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助力中醫藥產業

文化傳承是我們割捨不了的錚錚深情,大美中國,風雅千年;非遺文化,中華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美麗鄉村,你我共建,鄉村振興對於當代中國,特別是當代鄉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發揮比較優勢,協調各類發展。根據經濟發展規律,完善產業鏈是我們社會各界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

為響應“非遺傳承”和“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7月1日至7日,浙江工商大學財會學院“藥”請函——探尋浙江中醫藥文化實踐團35名成員在杭州、金華磐安兩地開展了以 “探尋藥材魅力產業鏈,弘揚中醫厚重文化魂” 為主題的實踐調研活動。從企業、政府、個體、社會組織、高校、社會群眾等多方面學習瞭解中醫藥文化。此次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生會首次進行“雙會聯動”,共同進行社會實踐和調研工作。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助力中医药产业

一、百年藥號,萬象回春

“方回春堂”位於杭州,已有三百餘年曆史,是中國最古老的國藥館之一。 “方回春堂”一直保留著傳統的中藥炮製技術。始終遵循“許可賺錢、不許賣假”的祖訓,以善待顧客、善待客商、善待員工為理念,加強企業自身的建設和發展,創造出具有方回春堂特色的中藥文化。“胡慶餘堂”是擁有“江南藥王”之稱的百年國藥號。正在忙於藥材包煎的藥劑師提到,目前現代人群對於中醫藥文化的認識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對此產生較大顧慮,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醫藥的發展與傳承。胡慶餘堂擁有深厚的中醫藥底蘊,自覺承擔起中藥傳承的社會責任,在國家的助力之下,做出了相應的努力,讓中醫知識走進小學課堂,使年輕一代也能夠聞到這一縷傳承千年的藥香。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助力中医药产业

二、多方融匯,良藥興鄉

1、政府

2003年和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兩次來到磐安調研座談,並對磐安在挖掘傳承傳統文化,實施生態富縣戰略,推動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給予了重要指示,開啟了磐安縣“振興鄉村”之路。經過多年的開拓與創新,目前磐安已成為我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重要成果之一。

通過近年來政策拉動,當地政企民共同構建了新型的產業模式。當地政府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生態富縣”,“生態強縣”,促進當地經濟轉型。磐安政府打造江南藥鎮,以江南藥鎮為核心,“出臺一套政策,打造一個平臺,開發一批產品”,著重推出“磐安藥膳"、中藥材特色村、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等“中藥材+"新業態,立志將磐安打造成浙江乃至全國的“藥材之心"。

2、企業

作為當地知名的藥企大晟藥業肩負社會責任,始終堅持“以傳承為使命,以科技為先導,以誠信為根本,以質量為生命”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長期以來,以“感恩鄉親,回報社會”作為座右銘,大晟藥業帶領當地農民種藥、賣藥,扶持當地種藥材企業發展,幫助當地藥農脫貧致富。開放新的環節來宣導提高大眾對中藥材的瞭解程度和使中藥成為一種平民化藥業,在推進中藥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現代中藥產業發展的關聯效應,帶動中藥材種植、生產等產業發展。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助力中医药产业

3、社會組織

中藥產業創新服務中心,作為為磐安中醫藥產業提供服務的政府分支機構,為核心區域內的中藥企業提供資金、創新技術等全方位的服務,促進當地藥商健康發展。浙江省中藥材產業協會,積極探索,尋求新路,實現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新型產業模式,實現了一體化管理,推動著中藥材經營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們瞭解到2018年磐安舉旗扛鼎,全力建設精品地道藥材平臺,振興發展中醫藥產業,著力成為中藥產業振興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與此同時響應國家號召,建設特色強鎮,促進產業融合。

4、商戶、藥農

磐安當地的商戶和藥農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政府的支持下實現農商合作,共同促進磐安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江南藥鎮的浙八味市場聚集了眾多的中藥材商鋪,商鋪主要以銷售磐五味為主,藥材零售和批發都有。藥材來源方面也主要是從藥農收購或者合作社購進,每逢農曆二五八,藥材市場門口的廣場都會舉辦集市,當地農戶會早早到集市擺攤,供市場內的散戶以及安徽大戶選購藥材。政府有幫商戶們進行一些專業培訓,在藥材的種植加工方面提供共享冷庫,使商戶們經營成本下降不少,政府也會出面聯繫一些外地藥商、專家,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還會設立免費質檢部門,提供藥材質量檢測方面服務。政府徵用農民土地 ,統一種植特色藥材,使市場統一化管理。在政府的幫助下商戶和藥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中藥材產業的源頭有了保證。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助力中医药产业

三、模式創新,產業升級

磐安石秀鐵皮石斛種植基地近年來以野生種植為主,幾乎不噴灑農藥,保護了生態環境也保障顧客食用安全。除此之外,種植基地積極尋求與磐安當地藥商的合作機會,生產了由鐵皮石斛加工而成的副產品,比如餅乾、牙膏、花茶、藥膳等。這種有機管理方式吸引了許多顧客,鐵皮石斛的種植規模也因此不斷擴大。雲水謠中藥材種植基地成為了磐安縣第三產業與傳統的中藥材產業結合的成功範例。雲水謠經營以旅遊業為主,觀光旅遊業、農產品和中藥材銷售業同時發展。我們在雲水謠參觀了藥材種植基地、四季水果種植基地,體驗爬山長廊、農家樂、高空鞦韆和其他項目設備。雲水謠的發展前景吸引到磐安縣政府的關注,政府提供了補貼投資和專業技術支持。除此之外雲水謠也向北京同仁堂提供大量浙貝母和元胡。未來雲水謠打算髮展索道、纜車等娛樂項目,進一步壯大旅遊產業,使中醫藥與旅遊業緊密結合,讓更多人對中藥材有深入瞭解,以此帶動中醫藥的發展。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助力中医药产业

四、國藥之道,師生共傳

實踐最後一天,我們參觀了浙江農林大學中醫標本館和百草園,對中藥學專業的老師和學生進行了採訪。在採訪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政府和高校對中醫教育的重視。高校創建實訓基地,通過“實地施教”讓學生對中草藥材產生具體概念,充分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同時學校注重實踐,成立中醫藥教育的創業團隊,每年暑假都有規定時間的見習和中醫藥文化義教的社會實踐,為中醫專業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在對學生進行採訪時,有同學表示,對於中醫傳承問題,青年一代學中醫的人是非常關鍵的。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中醫藥,中醫藥文化也在加快腳步“走出去”,是發展中醫藥最好的時機。所以中醫專業的學生要學好理論知識,加強臨床實踐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並且通過各個途徑宣傳和普及中醫藥文化。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助力中医药产业

五、財“藥”心得,興振中華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浙商大“藥”請函實踐團以“雙會聯動”的新形式深入瞭解了“農戶+合作社+企業”新運營模式在中醫藥產業的運用,並依據現實狀況,從群眾、學生、農戶、企業、政府等多個維度出發總結出中醫藥產業發展與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心得體會。

1、把握源頭,“活水”自來

據瞭解,中藥產業鏈是指在中藥產品(中藥飲片、中成藥)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從種植及中藥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中所構成的產業鏈條。中藥農業是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是產成品產量高低和質量優劣的關鍵步驟,也成為群眾最為擔憂的部分。它處於中藥行業的源頭,直接影響到中藥的經濟效益和產業發展。

“藥材好,藥才好”,當今藥品消費市場競爭激烈,如何在種類繁雜的藥材中脫穎而出,著實需要提高中藥材的品質,提高原材料的生產率和利用率,要加強中藥質量評價標準方法研究,加快中藥質量等級標準制定,推動中藥質量評價從真偽走向優劣,促使中藥材的產業鏈蓬勃發展,社會信譽日益增加。

2、中藥之都,享譽四方

由於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中西醫理論體系的差異,西醫在世界的普及率不斷提高,我國的中藥材市場發展尚未在國際市場上佔據競爭地位,並且存在較難的市場開發難度。

所以,提升中藥材的國際知名度,讓它成為國民的信賴,是當前的發展需求。首先,相比於其他醫藥子行業,中藥具有資源優勢、傳統優勢和“治未病”療效優勢。我們可以將中西醫相結合,兩者優勢互補,製造出中藥配方顆粒,這將會是一個廣受歡迎的新興市場,不僅讓零售商獲利,還提高了生產者的勞動積極性。其次,把傳統的產業鏈和現代的供應鏈結合起來,運用快速的物流、網絡傳播技術,融合“新零售”模式,優化“供產銷”結構,打造互聯網+中醫醫療試點,推動全產業鏈共同發展,打造“中醫藥之都”;接著,以“療效”為核心,不斷提升中醫醫療服務水平,讓更多的人信賴中醫;最後,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在各國建立中醫中心,不斷開拓國外市場,讓中醫藥成為“一帶一路”上共商、共建、共享的衛生資源等。

時代在進步,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決不能落後。我們要站在新時代的高度,以一種全新的思維範式去探索一條最適合當代中國的鄉村振興之路。

本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圖片、視頻、手賬等形式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旨在向以大學生為主的年輕群體大力宣傳中醫藥文化,呼籲各方關注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助力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進步。願若干年以後,這份“探尋藥材魅力產業鏈,弘揚中醫厚重文化魂”的“藥”請函能傳達到世界各地,傳遞到每個人的心中,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願景。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助力中医药产业

作者:金吉兒 駱雁雲 張雨彤 江思蕾 王靜恆 陳雨萱


分享到:


相關文章: