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遠離這個害人的認知思維

這幾年來,我習得一個思維讓我把人生的一切都看淡很多,不論是好是壞,我內心都少了波動。


我認識到這個世界是充滿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並沒有太多必然的事情。

認知平庸的人總喜歡在不確定的事件當中尋找確定性的結果,這也是讓我們感到焦慮的主要原因。

他們會認為:你只要今天做了什麼,以後就會怎麼樣。

結果,他們做了,卻發現並不是自己當初想的那樣,就會開始自我懷疑、焦慮、迷茫、墮落。

可是現實生活當中幾乎沒有確定性的事情,就算你上了清華北大,也沒人能確保你一定能致富。

沒有一條公式能夠告訴你,只要你付出這麼多的努力,就能獲得這麼多的收穫。

無論如何我們多努力,也只是能增加理想結果發生的概率而已。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窮人家孩子應該學金融嗎?

結果看到大部分的回答都在勸退,但我想提出幾點窮人學金融的好處。

1、窮人最缺乏的就是對金錢的瞭解,而金融這個行業就是最接近錢的,在《金融的邏輯》一書中提到,金融對窮人更重要!窮人不學金融只會變得更窮。

2、任何行業都是金字塔結構的,你就算專業選的再好,如果你本身處於這個行業的底層,那你也沒前途,換句話說,更重要的是在你專業中做到極致,儘可能往金字塔頂端爬。

3、人生是動態的,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坦然接受這一點更好,只要願意持續學習,人生充滿可能性,反之,給你多好的條件,也會付諸流水。

在知乎上最常看到的就是各種勸退,不要學會計、經濟、生物、歷史、心理學等等,他們都能找到這些學科的弊端所在,例如不吃香了、競爭大了、被人工智能取代了、很虛的...

喜歡勸退的人有一個特點,他們把人生看成是「靜態」的,認為某個人選擇了某項專業,之後的一輩子都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他似乎有一種超能力,只要你選了某個專業,之後人生要做的事情都確定下來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把時間倒推到20年之前,雷軍、馬雲、馬化騰等等大佬,都還在一個小辦公室裡,不僅僅沒人能看穿他們是未來的大佬,甚至還會遭到質疑,看看視頻:

固然能夠成功轉行的人並不多,但很多成功的人並不是一開始的選擇就是正確的,而是不斷地敢於嘗試、試錯,再嘗試,從來都不會畫地為牢,受限於大家認為「應該」要做的事情。

像我學金融的,最後選擇成為自由職業做新媒體和個人投資,很多身邊的人都覺得我浪費了這個專業,但經過我自己的判斷,金融行業就是不適合我,因為需要非常擅長與人打交道,但是,金融知識又非常適合我,因為我喜歡投資。

就算在做新媒體,我都能夠用金融的思維去運營,例如我會保證自己的現金流充足,合理的進行資產配置,不會因為短期缺乏收入而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

金融的思維普通人也應該要學一學,或是看看資本市場的大佬是如何擺佈韭菜,你心理有個譜,也不會輕易上當受騙。

那我學了金融就代表我不學其他東西了嗎?怎麼可能?!

事實上還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我還花費了很多時間自學心理學、哲學、財務分析、邏輯思維等等,這些專業推導到最後都是環環相扣的,我之前看過一個視頻,在維基百科上,所有的專業最後都能追溯到共同的起源,也就是哲學。

人生是動態的,你當下覺得沒用的東西,說不定在某一天就派上了用場,你覺得現在不需要學的東西,也許某一天你就痛恨自己為什麼不早點學。

很多人的問題不是學什麼,而是願不願意去持續學習,有“一招吃遍天下鮮”的這種心態才是最容易被淘汰的。

我們身邊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沒什麼人能預測到未來到底學什麼更好,但我們能自己做出選擇,把當下能學的先學好,學到極致。

我相信未來的時代會變化的更快,沒有什麼行業會一直存在,但我們能確保的就是自己學習的能力還一直存在,掌握快速學習的能力,若有新的行業誕生,你也能夠捷足先登,享受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