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破解工業“用地審批難”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兵、通訊員劉世民)本月初,一位羅田籍老闆回鄉投資,把申請用地材料送到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5天后從網上查詢得知,材料已從縣裡報到上級部門審批。

“以往,這個過程得半年,現在提速到20個工作日內。”羅田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宋滌塵介紹,該局是機構改革後新組建部門,為優化營商環境,半年來他們圍繞土地報批、用地和規劃審批、多規多測合一配套等方面大膽改革。

項目落地,難在用地。該局抽調5名業務骨幹組成專班,由一名副局長帶隊跑土地報批。土地審批涉及部門眾多,以前一個部門卡住,整個流程就停下來。該局推出跟蹤幫辦制度,實行每日縣內幫辦和省市跟辦。在縣內,報批件到哪個部門,專班動態跟蹤——實時回覆部門提出的問題,代擬相關文件,並提醒辦理時限。今年以來,羅田共報批14個批次,批迴土地465畝,效率同比成倍提升。

為方便投資人,羅田重新整合用地規劃審批流程。以前,規劃選址意見書核發和建設用地預審需分開辦理,現合併為一個審批事項;以前每個審批事項都需單獨提交材料,如今凡是能夠在網上提取、申請人首次已提交、部門能夠自行收集的材料,一律不要求申請人再提供,材料精簡30%以上。流程再造後,審批時限大幅壓縮,其中不動產登記5個工作日、建設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核發5個工作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5個工作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20個工作日,均達到“放管服”改革先進標準。

羅田加快推進多規多測合一和“標準地”改革。上月起,全縣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種規劃全部整合到一個區域,以前涉及多部門分頭測繪的,如今改為聯合測繪、成果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