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虧欠,不畏人言,不忘初心

晚清名臣曾國藩,他有句非常經典的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短短十六字,包含了多少處世經驗和社會滄桑啊。的確,人生在世,誰都不知道未來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不過牢記“千古第一完人”的為人法則,可以讓一些生性猶豫、舉棋不定的人,在四處充滿焦慮的環境裡,變得心胸豁達、乾淨利落,但是少了些許人情味。何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如若不論人情世故,那便有怨無恩。

家國世界,盡是怨的話,人就不再是人,所以人世應該有恩。現在單就一個家庭來講,這十六字顯然不夠妥帖。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所作所為對家人而言無可挑剔時,往往在親朋好友看來,一無是處。所以世間事很難說,親如父子兄弟,也有信不過的時候,況且國人講究禮尚往來,絕非等到親朋好友身後事的那天,才去應對,因此不能以一概全,而當因地制宜。

自古以來,偏偏人心難測。

佳節之後,與舍友阿嵐,相約夜市,幾杯酒下肚,不僅開始吐槽公司大運營的快節奏,壓得人喘不過氣,也聊到了家中的往事,讓人心灰意冷。這些年來,地產行業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從業者大都漂泊不定,對於家,就像大話西遊裡觀音說得那般,“金箍戴上之後你再也不是個凡人,人世間的情慾不能再沾半點。”不做割捨,不努力工作就照顧不了上老下小,因而總覺內心虧欠,只能千方百計湊些假期回家探望。尤其隨著年齡的增長,想到了親情往來,那些一放很多年的“走親戚”自然被提上了日程。

不過,這一次回家簡直讓阿嵐失望透頂,我從他黯然神傷的表情看得出來。

原本阿嵐以為千里迢迢滿載月餅回家,探望親戚,會像之前一樣,加深他們之間的感情。但當他看了祖父祖母之後,聽聞了二舅生病的消息,於是匆忙買了水果、花盆、補品前去探望。接待阿嵐的,是他二舅一家子,場面自然十分高興,其中他外婆還老淚縱橫,竟說,“萬萬沒想到,你終於變成了人樣。”正當阿嵐喜不自勝的時候,氣氛莫名地冷場,而他似乎並不知情。

離去之後的當天晚上,阿嵐外婆打來電話責問,似乎壓制了很久的憤怒,終於說出口,“阿嵐,我看著你長大,如今你有了錢,一分錢都不留下?”

秋天的晚風不是很急,夜市依舊吵鬧不堪。我簡直不相信阿嵐的口吻,以為沒有聽清楚,但是他沮喪的神情,已經無需我再次確認了。也許阿嵐一直以為回家探望、人情常來,即親情常駐,外婆、爺爺奶奶、大舅二舅,包括鄰居,但直到那天,阿嵐被他外婆數落一通,舅母罵罵咧咧掛了電話,才恍然大悟。

阿嵐覺得很虧欠,但就是不知道虧從何來?

其實,自從阿嵐父親去世之後,母親便帶著他離開了故鄉,幾乎沒有與親戚鄰居有過多的交集,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只是這幾年,自從他按下回家的那個開關後,就一直惦記家鄉。他堅信人間自有真情在,於是逢年過節總回家看看,天冷買衣服,天熱就從外邊帶奇珍異果。從前冷漠之至、仇恨交加的親情,被他這樣一聯絡,倒也有了幾分起色,不見得像以前那樣陌生。而且那些個曾陪伴他長大的一草一木,在近幾次的回家過程中又變得熟悉起來。每次阿嵐從家鄉歸來,我都能聽到他回憶這,回憶那的,盡是幸福的過往。好像一個人突然有一天,掘開了塵封千年的寶藏,發現了源源不斷的人情溫暖。

可惜當阿嵐自以為逢年過節,買些好吃的東西,提水果禮品什麼的回家就是心意。哪知道忘了金錢的分量,竟然被全盤否定。可以想象阿嵐的心情是無比失落的,也許昨天還沉浸在讚揚世界裡的他,今天就墮於悔恨的深淵。外婆的數落和舅母的罵罵咧咧,不知道哪一天會傳得滿城風雨。物來順應麼?既過不戀嗎?不是。不談虧欠,不畏人言,才是。

人這一生,誰不是受盡挫折,誰不是在苦與難之間掙扎。可是誰有空理解別人的痛苦呢?沒有。每個人的幸福,都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這一路上越奮鬥,越幸福,越努力也越幸運。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才不會覺得虧欠,覺得人言可畏。

阿嵐的親戚讓我想起了一個富翁的故事,說的是一個財閥到了暮年之際,忽然一改前態,不再揮霍,不再施捨,做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守財奴。為何?因為當一個人,再也沒有收入來源的時候,他會把金錢看得比從前重出好幾百倍。

現實的社會,最恐怖的也許就是親人的道德綁架。如果你做的好,他們可能會嫌不夠,錢不到位,如果你做得不好,那麼你便會受到唾罵。我見過許多心安理地接受親戚饋贈的人,也見過許多不願通過努力而不勞而獲的人,但是這種人全身上下充斥的“正能量”,激勵了很多人別無選擇地走上奮鬥之路,最後苦盡甘來。

朋友,不忘初心吧!一味在乎意別人的看法,會讓人失去那個乘風破浪的自我。

那一天,我不知道和阿嵐喝了多少杯酒,但記得那晚夜空很高,高得讓人覺得四周都格外寒冷。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一個女同事向我說過的往事,情況雖然沒有舍友這般糟糕,但也相差不多。也是因為忽然想家,於是帶著小孩回家探望,最後深夜逃走。原因竟然是她回家沒第一時間拿錢而被家中老人冷淡,她原來只想飯後吐真情,拾取寶貴的回憶,說說這些年在外的風霜,可是家人根本沒有給她機會。

我相信,只要一個人,認真想過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麼,那麼他在面對人情世故這個問題上就不會盲目了。也許上一代人看重的是金錢,他們可能像那個富翁一樣,只是因為沒有了收入來源而已;也許我們這一代人看重的是人間溫暖,可能遭遇了阿嵐一樣的境況,因為懷念鄉野罷了。可如果一開始你是想方設法逃離某些人的話,日後就不要想著再去面對了,哪怕有一天江山再改,你有勇氣嘗試去扭轉人的本性時,那也要做好大敗而歸的打算。

不談虧欠,不畏人言,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