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這個世界》:304封情書詮釋真愛,人生如逆旅,真愛若星辰

情書實際上是一種獨白,可它不會給人帶來任何孤獨感,就像我們獨自一個人去聆聽大海,聽得越多,就越想聽。——海茵利希•布魯希爾

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一種情感,古往今來,人人都想得到愛情,卻不是人人都能如願。關於什麼是愛情?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答案。但是縱觀形形色色的故事,那些“正確”的答案,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因為愛情,生活和生命變得更加美好。

《愛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標準的正確答案,堪稱“愛情典範”。書中分享的故事,並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真實殘酷的歷史中,伴隨著陰霾和險惡成長起來的“愛情之花”。故事背景是二十世紀二戰前後,主人公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漢娜•阿倫特和現代著名哲學家海茵利希·布魯希爾。他們相識於逃亡路上,結婚後為了各自理想努力,聚少離多,但是依靠書信交流溝通,一輩子相親相愛。

《愛這個世界》:304封情書詮釋真愛,人生如逆旅,真愛若星辰

阿倫特與海茵利希書信集《愛這個世界》

從1936年8月到1968年9月,32年間他們寫過400多封信件,《愛這個世界》精選出304封,彙集成冊。從這本書信集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位哲學家艱辛險峻的學術之路,感知他們對於自由和真理的執著,見證他們亦師亦友,朋友、知己、夫妻、情人,多種角色融和一體的親密情感。

他們的一生,各自獨立,孑孓而行,命運跌宕起伏,但是感情水乳交融,和諧熱烈始終如一。從他們筆尖流淌的文字向我們詮釋了尊重、信任、包容、理解這些婚姻經營之道,也袒露了愛情持久的真諦與奧秘。讓我們在感動之餘,一窺真愛的模樣,得到許多啟發。

《愛這個世界》:304封情書詮釋真愛,人生如逆旅,真愛若星辰

漢娜•阿倫特和丈夫海茵利希·布魯希爾

01.強勢婚姻也能幸福:不爭對錯,只尋共鳴,一個人的孤獨變成兩個人的默契

阿倫特是個孤獨的女人。但是,這種孤獨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情小調孤單寂寞,而是思想上的孤立。作為哲學學者,為了真理,她堅持獨立。她寫的作品《人的狀況》、《在過去與未來之間》,使她成為二十世紀矚目人物。她一生爭取身份獨立,失去國籍和母語。

別人眼中為尋求真理不怕樹敵,冷酷、強悍、犀利的女人,在海茵利希心中,卻是“永久的家園”,她是他的“小女孩,美麗的小姑娘”。他欣賞她,尊重她,用寬廣的胸懷包容她,用睿智的思想陪伴她,用熱烈的愛體貼她,溫暖她。

海茵利希沒有猶太血統,他從不隱瞞自己的學術見解;阿倫特看待問題更加理智現實。不同思想帶來的並不是爭吵分歧,而是坦誠互補,從彼此身上汲取力量。他們兩個都很強勢,但這種“強”並沒有成為婚姻的障礙,反而成為婚姻的滋養。不爭對錯,只尋共鳴,成為他們一生的默契,也使這種討論成為兩人獨有、世間再無人可替代的交流。

《愛這個世界》:304封情書詮釋真愛,人生如逆旅,真愛若星辰

“強勢”並沒有成為婚姻的障礙,反而成為婚姻的滋養

對於海茵利希的愛,阿倫特這樣回應:

“我最親愛的,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知道,我的的確確是為愛而生,正因為如此,我著實害怕自己的迷離。就在這時,我遇到了你,這種恐懼才終於消失…我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我怎麼會同時得到兩樣東西……偉大的愛情和本來的我,當我獲得其中一個的時候,另一個也幸運地接踵而至。直到此時,我才明白,什麼叫真正的幸福。”

對於阿倫特來說,一生能做“本來的我”是真正的幸福,對於平凡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真正的愛情,愛的只是對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各種附加值和自我要求“雕琢,改造”出的愛人。

02.千瘡百孔的心靈坦誠相待,彼此信任,在窘迫生活裡相互支撐,成為對方的精神支柱

海茵利希並不是阿倫特的初戀,他們各自經歷過一段婚姻。阿倫特還有過一段刻骨銘心,傷筋動骨的感情。

曾經18歲的阿倫特與他的哲學導師海德格爾擦出愛情火花,但是海德格爾已有妻兒。矇昧的少女愛得天真,卻不知等待她的只是敷衍和心機。全部信任與愛換來的卻是背叛,海德格爾加入納粹,置阿倫特於流亡的境地。飽受情傷的阿倫特與同學君特·斯泰因結婚,但因為斯泰因出身於正統守舊家庭,對阿倫特的叛逆行為感到無法忍受,夫妻情感名存實亡。

直到1936年,遇到海茵利希,傷痕累累的阿倫特才真正找到一生的港灣。他是她的情人、朋友、丈夫、兄長和父親。他們之間相互信任、心心相印、彼此獨立又相互關愛。

後來,在阿倫特寫給海茵利希的信中,她坦率描述再見海德格爾的情景,心情和感想,並且告訴丈夫海德格爾妻子對她的成見。海茵利希毫不訝異,很真誠給予妻子建議和開解。

304封信點點滴滴,留給每一個讀者的只有震撼。信任是多麼可貴的東西,在這對夫妻之間卻如此平常坦然。人性的複雜和多變決定了信任的稀缺,人人都渴望被愛人信任,同時又害怕信任。對大多數人來說,愛情挫折帶來的只是更多的心機和設防。但是阿倫特和海茵利希,卻被苦難洗濯出了赤子之心。越被傷害越懂得愛,越知人生痛苦越珍惜對方。

阿倫特由於猶太人身份,半生都在流亡;海茵利希的學術之路也是幾經波折。命運在他們的信中,沒有絕望,反而充滿脈脈溫情。在窘迫生活裡,他們全身心互相支撐,成為對方的精神支柱。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向死而生。人生如逆旅,唯有愛,如同黑暗中的燈火,又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引導命運一次次走出絕境和危險。

《愛這個世界》:304封情書詮釋真愛,人生如逆旅,真愛若星辰

人生如逆旅,唯有愛,如同黑暗中的燈火,又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03.真愛的秘密:雙方都沒有支配對方的願望,各自盡量為對方著想,彼此成就,別無所求

在民間有一句俗語:夫妻相處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形象描繪了一段婚姻中,夫妻爭奪家庭主宰權的場景,好像誰掌權誰就會幸福。

《愛這個世界》卻讓我們看到了幸福的另一種可能,不掌權不支配對方的婚姻更牢固。

1960年,阿倫特寫下文章,提出“平庸的惡”概念,強調獨立思考的意義。同時她指出猶太人委員會、猶太領導人對大屠殺同樣負有責任。因為針對自己的種族團體,她不被世人理解,被迫眾叛親離,遭受無數人攻擊誹謗。

《愛這個世界》:304封情書詮釋真愛,人生如逆旅,真愛若星辰

被無數人攻擊誹謗的漢娜·阿倫特

海茵利希並不因外界評論對阿倫特有所不同。他一如既往,妻子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只是愛她。外界所有朋友都無法理解這兩個出身不同,性格各異,志趣不一的人為什麼能婚姻成功。他們的態度逐漸揭露了秘訣:百分之百信任尊重對方,卻從不要求對方這樣做。雙方都沒有支配對方的願望,各自盡量為對方著想,彼此成就,別無所求。

詩人蘭德爾•賈雷爾稱他們的婚姻是“天作之合”,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把他們倆人稱為:“相互的君主”。他們的相處之道堪稱“愛情典範”,即使時至今日,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值得每個人反思學習。

04.夫婦共同信念:常相知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他們夫妻之間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保持高頻溝通。304封書信所涉獵的話題和人物之廣泛,是以往任何書信都難以比擬的。從衣食住行到說藝論道,從對大自然的感慨到對國際事件的闡述,無處不在流露著他們摯友般的至誠真情。

他會告訴她:“櫻桃熟了,非常好吃”;她會描述一種酒喝過的感受。任何生活中的小事在他們的筆下都顯得興趣盎然。

32年,304封書信,每一封都以“親愛的、我最親愛的”為稱呼,以“愛,吻你”為問候,以“你的漢娜、你的海茵利希”為落款,濃濃的情感流淌於字裡行間。

一件事堅持一年不難,但是堅持一輩子很不容易。納蘭容若的詩道出了多少人的感慨,人心脆弱,真情易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但是感慨“別人變心”的同時,往往卻忘了,自己已經變心。愛情是世間最複雜的事,也是最簡單的事,需要兩個人共同執著一份信念,共同相信一個事實。要隨著時間流逝,不斷輸入新鮮的思想和能量,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唯有“相知”,才能成為幸福的源泉。

《愛這個世界》:304封情書詮釋真愛,人生如逆旅,真愛若星辰

唯有“相知”,才能成為幸福的源泉

作為普林斯頓大學首位女性正教授,阿倫特為當代哲學做出了卓越貢獻,新京報給予她極高評價,被譽為“20世紀偶像級女性精神大師”。作為女人,她的敏感、溫柔、細膩,依戀在海茵利希的胸懷中得到了最好的回應。作為妻子,她對愛的激情和執著,對愛人的無私,對婚姻的珍視,無一不令人敬佩,她也收穫了最真實的幸福。

因為愛情,而更愛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更加珍惜愛情,這是獨一無二的阿倫特給予我們的愛之箴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