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妻賢夫順避奇禍

明朝嘉靖年間,湖北江陵有一個叫荊茅的秀才,十年寒窗,潛心苦讀,雖滿腹經綸,卻屢試不第,轉眼已四十多歲,為維持生計,只好進了一傢俬塾,當起了教書先生。因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嬌女幼兒,教書薪水微薄,難以為繼。幸虧妻子賢惠,且又知書達理,精明能幹,裡裡外外料理的井井有條,日子雖然苦點,也能勉強度日。

有一年,當地大旱,河塘斷流,禾苗乾枯,赤地百里,人心惶惶。當地官員,想盡辦法多方求雨,只是驕陽似火,滴雨不見。無奈之下,只得張榜求賢:有能求得雨者,賞銀三百兩。

張榜之日,鄉里哄傳。荊茅私塾回家,聽得此信,也只一笑。到家和妻子笑說此事道:“我偏偏沒有求雨的本事,如能求得雨來,豈不是名利雙收?”

妻子聽得有賞銀三百兩,忙問:“這是真的?”

荊茅道:“縣衙張得榜文,哪能有假。”

妻子一聽,忙跑向廚房,片刻又匆匆跑回,對荊茅說:“老天有眼,這個賞銀我家要定了。你快去揭榜,就說你能求得雨來。”

荊茅一聽急了,拉住妻子道:“你想銀子想瘋了吧,我那會求什麼雨?一旦揭了榜,求不來雨,豈不被人恥笑?”

妻子道:“你不要害怕,我料定三天內必然下雨,你只管去揭榜就是。我去給你借一身道袍,你到縣衙要他們依照書上所寫築起一罈,你馬上穿起道袍,裝神弄鬼念起你所記熟的什麼經,只等下雨就是。”

荊茅心裡害怕說:“你可不要害我。”

妻子道:“你我夫妻,我豈能害你,你聽我的,只管放心大膽去就是。”

荊茅無奈,只得壯起膽揭下榜,到縣衙一一如此吩咐,登壇唸經求雨。到第三日,果然濃雲密佈,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嘩嘩而至。當地旱情,隨即緩解。百姓歡欣鼓舞,縣衙官員欽佩。馬上給荊茅發下賞銀三百兩,又多給了些花紅綢緞,一乘小轎送荊茅回家。

過了一段時間,省會武昌府也發生了旱情,湖廣巡撫風聞江陵有一道士求雨靈驗,急下檄文至江陵,召荊茅赴省求雨。江陵縣令急忙告知荊茅,荊茅一聽,大吃一驚,埋怨妻子道:“我就是一無用的書生,你卻叫我去冒充道士求雨,如今巡撫來召,這可如何是好。”妻子道:“你不要埋怨我,我也不是有啥本事,你來看,咱家廚房簷下掛有一條鹹魚,已經三年了,我觀察好久了,凡下雨前兩三日,這鹹魚必定往下滴水,水多則雨來的快,水少則雨來的慢。每每如此。當時我叫你去求雨,這魚剛好落水,所以才大膽叫你去揭榜。現在巡撫召見,也不用害怕。你秘密帶這鹹魚進省,懸掛於隱蔽透風的地方,再告於巡撫,依照書上求雨的辦法,築壇立旗,鋪張陳設。每日早晚,秘密看魚。要是魚乾無水,就說所築之壇種種缺陷,祭求之物,哪哪不足,慢慢更改,日日添加,以便拖延時日。一旦見魚落水,立刻登壇唸經,大雨一下,巡撫必定有賞,得賞就回,豈不是兩全齊美。”

荊茅別無良策,只好依妻子之計,赴省而去。到省剛建好壇,鹹魚就水落如淋,荊茅急忙裝模作樣登壇,到後夜果然大雨滂沱。巡撫喜出望外,重重賞賜荊茅,安車蒲輪,恭敬送回。

那巡撫知嘉靖皇帝好道,一本奏章,將荊茅求雨靈驗之事奏於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大喜,特旨召荊茅進京覲見。荊茅夜裡枕邊,細細向其妻請教進京事宜。妻子道:“此次進京,非比尋常。你進京後,無論見到大小官員,萬不可託大,一定要謙恭有禮。交談之間,好話多說,賴話不提。皇帝問起求雨之事,你就用先賢董仲舒五龍祈雨之法回答,話語之間要模稜兩可,神神道道,使其難辨真假,方可矇混過關,保全自身。”荊茅一一謹記在心。

到達京城,嘉靖皇帝當即召見,問起求雨之事,荊茅依妻子所教,謹慎回答,嘉靖皇帝龍心大悅,封為金馬待詔,隨時問話。後也因求雨靈驗,晉升欽天監副卿。嘉靖皇帝不時詔見,詢問成仙得道之事。朝中諸臣見荊茅日近御前,聖眷隆重,便也都青眼相加,趨炎附勢,諂言巴結,送禮討好。荊茅家境,漸至大富。其妻見此,枕邊床前,時時訓戒提醒,荊茅也言聽計從,不敢稍有懈怠。

一日嘉靖皇帝忽想起一件御玩玉雕,是三年前緬甸國所進,嘉靖帝命隨身內監找來,內監回道遍尋不見,疑已被盜。嘉靖皇帝大怒,欲詔荊茅推解盜玉之人。那盜者心裡害怕,趁夜到荊茅府上請罪求免,荊茅一看卻是殿前內侍,荊茅便叫那內侍將玉藏於某處,皇帝面前我自有分說。第二天,嘉靖皇帝果然詔荊茅問盜玉之人,荊茅從容道:“玉不是他人所盜,乃是某年某月某日上仙某某觀玩,觀賞玩後隨手放到某處。請皇上派人到某處取來就是。嘉靖皇帝使人到某處,果然找到。至此名聲大振,朝內俱稱荊仙,奉承者更是如過江之鯽。朝內有剛直御史聽聞,就上奏章彈劾說:“一落第秀才,本無學術,因一偶然機遇,得近帝前,妖言惑眾,肆意狂言,罪在不恕。”

嘉靖皇帝不以為然說:“方士之中,惟此人道近儒學,所講之道,都是誠意正心之說,修齊治平之理。卿飽讀詩書,何以不容讀書人?”

御史說:“荊茅正是以此惑眾,請皇上藏一物於匣內,詔荊茅上殿問話,若說對則為至誠,否則請皇上治以欺君之罪。”嘉靖皇帝深信荊茅,又覺猜物有趣,便詔荊茅上殿,案放寶匣,命荊茅說出匣內何物。荊茅一聽,魂飛天外,跪伏在地,喃喃自語::“荊茅死矣。”嘉靖皇帝沒有聽清,便問殿前內侍,那內侍正是盜玉之人,近前說道:“他說金貓是也。”嘉靖皇帝大笑開匣,果是一金鑄臥貓鎮紙。御史無話可說,謝罪而退。

荊茅回府,對其妻說明此事,猶汗流浹背,心有餘悸。妻子道:“夫本一困時秀才,村人寒士,今位居四品,富有千萬,豈可不知足?好運異數,不可屢屢罩我,如不急流勇退,大禍不遠。”荊茅聽妻子數語,如醍醐灌頂,立即以病致仕,歸鄉養老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