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地產“啃老”:母公司送地又送錢 銷售乏力

光明地產“啃老”:母公司送地又送錢 銷售乏力

光明地產(3.240, 0.04, 1.25%)在“殷實農場建設”的轉型之路上再邁一步。

11月13日,光明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協議收購光明食品集團、上海崇明農場有限供公司所持有的上海東平小鎮農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平小鎮”)70%股權,總成交價為7000萬元。收購完成後,東平小鎮農場將納入光明地產的合併報表範圍。

資料顯示,東平小鎮自2018年5月成立,主要是協助政府,進行崇明東平特色小鎮土地一級開發的前期招標設計工作。東平鎮坐落在崇明島北沿中部,地域範圍包括原市屬的四個國營農場(東風農場、長江農場、前進農場和前哨農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交易中,光明食品集團是崇明農場、光明地產的控股股東,崇明農場、光明地產屬於同一集團下的兄弟企業,交易雙方互為關聯人。也就是說,光明地產正在通過關聯交易,為自身的業務轉型做鋪墊。

今年以來,光明地產確立了以上海為主戰場,多元化創新轉型的“1+7+5+X”總體商業模式。其中,“1”是指房地產業務;“7”是指多元創新轉型,包括城市更新建設、租賃房建設、物流園區打造、殷實農場建設等。

對於“殷實農場建設”,光明地產的著眼點就在於東平小鎮的建設。顯然,它想借此獲取綜合型資源,打造“產業+地產”的新模式,以實現“綜合型產業集團”的戰略目標。

截至2019年1月,東平小鎮農場尚未產生營收,營業利潤為-68.25萬元,利潤總額為-68.25萬元,淨利潤為-68.25萬元。根據交易條款,光明地產要在合同生效次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7000萬元款項一次性付清。

由於該項目仍處於資金投入階段,付款方式又為“一次性”,光明地產的投資鏈條,勢必會因此繼續“增重”。2018年,光明地產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28.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該指標已達-23.9億元,逼近去年全年的額度。

在投資觸角不斷延伸的情況下,光明地產的轉型也收到了些許成效。截至今年中期,其房地產開發業務所產生的營收,佔總營收的比重為89.41%,該數值與上年末的95.51%相比,已大有降低。這意味著其他業務的比重在增大,比如物業及租賃業務,就從1.71%上升到了2.84%。

但儘管如此,光明地產還是強調以房地產為“底板”,房地產領域仍是其主要發力點。

2019年前三季度,光明地產簽約金額為181.55億元,同比增長4.56%;新開工面積為366.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0.85%;竣工面積為86.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0.07%。

為了更好地為房地產業務續航,光明地產加快了擴儲的步伐。前三季度,其新增儲備面積為166.94萬平方米,相比於上年同期的80.33萬平方米,增長了107.82%。

2015年,海博股份與光明食品集團旗下農房集團、農房置業進行重組,由此誕生了新的平臺光明地產。2016年的謹慎拿地,使得光明地產年內,只新增了52.75萬平方米的土儲。這直接導致了兩年後的“倉廩”不實,銷售乏力。

2018年,光明地產的銷售額只增長了3.37%至244.59億元。低增長率讓該房企意識到,必須轉換擴儲思路,加大儲備,才能做到“手有餘糧,心中不慌”。

於是,除了招拍掛之外,增資入股也成為了光明地產獲取土儲的主要方式之一。今年以來,它已增資了雅居樂成都地塊、金科常州商住地塊、葛洲壩(5.940, 0.22, 3.85%)武漢地塊等多個項目。此次拿下東平小鎮項目,或許也是其曲線擴儲的新方式。

一直以來,光明地產都希望能與光明食品集團進行資源協同,借集團之力充實自己。

比如,光明食品集團作為控股股東,曾在四年前光明地產重組時,對於置入的部分資產價值保證及補償做出了承諾,表示將在三年內完成相應的劃撥用地,變更為出讓用地的手續,若未能完成,將按高價回購該等不動產。

鑑於無法完成上述重組手續,光明食品集團於2018年11月,確定其全資子公司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該等不動產的受讓主體,代為承擔光明食品集團履行完畢相關義務。

今年8月23日,光明地產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牛奶集團轉讓上述資產,成交金額為7016.13萬元。10月8日,光明地產已收到交易轉讓金。預計交易將為光明地產2019年度增創歸母淨利潤約為4800萬元。

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質疑光明地產的盈利持續性,指出其部分利潤的實現,是通過向關聯方出售項目股權或資產實現的。比如2017年出售江蘇東恆海鑫的股權,總轉讓價格21.83億元,對業績承諾的貢獻就達9.7億元,佔比接近25%。

對於種種猜疑,光明地產只能在業務轉型中,用時間去證明自己。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