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記」修水畫坪蘇區的西部前哨—全豐鎮老蘇區村

修水畫坪蘇區的西部前哨——全豐鎮老蘇區村

修水縣全豐鎮老蘇區村與古市鎮畫坪村相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老蘇區村是畫坪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畫坪蘇區的西部前哨和捍衛蘇區的第一道防線。

「城記」修水畫坪蘇區的西部前哨—全豐鎮老蘇區村

1928年平江起義後,彭德懷率部在湘鄂贛邊盤旋遊擊時,在老蘇區村村民楊柳春家住了三天,受到了楊柳春母親喜秀嫂的熱情招待。在彭德懷的影響下,楊慰春、楊佔樂、楊柳春等人發起組織赤衛隊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扶貧濟困,發展黨組織,掀起了老蘇區村革命鬥爭的序幕。

畫坪蘇區地處贛鄂邊界,東抵大椿出馬坳,西鄰全豐(老蘇區村)出湖北通城,北靠楊津毗湖北崇陽,南交古市長湖、東山、下往石坳、渣津。總面積約80平方里。境內高山峻嶺,森林茂密。這裡是革命的老蘇區,早在1930年初就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稍晚於全豐鎮老蘇區村(1928年建立革命組織)。1932年第四次反圍剿後期,中共修水縣委、縣蘇及機關遷入該地,這裡又成為修水蘇區的中心。1934年1月,湘鄂贛省委、省蘇駐地萬載縣小源陷於敵人包圍之中,為了保障省委、省蘇機關和人民的安全,省委決定將省級機關撤出小源,經銅鼓的幽居、祖莊和修銅宜奉邊的龍門山區,於1934年5月輾轉到達修水畫坪蘇區,隨同遷來的還有紅16師。老蘇區村(現十一組)安華屋場,曾是湘鄂贛省安華縣蘇維埃政府的駐地。當時,“安華縣蘇維埃政府”的紅字木牌掛在民鳳屋牆上,木牌長約90公分,寬約70公分。

「城記」修水畫坪蘇區的西部前哨—全豐鎮老蘇區村


為了進一步瞭解畫坪蘇區與老蘇區村的革命歷史問題,筆者查閱了《修水人民革命史》、《修水史稿》等資料。2018年7月1日下午,筆者還與全豐鎮中小黨支部原書記周先谷一同來到修水縣良塘新區四安置區,訪問了全豐鎮老蘇區村原村支書商季軒同志。

商老雖然80多歲了,但精神矍鑠,思路清晰,看到我們的到來,他非常高興,商老是革命後代,父母曾經是塘城鄉蘇維埃政府的幹部。談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歷史,商老感慨萬千,為我們講述了他所知道的歷史。

商季軒的父親商杏文時任塘城鄉蘇維埃政府少共書記,母親楊桂香任婦女主任。伯父商炳炎是鄉蘇維埃政府臨時主席,1933年在噪口(老蘇區村地名)橋下犧牲,解放後被評為烈士。1934年6月,敵人調集重兵與地方民團沆瀣一氣,分三路進攻畫坪蘇區,由於敵強我弱,省級機關和紅16師主力被迫再次轉移,經古源至澧溪安全轉移至修銅宜奉邊的龍門山區。

「城記」修水畫坪蘇區的西部前哨—全豐鎮老蘇區村


畫坪蘇區失守後,商季軒的父母逃亡到大山中躲藏,風餐露宿,忍飢挨餓,直到三年後,國共合作才返家務農,蟄伏待機。

關於老蘇區村(原名:噪裡)發生過的戰鬥情況,商老說,老蘇區村的赤衛隊與上源的民團在雙方邊界處經常發生零星的戰鬥,赤衛隊有時也會攻打上源的民團,總體來說雙方屬於對峙狀態。因為老蘇區村山高路窄,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民團也不敢貿然進攻。駐紮在老蘇區村的紅軍獨立師有個由20名年輕婦女組成的短槍隊。有一次,一股敵人入侵至老蘇區村的王家田,短槍隊扮作村婦扯豬草,待入侵的小股敵人經過後,她們發起突襲戰,打死了三名白軍。

由於畫坪蘇區失守,老蘇區村(原名:噪裡)首當其衝,是敵人的瘋狂報復目標之一,敵人大肆燒殺擄掠。據老赤衛隊員楊保安回憶,燒燬房屋108棟,屠殺革命幹部和群眾(包括外地籍革命者)117人,7名紅軍傷病員寧死不屈,在噪裡的一棵桐樹上上吊自盡。老蘇區村的婦女被抓去換槍,老蘇區村現7組、20組和南木洞、貴竹窩、陳家附近等地,當時都有全家被殺絕的,滿門忠烈比比皆是。

碧血丹心捍衛蘇區,堅持真理浩氣長存。在敵人的瘋狂報復下,包括老蘇區村在內的整個畫坪蘇區,生靈塗炭,滿目瘡痍,遭受了重大的損失,為革命事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上千名蘇區黨、政幹部和群眾慘遭殺害,他們前仆後繼,英勇獻身,用鮮血和忠誠為修水革命鬥爭史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作者簡介:王科,男,媒體編輯,修水縣義寧鎮人。市僑聯青委會委員、縣愛心聯合會應急救援隊宣傳部長、縣影視家協會理事。愛好寫作和攝影,所寫文章和攝影作品曾被《江西日報》、《江南都市報》、《九江日報》、《修水報》、《潯陽晚報》等省、市、縣媒體採用。

「城記」修水畫坪蘇區的西部前哨—全豐鎮老蘇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