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淨虧損29.75億元 天安財險怎麼了?

近期,天安財險上海分公司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原因是未在法定時間內完成法院判決書上所規定的38萬元賠款。天安財險向北青金融表示,該案件當事人系天安財險上海分公司,涉及案件與該公司車險業務相關,目前該公司已對相關問題進行處理。

13次被法院列為被人執行人

天安財險成立於1995年,註冊資本177.64億元。西水股份及三家合夥企業金奧凱達、國亞創豪、恆錦宇盛合計持有50.87%股權。根據企業預警通APP和最高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披露的信息顯示,自2018年以來天安財險相關分公司被法院列入被執行人名單13次。

13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淨虧損29.75億元 天安財險怎麼了?
13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淨虧損29.75億元 天安財險怎麼了?

天安財險曾靠理財險“保贏1號”系列產品,迅速做大保費規模。2014至2016年,其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一路飆升,分別高達259億元、1267億元、2475億元。

然而,從2017年開始,天安財險的部分短期理財險在強化監管之下受到限制,業務量驟降。同時,其此前售出的“保贏1號”系列產品逼近兌付期。2017年下半年起,天安財險便開始應對理財險到期給付問題。

今年5月,天安財險股東西水股份在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覆中表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天安財險理財險餘額為566.35億元,其中2019年1-4月完成理財險兌付404.80億元,5-12月尚需完成理財險兌付154.21億元。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餘豐慧表示,如果天安財險沒有開拓新的融資渠道,資金流動性得不到補充、淨利潤虧損的情況下,完成今年剩餘兌付目標是很困難的。如果通過狂發新產品來吸收資金,一旦受到監管,便容易造成兌付風險。

變現資產應對兌付壓力

為滿足理財險到期的兌付以及流動性需要,天安財險大規模變現投資資產,包括信託產品提前到期、不動產投資項目處置、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出清興業銀行股票等方式謀求資金。

除了拋售資產,天安財險的大股東西水股份還試圖通過發債融資的方式補血。2017年,西水股份發佈公告稱天安財險獲批發行60億資本補充債,批覆到今年10月19日,到期失效。兩年內,天安財險並未完成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事宜。

餘豐慧表示,公司發債的初始準備階段,一般是幾個大的投資者或者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購買。在購買之前,要對公司整體的信用、盈利能力等進行綜合評估。如果在詢價階段他們的購買熱情低,債券便可能出現發不完的情況,進而導致發債失敗。目前看來天安財險內部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10月底,天安財險披露2019年第3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截止今年第3季度末,天安財險淨利潤累計虧損29.75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