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唱好美》蔡琴:一个人傻傻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这样唱好美》莫龙丹的出现,让我很惊喜,小姐姐嗓音很好,说话十分有趣。她是2010年《花儿朵朵》全国总冠军,她给自己的定义是

“一个无人问津的歌手”,出不出名不重要,关键是她一直在坚持歌唱事业。

《这样唱好美》蔡琴:一个人傻傻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所以一曲《爱在心口难开》唱完,蔡琴说:有时候傻傻的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一件很过瘾的事。相信这句话肯定说到了很多人心里,因为一生只做一件事,符合我们的时代。

《这样唱好美》蔡琴:一个人傻傻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专注做一件事,才最有可能成功。

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注定一生平庸,那种能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的人真的很少,这一生我们把一件事学好、做好,就已经很好了。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才”——在单方面能力极强的人才

一个团队,多个“专才”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无坚不摧。玩过《英雄联盟》的人都知道,一局游戏,五个人各司其职:坦克肉盾抗伤害;打野掌握全地图资源;APC强力魔法输出;ADC持续物理输出;辅助保护全体成员。

玩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分配职业、线路,将各自优势发挥到最大,才能将比赛的胜率达到最大化。坦克单位打不了输出、输出单位抗不了伤害、辅助单位秀不了突出的个人能力,但他们配合起来,就是最强天团。

在职场更是这样,“专才”好过“多才”。

比如你去应聘一份运营工作,“多才”的简历会十分耀眼,可能有高学历、会多种语言、掌握多种运营技巧,但HR更愿意选择会的不多,但“有3年运营经验”的“专才”,因为他找的是能扛起运营工作的人,不是翻译和理论派。

因此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意见领袖、行业大V涌现。

比如你是一位新媒体写作者,肯定梦想成为一名专栏作者,择一领域深耕,建立个人品牌,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想成为行业大V第一步就是确定领域。

新媒体领域层出不穷,不乏有很多写作能力超强的人,但是他们常常这写一点,那写一点,写了很长时间,也没能积攒一些粉丝,收获一点影响力,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确定领域——只做一件事。

第二步就是领域垂直精分,达到专一专业,成为“专才”

比如你确定了娱乐领域,这个大领域下还有热点资讯、明星八卦、音乐舞蹈等细分领域,拿我的账号举例,我以前写得特别杂(最近也是,哈哈),但我有成功的案例:

在《明日之子》播出时,大概1个多月吧,我全是在写明日之子,连续产出了多篇爆款10w+,吸了一波粉,得到了不菲的收益,迎来了账号爆发阶段,才稍微有了点“V”的样子,所以接下我还要延续这一做法。

《这样唱好美》蔡琴:一个人傻傻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你还要知道一点,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你不可能同一时间、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一开始做新媒体时,想视频、写作两手抓,结果什么也没搞好。有时是想到今天的文章还没写,剪视频的时候就总是草草了事,不是音频不同步,就是画面比例不匹配;有时是一个片子剪下来累到不行,很难再去写点东西。

《这样唱好美》蔡琴:一个人傻傻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再具体到写一篇文章。写的时候,你的感性和理性都无法同时进行,比如你可能写着写着情感爆发,对某一个观点特别有感触,进入自嗨式写作,写到停不下来,而往往这个时候,你写出来的东西就不和逻辑,丢了结构。当你又开始考虑逻辑结构时,又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案例去合理论述你的观点。

所以写的时候,你很难兼顾感性和理性,那怎么解决呢?

就是将它们分开进行,一次只做一件事,先随心而写,有感而发,写完之后,再去做逻辑方面的调整,这样你的文章才能好看。因此想做一件事,就要专注的去做,你要始终铭记你一生、甚至你一天中,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

说了这么多,一生只做一件事,大家千万不要只从字面上理解。

应该是你目的只有一个,时刻记着要不断精进这件事,邓紫棋参加《中国新说唱》当导师,她说:“虽然我不属于这个圈子,但我尝试融入时,可以让我在本身的圈子里更好。”

《这样唱好美》蔡琴:一个人傻傻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胡适也写过一篇《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文章,他自己东摸摸,西摸摸,也是为了找到那件可以值得做一生的事,所以你在找到之前可以去尝试各种事,而当你找到后,在做的过程中,你也会遇到瓶颈,很多时候会倒逼你去了解、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自己才能再有所提升。

所以,傻傻的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挺好的,先选热爱的,再选能做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目标清晰,合理规划,傻一点,开心一点,才值得来人间一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