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之間工資差額過大!同樣做教育教學工作,待遇差距能小點嗎?

目前職稱確實影響了一部分教師工作積極性,為何會影響積極性呢?本來職稱的初心可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皆因為:

評職稱過程影響:評定職稱的過程中,無法保證公平、公正,評價標準不務實,基本與教學無關,評價效果不利於激發教師積極性……更應該像高考考試一樣晉升職稱,不然讓老師寒心……人為因素太多,不少學校在晉升過程中有太多貓膩!造假、買論文,買課題……送禮“走關係”推薦上“觀摩課”、“索要”榮譽證書……成了一線教師的主要任務!紮紮實實、埋頭於一線教學的老師、不樂意為這些“俗套”“低頭折腰”!他們是評不上高級職稱的!

職稱之間工資差額過大!同樣做教育教學工作,待遇差距能小點嗎?

著急

看到還不如自己的老師(或者是一起工作,水平差不多)評上職稱之後,嚴重影響沒有評上職稱教師的情緒!對工作失去了動力,反正評不上高級職稱,不必要再拼命工作,有的甚至破罐破摔了!還有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不再拼搏了!紛紛要求減課時,或者請假……等著拿“高工資”就得了!評高級職稱,基本上使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消失殆盡!所以,早就應該取消評定職稱了!

很多老師對這些問題已經有點“見怪不怪”、有點“麻木”了。那麼老師們為何還對職稱“耿耿於懷”呢?說穿了,還是職稱與工資掛鉤惹的禍!如果職稱不跟工資掛鉤,誰都不會去爭搶,也不會有人造假、行賄受賄拉關係!也不會同事之間“撕破臉皮”!所以,我們大聲疾呼:取消職稱工資最恰到好處,同時用省下的時間,精力去抓好教學!

職稱之間收入差距咋這麼大呢?通過大家對職稱的議論可以看出,主要癥結還是職稱與工資掛鉤!有老師賦順口溜一則:職稱高一級,工資高太多;如果“晉”不上,心理太失落!即使累到死,地位差大截!

初、中、高工資差額太大!做同樣的教學工作,為何差距這麼大呢?不合理!年齡小的晉升高級教師之後,立馬比年齡大的老師每月多1000多!學校兩位教師同年工作:一位鄉鎮調來的高級教師;一位本校初級職稱,高級的工資是8000多,初級教師5000多!績效、取暖等補貼也是按照職稱發放!高級比初級又高出很多……這下來要差多少?還有呢!退休之後,退休金還是按照職稱來……何況初級教師一直教主科、當班主任;高級教師就上個副科。不用批改作業,還不用備課!這合理還是不合理呢?

職稱之間工資差額過大!同樣做教育教學工作,待遇差距能小點嗎?

評審有規定

我是一級教師,教小學。一線崗位工作41年,11級工資!退休的前一天還任課兩個年級數學課,每週不少於21節課,那位高級教師每週上課12節,每月比我多拿1000元!可人家卻“滿腹牢騷”!今年上半年,我們一起退休了……退休後每月比我又多700元!我教齡41年晉升不上高級職稱!現在看看太虧了!想想就要“老淚縱橫”啊!對自己當初沒有“走關係”晉升高級職稱後悔晚矣!我呼籲:應該按教齡自然晉升職稱、按教齡發工資!不然教師們哪來積極性?

退一步,既然職稱和能力成正比,何不讓高職稱教師多上課?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才是正途!何不安排高職稱教師一律送畢業班……現實是:沒一個學校這樣安排!沒有家長願將孩子送到這樣的畢業班!那為何要搞職稱,工資收入差距這麼大呢?弄得老師人心惶惶……

已經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感謝職稱!給積極向上的教師帶來濃濃的幸福感!老師們,心態不好會傷身體的!上課“不認真”、沒有實力競爭職稱,“一窮二白”的教師會被人看不起的!感謝職稱!讓“打發時光”的教師“現了原形”!讓紮實進取、勇於創新的教師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職稱之間工資差額過大!同樣做教育教學工作,待遇差距能小點嗎?

晉級

想晉升職稱肯定要有所犧牲!既不想當班主任,又不想去支教,還不樂意多承擔工作量,搞教學改革還滿腹牢騷,學生不歡迎,家長不樂意,教學成績還差!這不就是放棄評職稱嗎?評職稱實實在在激勵很多老師去拼搏奮鬥!幸福絕對是“奮鬥出來的”!

自己抱怨的同時,反過來“捫心自問”一下:為啥年齡大、比人家上班早,卻不如人家晉升職稱早呢?啥情況?還是找找自身原因吧!不要怨人家,最好是怨怨自己吧!

不過,隨著新政策的實施落地,30年教齡的鄉村教師有望直評高職!這也算是對老教師“苦勞”的補償吧!

建議:把評審職稱花的心思,耗費的精力去抓課堂教學……保留職稱,取消職稱工資,公平又合理!為何?職稱引發教師之間、上下級之間諸多矛盾,弊端太多……應該改進完善,出臺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勵機制!不然教師工作積極性很難調動!我來個具體的……取消職稱後的工資結構:(學歷+教齡)工資+課時(上課多少)工資+業績(績效)工資……德能勤績全包括!當然,職稱可以再評,高級職稱只是表明教師的“面子”而已……職稱改革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