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江 桃江最早創辦新式小學的才子

楊筱江的名字及其業績在《桃江縣誌》和《益陽地區教育志》上都有記載。縣誌上說:“縣境最早建立的小學為板溪風景寺高、初兩等小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建,以風景寺寺產水田兩石及板溪久通銻礦常年資助(年銅幣500串)為學校經費,校長楊恩訓。”

  楊恩訓即楊筱江,他創辦的小學開桃江新式小學教育之先河,是桃江教育史上的功臣。因其才華出眾,他和同時代的其他九位文人被稱譽為清末“益陽十才子”。

  楊筱江於1878年2月出生於鸕鷀渡望沙洲,派名時連,名恩訓,別號退遇。幼時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四書五經過目成誦,為文敏捷,一揮而就。初入私塾,繼而學於福壽庵經館,再進龍洲書院,20歲中秀才,接著省試成為附貢生。後適清末廢科舉興學堂,便考入湖南省政法學堂。

  三年之後,楊筱江從湖南省政法學堂畢業,因成績優異為湖南省巡撫陳寶箴所器重,先後委任寧鄉縣、零陵縣承審員,後晉升龍陽(漢壽)縣縣丞、縣令,再調省禁菸局駐芷江任禁菸專員。

  1907年,創辦益陽三里裡辦高、初兩等小學堂,兼任校長。1928年,因犯眼疾,繼而雙目失明,遂辭職歸田,被選任益陽縣參議員,受聘為久通銻礦公司法律顧問,以“退園居士”身份閒賦詩文,為鄉里排難解紛,社交來往者,不乏名流學者,亦多有鄉里村夫。他生活清貧,但樂享晚年,至1952年2月病故,享年72歲。

  楊筱江博覽群書,治學嚴謹,經史子集研讀精深。在福壽庵經館讀書時,曾留下三本筆記,計有文章130多篇,題皆出自孔孟經史,老師批改有眉批、尾批,優句行間綴有圈點。這些筆記書法工整美觀,蒼勁有力,至今為後人所寶貴而珍藏。

  楊筱江歷宦20多年,愛書不愛財,以清廉自譽。他說:“人家還鄉金銀寶,我獨歸田書滿箱。”還說:“架滿詩書莫患貧,無多恆產硯為田。”每年6月間,他都要曝書除蠹,他把滿櫃書籍和文稿,統統曬透,再整理歸類,珍愛莫加。可惜在社會變更之時,被付之一炬。

  楊筱江思想先進,能清楚地認識社會潮流。在長沙求學時,就加入同盟會,他崇拜孫中山,擁護三民主義。歸居田園後,一直遵循他的《退園立身六則》,並以此重訓兒曹。《退園立身六則》為:一曰敦品,二曰尚信,三曰戒惰,四曰節用,五曰忍氣,六曰慎交;又“六本”:居恆以知足為本,養生以寡慾為本,做事以負責為本,閒談以慎言為本,讀書以心得為本,寫字以端楷為本;再“六非六不”:非宴客不飲酒,非養病不貪睡,非年老不乘轎,非自耕不買業,非水蟻不改墳,非無子不娶妾。他說到做到,嚴守諾言,終身不渝。

  歸居田園後,久通銻礦公司負責人梁煥奎及其兄弟仰慕楊筱江精通律法,又是陳寶箴器重之人,遂聘為公司常年法律顧問,積案多年的許多砂水糾紛,楊筱江依照法律條款,一一裁決,既保護了礦山正常生產,又維護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利益。他被選為益陽縣參議員的時候,幾任新縣長到任都登門拜謁他,全縣每年的施政報告,都請他指點,徵求他的意見。有一年,縣長王識方在報告中提到修路修街、弓丈田畝、減免田賦等舉措,楊筱江當面稱讚縣長此舉合乎民意,並寫詩鼓勵。

  楊筱江吟詩作文,才思敏捷,詩文情真切實,能隨手拈來。如悼念國師畢業分配到三師的教育主任劉俊林的一副輓聯,是這樣寫的:君胡為與世長辭,獨不念堂上雙親、閨中少婦、膝下孤兒?俯仰責任均未了;我只好同聲一哭,說什麼浮雲富貴、泡影功名、曇花色相,出來因果總成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