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青海省玉树县仲达乡电达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青海省玉树县仲达乡电达村

电达村位于青海省玉树市仲达乡南部,仲达乡政府所在地曾达村的西南侧,电达村沿电曲河、通天河分布,其隶属九社(即文宗达社、东宝社、电达社、秋金达社、孜给社、果叶社、土门达社、原根达社和格日社),绵延通天河及电曲河沿岸,带状分布,电达村村委会驻格日社。北纬33°9'16",东经96°55'17",距玉树市中心城区50千米,3小时左右车程,与结电达村联系紧密。该村东临仲达乡尕拉村巴群社,南接榆树市区,西连安冲乡、隆宝镇,北望称多县,总面积710.64平方公里。

电达村平均海拔3900米,属高山峡谷地貌,境内山脉绵延、地势呈东西走向的峡谷形状。具有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通天河斜贯整个乡域北边界,其支流电曲河流过电达村,山高谷深,地表河流发育完整,坡降小,水资源相对丰富。域内主要河流有电曲河及其支流让娘河,两条河流在电达村格日社中间形成T型骨架,成为电达村赖以生存的自然水体。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青海省玉树县仲达乡电达村

电达村地处青藏高原,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寒气候。气候总特征表现为:昼夜温差大,冷季从十月份开始长达八、九个月,气候干燥寒冷,多风雪,月均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2.1℃,低限气温达到-48.1℃;月均最高平均气温为9℃度,极限高温为28.1℃。全年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由于其海拔高度,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较大,年日照时数为平均在2500小时以上,日照长波紫外线则比海平面高10倍。

截止2014年底全村共450户,1753人,属半农半牧,草山可利用面积:129646亩,耕地面积:3757亩,农作物主要种植青稞、洋芋为主。

电达村村民以藏族为主,全村具有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保留有诸多藏族传统文化活动。当地居民多从事以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其中牧业所占比重较大,牧业以养藏系羊、牦牛、马等牲畜,农业以青稞种植为主。灾后重建工作基本已经完成,电达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也完成了,这将进一步促进电达村的保护和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青海省玉树县仲达乡电达村

地处通天河流域的电达村,仰赖温润的气候、充沛的水流以及充足的日照,操持“庐居耕田与帐居畜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丰富(可种植青稞、小麦、大豆、燕麦以及各类蔬菜),畜产发达,是为玉树地区主要的产粮区。

电达村相关传统节日、手工艺、风俗、传说等多见于藏族民俗著作,其中主要以康巴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为主。

电达村境内共有三座寺院,皆为格鲁派寺院,每到佛教节日,村民都会前往寺院,虔诚礼佛。此外,在新年、藏历初一、十五等特殊的日子,当地村民还会前往各社的主供圣山祭祀拜神。村境内的泉眼、湖泊、古树、高山都是村民敬拜的对象,也因村民的朴素信仰,电达村境内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得以保持其郁郁葱葱的自然本色。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青海省玉树县仲达乡电达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