔与弟弟乔伊的关系,我觉得保罗施拉德对于全片最大的贡献就是增加了乔伊这个人物,很好地将拉莫塔的内心冲突外化,如果只靠他与维姬的关系表现家庭则会显得很单薄,戏剧性也不够丰富。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正如拉莫塔在狱中愤怒的捶墙,他愤怒的对象是自己,这是表现主角情感转变的重要一场戏,在高反差布光的摄影下德尼罗的表演充满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在人生的最低谷之后,拉莫塔将开始他新的生活。

拉莫塔是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一个偏执狂,换言之,他有语言障碍,但有趣的是拉莫塔告白拳坛后却成为了一个单口相声演员,一个靠讲笑话为生的人,这种转变不可谓不大,当他战胜了自己最大的弱点,他也就战胜了自己。这两个职业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站着的,在讲笑话的间隙还不忘说一句:“事实上,我很高兴我是站着的”,这也是拉莫塔最骄傲的一点,“我没倒下,罗宾森,你从没把我打倒过。”

如果说拉莫塔放弃冠军面对罗宾逊雨点般的攻击毫不反抗是他自我救赎的开始,那么拉莫塔与弟弟乔伊重逢之后在最后一场化妆间的戏也宣告他救赎的完成,在这里我们发现影片中对于兄弟情感的表现要比拉莫塔与维姬的爱情精彩得多,也更有力度,所以结尾拉莫塔面对的是乔伊而不是维姬,而最后一场戏引用的那段码头风云的台词同样是关于兄弟之间的,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此片是一部充满男性荷尔蒙的电影,特别是拉莫塔这个人物与女性有一种难以逾越的沟通障碍,他更适合在一个充满男性气息的世界。最后一场对镜表演也暗示着拉莫塔完成了对自我的清醒认识。

(腓尼基人)再一次地召来那位眼瞎的人说:“在神的面前说出真相,我们知道这个人是罪人。”“他到底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那个人回答,“我只知道,我曾经眼瞎,现在我重见光明。”——《约翰福音》第九章

上面这段文字被马丁·斯科塞斯用在了《愤怒的公牛》的片尾,据马丁自己的说法,他引用这段话的用意是希望人们看清仇恨的代价,杰克付出的代价,使大家能对片中和真实的杰克有更清晰的认识。斯科塞斯的片子往往有着浓厚的宗教情结,除了像《基督最后的诱惑》这种直接以宗教为题材的之外,《愤怒的公牛》和《出租车司机》也都涉及到救赎这个主题,《出租车司机》是关于孤独与救赎,而《愤怒的公牛》是关于毁灭与救赎,杰克拉莫塔就像一个拳击手版的特拉维斯,在经历了自我毁灭之后完成救赎,这或许也是当时同样处于人生低谷的马丁斯科塞斯的一种内心写照。

《愤怒的公牛》一片完美的诠释了海明威的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也许影片最励志的地方就在于,它成功塑造了一个永不倒下的男人。人生就像是一场拳赛,记得时刻对自己说:“I'm boss!I'm boss!I'm boss!I'm bo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