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奈良半天时间

给了奈良半天时间

奈良的吉野山,樱花烂漫

鉴真东渡,上岸的地方就叫奈良。可是我们只给了奈良半天时间,是无法走到鉴真登陆的地方,何况,我坚持从京都逗留的时间里挤出半天去一趟奈良,是因为记忆中的奈良,宁静、淡泊、优游不迫。

后来,半天的奈良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出了岔子。我以为,曾经在典雅的大堂里吃过和牛套餐、在树木婆娑的露天温泉里泡过温泉、在清晨洁净到晶晶亮的小溪旁散步的地方,就是奈良。其实,那里不是奈良,而是箱根。

相比箱根,奈良有些嘈杂,或许,是因为我们从地铁站出来遇到的奈良,是奈良的最热闹的地方?我们在奈良的首站,是兴福寺。去兴福寺的路上,不断地遇到麋鹿,在小城的大街上居然能随随便便就遇到麋鹿,自然会赢得一片惊叫声,当然来自游客,于是,与箱根一样幽静的奈良,喧闹了——这是所有小城的两难:要游客的钱袋子还是小城一以贯之的宁静?兴福寺的格局,塔和寺都与京都的相似,是因为始建于公元669年的兴福寺,大概同京都的寺院一样依傍的是我国唐朝的寺院建筑风格,只是,在唐朝寺院的萌发地中国,这种风格的寺院大多只有存目,不像兴福寺,虽多次遭回禄之灾,但每一次都有忠诚的朝拜者戮力重修,所以,兴福寺现存的建筑物有中金堂、东

金堂、南圆堂、北圆堂、五重塔、三重塔、大御堂(菩提院,俗称十三钟)等。其中,北圆堂、三重塔为镰仓中期再建;东金堂、五重塔则为室町初期再建。本寺寺宝丰富,现存国宝、重要文化财级之贵重文物多达百余件。离开兴福寺的时候,我回头再看一眼兴福寺的三重塔和五重塔,在初秋艳阳的高照下,黑白相间的建筑朴厚得能叫人落泪。

给了奈良半天时间

兴福寺

从兴福寺出来,仿佛春日大社就在眼前了,可见,奈良作为城市多么袖珍。可是,就算地窄人多都不能让奈良市政府让春日大社这块城市中心的“绿肺”变成炫富的高楼大厦,所以,这里的麋鹿就像在自己家园里一样没有丝毫戒心地散着步。春日大社于768年为了守护平城京及祈祷国家繁荣而建造,是藤原氏一门的氏神,有武翁槌命乘鹿而来的传说,因此,这里把鹿作为神的使者。春日山作为春日大社的神山,千年以来都被禁止砍伐,因而遍布着以槲树、米储类树木等为主体的常绿广叶林的原始森林,与春日大社成为不可分离的景观。春日大社的建筑特征为并立的4个社殿组成的本殿,围绕本殿的朱红色回廊与春日山麓的绿色丛林相映成辉,与屋檐下垂下的灯笼和社殿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风景画。在这自然景观里,麋鹿们非常兴奋,我把双手别在身后逗眼前的鹿呢,就感觉手指被湿漉漉有些温热的东西舔舐着,回头一看,吓我一跳,原来,一头鹿错把我的手指当美味了。

现在,我们步行去东大寺。

给了奈良半天时间

东大寺

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东大寺位于平城京(今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所以,这里成了日本佛教信徒的朝拜圣地,就是不知道这么一大群日本小学生由他们的老师带领着步入东大寺,是为什么?就在我笑着打量着皮实的日本孩子鱼贯而入东大寺时,“正仓院”的指示牌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大吃一惊:什么?正仓院就在奈良的东大寺里?我趋近几步,这下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正仓院就在不远处。

正仓院,其实就是日本奈良时期的仓库,现已成为闻名世界的博物馆。眼下,作为博物馆的正仓院全部为木结构建筑,屋顶为四阿式,内分北仓、南仓和中仓。756年开始启用。这一年,圣武天皇驾崩,光明皇后在举行49天的法会之后,将天皇日常用品及珍藏物品交东大寺保管,东大寺把这批遗物收入正仓院。此后,诸如东大寺大佛落成仪式上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及信徒捐献物等,也收入正仓院。这里的收藏品数量大,种类多,有许多是从中国及亚洲各地传入的。我看到“正仓院”这几个字时会特别激动,是因为正仓院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博物馆,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一年中的大多数月份,正仓院总是闭门谢客。那么,今天呢?想到这里,我不理会家人的叫唤,加快步伐向正仓院去——果然,正仓院犹如一个不在乎名声、不在意寂寞的学富五车的学者,以最朴素的外表雍容大度地坐落于初秋湛蓝得几乎没有云彩的蓝天下,顾自精彩。

给了奈良半天时间

正仓院

去过人寂寥的元兴寺后,我们赶回车站打算搭近铁的地铁回大阪。上车前,我们在车站旁的小巷里找吃午饭的地方,这就撞进了一家专营大阪烧的小店。真是小店,除了店堂面积狭小外,只有两个人在店堂里忙碌,妈妈端盘子儿子是主厨。后来在大阪的道顿崛也遇见过一家一个人的拉面店,店主是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就算烧煮大阪烧的小伙子家在奈良,可奈良到大阪不见得比上海的莘庄到市中心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他却那么安心地经营着家庭小厨房,他们,还有那个经营一个人拉面店的他,何以能这么气定神闲地凭借自己的手艺在繁华的都市或都市的卫星城里赚取一份能让自己衣食无忧的小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